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 叶小耀
在新时代,新的育人目标呼唤育人方式的变革。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 年前,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就萌生了一个有关“诗经+”的梦想,当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与这所国家级“双新”示范校美妙相遇,育人便有了全新的生态。 时光无语,岁月如歌。 如今,这所国家级示范校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双新”改革路,交出了一份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答卷。
为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2021年7 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名单,全国共确立了33 个示范区和99 个示范校,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有幸入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主题教育、综合课程、深度学习等教育内容与方式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学校有自己的实践方案, 而四十七中人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我们看来,具有感知能力的个体与外部世界开始联系的时候,教育已经发生。 教育是与生命相伴相生的,教育的神圣与伟大,是因为生命的独特与高贵。
四十七中“厚文化”教育理念的“厚”,既指一个成长的过程, 也指一种结果。“厚”与教育有着目的和过程的一致性,真正的好学校一定是一所厚重的学校,而学校的意义是一同行走、成长,向未来,向远方。 《诗经》作为五经之首,具备丰富的综合育人功能,能让诗和远方同行。2002 年,我校启动了“诗经文化”课程研究项目,将“诗经文化”融入学科教学。
在四十七中人看来,当下的教育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向着教育的原点——“人”的回归,教育必定是将“对人的生命的成全”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这不仅是教育人的初心,也是教育人的使命所在。
课程是育人的核心载体、 关键环节,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育人。 在四十七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了生动的践行。
漫步校园,钟楼巍峨,怡湖如镜,图书馆卷帙浩繁,教学楼壮观亮丽,体育馆气势恢宏……这里的一景一物, 不只是景观,更是课程的有力载体。 将景融入课程,这不仅是四十七中改革的勇气,更是改革的魄力。
在四十七中,以“风雅颂”为主题内容,按照“赋比兴”的表达方式,让《诗经》里的花草在校园绽放,让《诗经》中的经典场景在学校重现。 碧桃树下,学子们吟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杨柳树旁,学子们吟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木瓜树下,学子们吟诵“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吟诵间,学子们体察了草木承载的文化情感,也感受到了学校的古朴厚重。
“双新” 教育改革明确要求学校开展情境化教学,关注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十七中人用行走找到了《诗经》通往这个时代的入口。
学生从《诗经》出发,走近那些曾流淌在《诗经》里,至今仍在滋润着中原大地的河流,走近那些与历史有关的遗迹、景观,用脚步追随先哲足迹,在行走中感受圣贤思想。 行走过程中,以项目驱动为形式,打破了学科壁垒, 实现了学习的有机融合,完成了从“解题能力”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升华,也打通了育人与学科有机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双新”改革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教研支撑。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中心建设,深入改革教研管理模式。 各学科以大单元整体设计、任务群、项目式学习建构学科核心素养,以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先后开发了《地理室外活动研究课》《剪纸艺术》等50 多门校本课程。
“双新”示范校建设,教师是关键。 如何在“双新”改革中打造一支能披荆斩棘的队伍? 学校上下求索,举办了教师人人一节“双新”示范课活动,开展了“双新”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交流等活动。 每一次活动都是四十七中人在“双新”改革中追求卓越的缩影。
与此同时,学校完善教师岗设评价机制,让能干的教师有平台、乐业的教师有所获, 促进教师团队自主发展与共同发展。 教师的快速成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注入了活力、壮大了实力。
作为全国智慧校园建设实验学校,四十七中以数据驱动教学评价,遵循高考改革新导向,改革教学理念,建立“素养导向”的智慧课堂教学体系,充分发挥课堂主体平台作用, 用智能助推质量提升,努力将目标定位从知识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 将学习方式从教授型转变为探究型,将课程评价从追求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
在“双新”改革推动下,重构学校育人体系,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如何回答好普通高中“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四十七中人一直在探索。 “双新”改革之路步履越坚定,师生们越自信从容。 如今,四十七中已经形成了育人新生态。
学校的“诗经文化”综合课程荣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通过“诗经文化”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树立了文化自信,形成了文化认同,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通过书法、 剪纸、茶艺等形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成为传播使者。
学校统整各类资源后开设了“跟着《诗经》识植物”等指定专题课程,学生提高了多方面的素养。 其中,学生完成与“诗经文化”相关的学习成果达30 项,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00 余项。 这是学校“双新”改革成果的最好证明。
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综合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指向满足学生兴趣的“综合课程超市”。 今后,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育人方式变革的融合创新方面,学校将进一步拓宽维度,扩大覆盖面,形成跨区域课程联盟,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课程,使课程资源的共享面持续扩大,为新时代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