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艺澍(景泰县草窝滩镇龚家湾小学/甘肃省白银市)
阅读教学始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较重要地位,阅读可助力学生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写作可真实表达学生的所思和所想,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阅读主要倾向于收集和汇总相关材料,写作是对收集材料进行加工应用过程,所以二者存在重要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发生新的变化,此前阅读教学过度重视词语、句子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当下阅读及写作教学现状,如何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能力,确保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工作,需充分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状况,不断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获取较佳的教学成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十分关键,但相较而言,训练更为重要,只有依托合理的训练方式方,才可将各类知识予以内化。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掌握实际内容,初步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及方法,通过高效的写作对自身所学知识予以强化和巩固,推动对阅读内容更深层的解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写作训练,确保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目标为,积极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正确解读和应用,促使学生语言积累持续性丰富,促使学生在一定数量的语言素材上实现质的提升,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强调学生朗读、默读等技能。学生阅读过程中会充分联系生活经验解读文本内容,进一步形成自身个性化的体验感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在积累素材的同时,灵活表达自身的体验,所以小学语文阅读中实施读写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正确解读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小学生依托阅读与写作可积极发展听、说、读、写等能力,以此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小学语文课本均由多位专家研究挑选,所以将其作为例文,可将文章中优美词句用于写作中。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时,可提供相应的参考,为学生持续提供相应的素材,同时可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解读,从本质上实现以写促读的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历经较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获得一定的成效,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开展读写结合时仍存在部分问题,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积极分析其内部存在的问题,深究其原因,以此提出有力的教学策略。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存在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当下实际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部分教师片面认为读写结合核心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不断强化巩固阅读中所学知识,部分教师认为是将实际学习的相关知识用于实践中,以免学生将知识遗忘。教学目标作为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导向,若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则无法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引领。上述问题使读写教学目标缺乏明晰化,巩固阅读中学的知识、学会写作的基本技能、促进阅读能力显著提升等均为读写结合的关键目标,而目前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过于固化和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科学、合理布设相应的结合点,以此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从当下实际教学现状分析,部分教师仅凭自身教学经验而探索文章的特色,进而确定读写结合点;或者部分教师分析解读相关参考书之后,划定文章中有特色的区域,将其作为核心结合点,可见其多靠自身实际经验开展,缺少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读写结合点无法精准把握,使读写训练缺少方向和重点,无法获取较佳的学习成效。
小学语文阅读中读写结合类型多元化,不同读写结合形式对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下教师使用频次较多的为仿写,对其他形式使用较少,无法强化学生的读写训练,使其难以灵活应用相关知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性决定读写实际教学中,需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当下小学语文阅读中读写结合存在教师讲授不清晰、无法教授学生读写迁移方法的问题。教授新知识过程中,教师实施读写结合时,从课文实际内容引导作者的写作手法,使学生进一步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练习,实际选材缺少一定的典型性及代表性,对读写间的相关规律和知识迁移方法指导不足,使其教学处于边缘化。
读写结合方式普遍用于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关键和基础,只有积极结合读写教学现状,科学分析学生基本学情,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推动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促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进而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教师始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持有的读写结合理念直接决定后续读写结合的成效,应积极结合当下实际状况,重树读写结合观,进一步强化读写结合教学能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广泛阅读,掌握小学生读写能力发展基本规律。学生始终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始终以学生为本,提供与学生相适应的教育,教师开展读写结合时,应重视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特征规律,只有基于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规律层面,方可获取较佳的教学成效。其次,观摩研讨,提高读写训练实操水平。积极观摩优秀教师读写结合活动,教师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是进一步提高读写训练实践能力的途径。在观摩优秀教师读写结合活动时,应始终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实现有目的观察,敢于将自身的困惑提出,并共同研讨,方可实现观摩成效。
