■郑州市惠济区教研室 兑继华
■郑州市惠济区第五初中 侯 颖
2022 年河南中考已经落幕。 总的来看,数学试卷难度较2021 年有所降低,试题紧扣课程标准,情境设计丰富,部分试题改编自教材例题或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初中数学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强调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突出了对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
试卷命题全面覆盖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数与代数部分分值约61 分,约占整个初中数学内容的50%; 图形与几何约44分, 约占37%; 统计与概率约15 分, 约占13%。 以上比例与初中数学各内容领域所占课时量基本一致。 对初中数学主干、核心知识做到了重点考查。试题注重对通性通法的理解运用,考查目标明确指向课标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今年的试卷延续了2021 年的命题特点,考查形式与教材习题高度相关,设问方式与教材内容保持一致。 部分试题在教材例题、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加工。 例如,实数计算与分式化简都是教材上的常见习题;利用测角仪测量拂云阁的高度,教材中有相关例题和综合实践内容; 利用生活中的喷泉情境考查二次函数, 教材上有相关的问题背景和类似的研究方法;等等。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今年的中考试卷借助丰富的试题情境,让学生在答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答卷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
例如,T2(即第2 题,下同)“北京冬奥会”,鼓励学生强身健体,为国争光;T7“延时服务”, 让学生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T10“呼气式酒精测试仪”,渗透了安全教育;T17“天宫课堂”,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强大力量;T20“劳动教育”,倡导利用数学知识优化方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T21 “利用数学知识设计喷泉”, 充满美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应用性较强的试题降低了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得分收益,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身边的世界。
今年的试卷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淡化解题技巧,减少试题运算量,延续了“多思少算”的命题思想;关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关注数学活动经验的迁移运用。
例如,T15、T22 和T23 涉及分类讨论思 想,T9、T10、T12、T14、T18、T22 涉 及 数形结合思想,T19、T20、T21、T22、T23 涉及方程、函数等数学思想。尤其是T23 以矩形的折叠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知识本质, 综合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几何直观等。
把所给的情境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应用数学的第一步。 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正确获取数学信息是关键,丰富的试题情境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T19 通过阅读“拂云阁”的相关信息,抽象出直角三角形模型,然后转化为运用三角函数求边长的问题;T22“滚铁环”的启动阶段,学生既要读懂题意,又要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间的互译转化;T23 综合与实践的阅读材料的设置,需要学生将实际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综合来说,2022 年河南中考数学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有新,既考查了“四基”“四能”,又凸显了素养立意,难度适中,对今后的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考试直接体现着立德树人的效果。 综合分析近年来的河南中考数学试卷,可以看出呈现以下特征。
2019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试题命制要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适切性,考点必须“生长”在应用知识的“土壤”中。
近年河南中考情境试题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统计、概率、三角函数应用与方程模型、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应用等方面,并在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综合试题中渗透数学文化。 试题不再局限于对知识本身的考查,而是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以观察、猜想、实践操作、探索发现、推理证明等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模型,进行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
2019 年教育部的命题意见还要求,结合不同学科特点, 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河南中考数学试卷从2020 年开始出现开放性试题。 例如,2020 年,T11 要求写出一个大于1 且小于2 的无理数;2021年,T12 要求写出一个图像经过原点的函数的解析式;2022 年,T11 要求写出一个y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等。 开放性试题,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能反馈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自2012 年开始,T22 平面几何探究性试题, 对线段关系或角关系的探究及应用,成为河南中考试卷的风景线。 为避免试题模式化、 套路化,2021 年开始让学生充分利用观察、猜想、推理、探究、应用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突出了探究过程与方法。
2022 年课程标准的变化之一是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 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强化实践性要求。 2022 年T10 就是跨学科试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强调解决问题。
中考命题是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的规定要求来进行的。 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内容,教师都要教,学生都要学,中考都要考,体现了“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命题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做到应教尽教,既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也不随意增加或删减内容;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心放到学校,减少考试焦虑,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有助于“双减”落地。
纵观2017-2022 年的数学试卷,我们可以发现试卷字数有增加趋势,试卷整体阅读量有所加大, 减少了客观性试题、机械性试题,让试卷更有“数学味儿”。 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强调的是深度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记忆与计算;着重评价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感悟数学的思维过程,全面反馈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2019 年教育部的命题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模型观念、数据观念、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创新意识、应用意识。 这些数学素养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不要急于求成。 例如,推理能力的培养,在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中,七年级侧重于通过观察、测量、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究结论, 进行验证与说理,培养推理意识;八年级侧重于边探索边证明,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证明的格式与要求,做到步步有据,发展推理能力;九年级则让学生经历命题的探究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师要深刻理解不同阶段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坚持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立意的教学。
2022 年出台的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内容, 教师务必牢牢把握。 例如,数与代数部分的核心知识包括实数的计算、代数式的运算、方程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模型的应用;图形与几何部分的主干就是基本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性质(判定)及应用,其中圆中涉及的垂径定理,2022 年课程标准已经由“选学”改为“必学”,教师要及时关注。
教师要严格依据课标开展教学,既不降低要求,也不超标教学,不宜在深度、难度上下功夫。 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 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重视情境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尤其是教师要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从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 要有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从重学会向重会学转变,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该与数学知识的教学相生相长, 即在知识习得、技能训练、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的教学,重在学生的悟。 因此,教师要避免套路化教学,积极设计开放性、探究性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逐步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发展为思维能力。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阅读, 数学阅读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理解,从实际情境的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 建立起文本与数学符号、数学知识之间,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内化链接, 能进行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几何语言的灵活转换,确定研究对象,寻找相关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耐心审题,借助找关键词、画分析草图等,深入分析条件、结论,将数学中的思、练、译、说结合起来,从而通过阅读获得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