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伟应用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夜啼经验

2022-12-27 02:01赵思楠韩国伟韩佳璇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劳宫天心医者

赵思楠,韩国伟,赵 丹,韩佳璇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晋阳中医儿科推拿”是继承施派中医——张俊民中医学术思想,结合了山西省太原市晋中民间流传的小儿推拿手法而形成的一个中医儿科推拿流派。该流派着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诊病强调四诊合参,取穴时灵活多变,手穴、体穴配伍,且多应用对穴,随症加减,相辅相成,已申报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中医院小儿推拿科主任,太原市晋阳中医儿科推拿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致力于中医儿科推拿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30余年,在应用晋阳中医儿科推拿治疗小儿常见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韩教授在治疗小儿夜啼时注重继承与创新,将现代医学与传统手法相结合,对该病治疗有较为独到的见地,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对夜啼的认识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机体功能自我修复的重要生理行为之一,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机体消除疲劳,提高自身免疫力[1]。随着当代社会儿童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学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研究报道称,约有25%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睡眠障碍[3]。夜啼是儿科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指小儿在日间可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的一类临床症状[4]。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睡眠极为重要,长期夜啼可影响小儿体格生长及免疫、神经、消化系统等发育,且可能影响小儿心理健康,不利于其健康成长[5]。现代医学并无夜啼病名,认为“夜啼”属于惊睡,指儿童在深睡眠期的第Ⅲ、Ⅳ期(慢波睡眠中)突然惊醒,或伴尖叫、呼喊、惊恐状表情,同时也可能伴有自主神经和行为改变[6-8]。小儿夜啼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部分医者认为小儿夜啼可能是由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异常放电所致,且并无较好的治疗手段。西医临床常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干预,虽有一定疗效,但因这些药物多数并非为儿童所研制,且在临床缺乏儿童的系统使用评价,长期使用会影响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并使其产生依赖性,造成小儿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异常,一般不建议小儿使用[9]。

中医对小儿夜啼的认识和治疗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小儿夜啼的病因大致可分为脾寒、惊恐、心火、食积四大类,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小儿推拿、穴位贴敷、中药内服、耳穴贴压等[10]。其中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疗效确切、起效迅速、无毒副作用、方便、实用、安全、易被患儿及家属所接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夜啼的治疗。

韩教授认为,脾胃受寒而致腹胀、腹痛为小儿夜啼的主要病因,脾胃受寒的原因可分为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两大类。先天原因多因孕母素体虚寒,或恣食生冷之品导致胎禀不足,脾寒内生;后天原因多因喂养或护理方式不当造成寒邪内侵,气机凝滞,不通而痛,如用冷乳哺食、穿衣较少等。小儿多“三不足,两有余”,即肺、脾、肾不足,心、肝有余,脾为后天之本,阴中之至阴,喜温而恶寒,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容易受寒邪侵袭,故小儿易入夜腹痛夜啼。临证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小儿体质的特殊性进行治疗,常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朱丹溪曰:“凡小儿有病皆热。”且小儿为“纯阳”之体,心常有余,心藏神,属火阳,为君主之官,故心易生热,热则烦,烦则易出现夜啼。正如《保婴撮要》所载:“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缓,口中气热是也。”因此,针对这类患儿韩教授常以健脾散寒、平衡阴阳为治疗原则。

2 临床治疗

晋阳中医儿科推拿以“阴阳为本、八卦为体、五行为用”为诊疗学术思想,重视“对穴-对法”的运用。操作时手法潇洒,刚劲有力且不失柔韧,治疗3岁以上的夜啼患儿常配合耳穴贴压,疗效显著。

2.1 推拿治疗

(1)推拿经验方 ①阴池-阳池。二者位于小天心两侧,靠拇指侧者为阳池,靠小指侧者为阴池。操作时医者用两拇指指侧从小天心处分向两侧,重分阳池30次,轻分阴池10次。《推拿抉微》曰:“正面掌肱交界之横纹两头,即阴阳二穴。小指边为阴穴,大指边为阳穴。就横纹上两指中分向两边抹,为分阴阳。治寒热往来,膨胀泄泻,呕逆,脏腑结闭。”二穴主治脏腑一切寒热之证,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正所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②一窝风-小天心。一窝风位于小儿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小天心位于大、小鱼际交接凹陷处。医者操作时一手拇指按揉一窝风,同时食指按揉小天心,按揉一窝风约300次,小天心约100次,按揉一窝风力度稍重于小天心。一窝风适用于因受寒或食积等引起的小儿腹痛,配合小天心,可治疗心经有热而导致的惊惕不安、烦躁、口臭等。③三关-天河水。推三关:医者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300~500次。清天河水:医者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三关主治一切虚寒病证,推三关可补脾散寒。《针灸大成》载:“心经有热作痰迷,天河水过洪池。”清天河水既可清心中之热,又可镇静、宁心、安神。④内劳宫-外劳宫。内劳宫位于掌心,为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的中点;外劳宫位于手背处,与内劳宫位置相对。操作时,医者一手拇指按揉内劳宫,同时食指按揉外劳宫,按揉外劳宫约300次、内劳宫约100次,按揉外劳宫力度稍大于内劳宫。外劳宫适用于一切寒证,可温阳散寒,祛脾胃之寒邪,配合内劳宫,可清心除烦安神。⑤腹-脾俞。医者嘱患儿仰卧位,用掌面顺时针摩腹约100次。脾俞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用拇指螺纹面在两侧脾俞按揉约300次。二者配合可健脾消食,缓解小儿因腹部胀满、疼痛不适导致的夜啼。⑥捏脊。医者将两手拇指置于小儿脊柱两侧,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夹持皮肤,自下而上推进4次,再自上而下推进2次。韩教授认为,背部属阳,督脉为“阳脉之海”,夹脊而上,自下而上捏脊可振奋一身阳气,疏通经络,调达气血,改善脏腑功能,自上而下捏脊,可清小儿心火,祛除烦躁,二者配合,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达到调和阴阳之功。现代研究显示,脊椎不仅是人体躯干的重要骨性支架结构,也是脑脊髓通向躯体各脏腑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因此捏脊疗法可调节周围神经,也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抑制性加强,兴奋性降低[12]。