读写结合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主要是对读写教学活动做好初期统筹规划,高质量的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为后续各环节教学活动获取较佳的成效助力。为达成上述目标,建议应精心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进一步强化读写训练的实效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把握新《课标》,整体布设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作为实际教学的导向,需积极深入研究,方可对读写结合教学有正确的把握。可积极结合单元教学方法,将读写结合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大目标,最终将其逐一划分为多个小目标,确定详细的读写结合目标,以此从整体上把握读写结合目标,从而对读写结合有精准的定位。
2.深研教材,科学布设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读写结合点布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十分关键,需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层次研究教材内容。教材是学生阅读学习的核心载体,教师布设读写结合点时应积极深入研究教材,精准掌握读写结合布设规律,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进而把握学生的基本学情,实现素材的合理取舍。
第二,把握读写结合点布设的基本原则。结合点应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阅读学习过程中,课堂沉闷、枯燥,难以获取较佳的教学成效,若布设合理的读写结合点,方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全面解读读写关系,找准读写结合点
阅读始终作为写作强有力的基础,写是对读的进一步深化,读与写存在密切相关性,将二者进行有效衔接,核心在于找准读写结合点。常见读写结合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情理类结合点。语文教学不能止步于各类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还要进一步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通常难以把握,若教师可精准掌握读写结合点,布设相应的练习,学生可在实际写作中深化自身思想情感,在感悟中形成自身的评价机制。譬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中,主要为引导学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学生被雷锋良好的形象深深感动,内心存在多个情感需要表达,教师可积极抓住时机开展小练笔。针对雷锋叔叔自身的奉献行为,人们是如何纪念他们的?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写一写。练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平台,学生可积极将自身对雷锋的钦佩之情进行表达,进一步树立雷锋为广大人民奉献的形象,让其深刻存留于学生的脑海中。其次,写法结合点。教师的教学应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标,读写结合最为核心的便是学生学会写作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进行统筹布局和表达的,凸显重难点,以此掌握作者实际创作时的整个思路和逻辑,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写法技巧,为其后续写作能力的提升助力。
4.以学定教,实现多种结合形式的灵活应用
读写结合形式较多,不同形式的读写结合对学生自身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性,对培养学生自身的素养也不一,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灵活应用读写结合形式,进而持续发展学生不同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开展多形式的读写结合训练,掌握各类适用条件,合理应用此类读写结合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自身思维和能力。譬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杨桃》的教学中,其教学目标为学生通过真实体验,积极进行自主阅读,开展合作学习,感知做任何事应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习惯。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领学生做好续写,针对同学们的反馈,后续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坐到主人公的座位上,发现他的视角看到的杨桃就是五角星,后续故事如何进行续演,请学生进行续写。
5.明晰实际指导,促使读写训练更具操作性
学生阅读过程中应积极进行思考,并将其与实际生活做好联系,以此凸显自身情感,最终将自身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呈现于写作中。如何扩展学生自身的思维,丰富学生自身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实现由读到写的合理指导。小学生对各类文章进行阅读时,存在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若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扶手,助力学生进行写作,方可促使读写结合目标的实现。
譬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的教学中,实际教学目标为学生掌握曹冲称象的办法,可利用自己的话语阐述该办法,逐步培养学生做事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养成遇见问题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该句主要描述大象的显著特征,教师引领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突出其特征。教师给予以下指导,呈现的句式为( )又( )又( ),( )像( ),( )像( ),教师指导学生大象又高又大从整体层面阐述大象的特征,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是精准性抓住大象的细节特征,进而凸显大象的高与大。
学生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自身生活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小学生对各类事物的解读不尽相同,小学生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方可正确解读和感知相关知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间接经验
小学生学习的特征之一便是间接性,这决定学生的实际积累一定程度为间接经验。为进一步促使学生持续性积累丰富的经验,教师需充分引领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给予恰当的指导,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更多直接经验
读写结合时最为关键的并非是探索,而是学习当下现有的成果,学生应及时将此类成果转变为内在知识,教师应积极做好引导,促使学生不断观察生活,积累相应的经验,应及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方面,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写作素材多源于实际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促使学生与事物直接接触,以此积累更多直接的经验,为写作提供素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教师应积极鼓励小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促使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心感知,可从多层面、多视角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而言之,读写结合作为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学的关键策略,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强有力的举措,基于新课改层面提高学生读写结合学习的成效,是当下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应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提出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达成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