(2)常规推拿方 即头面四大手法。头面四大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每个手法20~30次。“头为诸阳之会”,头面部多分布气血旺盛的阳经,通过头面四大手法可调节小儿气血阴阳,使其心宁神安,且在头面部进行推拿可有效改善小儿全身血液循环,调节周围神经兴奋性,抑制过于兴奋的中枢神经,使兴奋和抑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有效调节大脑皮质功能[13]。韩教授操作时,多先对小儿进行手部操作,然后再进行头面部操作,以缓解小儿恐惧不适的心理,增加患儿对医者的熟悉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2 耳穴贴压 耳穴是分布于耳郭上的腧穴,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密切联系,人体五脏六腑及各器官在耳郭上均有相应的代表区,正如《灵枢·口问》所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该法具有作用广泛、奏效迅速、操作简单、不良作用少、易被接受等优点[14]。耳穴贴压作为耳穴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治疗小儿夜啼时,韩教授常选取脾、心、神门、内分泌、交感等穴位。具体操作:应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穴,用拇指和食指以适当的力度按揉耳穴3~5次,然后取0.5 cm×0.5 c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所取穴位。

3 病案举隅

患儿,男,4岁,2020年9月20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夜寐不安1个月余。患儿平素形体瘦弱,纳食不香,喜肉类及油炸食品,蔬菜及水果摄入较少。患儿1个月前因食冷饮后出现夜眠差,哭闹不止并伴腹痛,翻身频繁,喜趴着睡。初起家长并未重视,未予系统治疗,后出现烦躁,口臭,便干,3~4 d一行。查体:面色黄,唇红,舌尖红,苔薄黄,指纹紫滞,脉沉弦滑。患儿心肝脾肺肾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发热、口疮、肠套叠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中医诊断:夜啼(脾寒型)。治法:健脾散寒,清心除烦,平衡阴阳。处方:分推阴池(3 min)、阳池(1 min),同时按揉一窝风(3 min)及小天心(1 min),按揉外劳宫(3 min)、内劳宫(1 min),推三关(2 min),清天河水(1 min),揉腹(3~5 min),按揉脾俞(3 min),捏脊自下而上4次,后自上而下2次。操作时以散寒为主的穴位力度宜重,时间宜长,配合头面四大手法为起式,以捏脊疗法为收式结束操作。推拿结束后,在患儿耳穴脾、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进行耳部贴压疗法,嘱家长每日睡前轻轻按压5~10 min,以患儿耐受为度。施以上述操作后患儿当夜未哭闹,辗转减少,烦躁减轻,晨起大便解。治疗3次后,患儿夜啼症状改善明显,偶有发作,但其神情倦怠,面色黄,语声低微,不欲饮食,舌苔白。治以健运脾胃、安神定志为主,调整推拿处方如下:补脾经(3 min),按揉板门(3 min),运内八卦(3 min),顺时针揉腹(3 min),点揉天枢穴(1 min),按揉足三里(3 min),点揉脾俞(1 min),自下而上捏脊4次,配合头面四大手法(2 min)。治疗7次后,患儿夜卧安,精神可,面色转润,进食量增加,大便调。

按语:韩教授认为,小儿夜啼病机与心、脾密切相关。明·万全指出:“小儿脾常不足者,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饮食者乳耳,水谷未入,脾未用事,其气尚弱,故不足。”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对水谷精微运化能力差,饮食不当容易损伤脾胃。该患儿平素嗜肥甘厚味,致脾胃虚弱,形体消瘦,外加冷饮,导致寒邪凝滞脾胃,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故在1个月前突然出现夜间腹痛,哭闹不止的现象,正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小儿为纯阳之体,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且根据中医五行相生,心为脾之母,母病及子,子病犯母,二者相互影响。虽很多患儿初期是因脾胃虚寒所致的夜啼,但病情日久容易化热,扰乱心神。故治疗时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考虑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治以健脾散寒、清心除烦、平衡阴阳,并嘱家长注意对小儿的日常调护,合理搭配饮食。

4 讨论

韩教授多从脾胃论治小儿夜啼,强调日常重视小儿的喂养方式和护理方式。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给予母乳时切不可冷乳哺食,母亲也需尽量避免服用过于寒凉的食物;大于6个月搭配奶粉的小儿,家长要格外注意奶粉的配比浓度,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引起小儿胃肠不适;搭配辅食的小儿要少食增加胃肠负担、产气较多的食物,如玉米、红薯、豆类等,也要避免摄入过于滋腻的食物。此外,给小儿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也十分重要,避免让小儿养成不良的入睡习惯,如拍抱入睡、奶睡、过晚入睡、睡前进行过于兴奋的游戏或在睡前哺食过饱等[15]。小儿推拿作为我国特有的自然疗法,对小儿是一种有序的、良性的双向刺激,可作为治疗小儿夜啼的首选方法。韩教授作为晋阳中医儿科推拿的继承人,继承了前人的学术思想,并不断创新,注重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了“对穴-对法”治疗理念,操作时手法轻巧、柔和、渗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与学习。

猜你喜欢
劳宫天心医者
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走路握拳头脑健
华枝春满 天心月明——漫说梁志宏其人其诗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劳宫穴的妙用
人人手上都有一个“解压阀”
劳宫穴断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