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华 马 睿
(1.济宁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55;2.鲁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11)
随着德国斯图加特世锦赛的结束,世界体操锦标赛也一时成为世界体操舆论界热议的主题内容。它是世界竞技体操最高水平的赛事,也是各国运动员展现实力与发现技术问题的重要赛事。
平衡木是中国女子竞技体操比赛的主要夺金项目,在第47~49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共获得1金1银1铜和第7、第8名的成绩[1-3]。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该项已总结出丰富的训练和比赛经验,有关其发展趋势方面的相关问题研究,一直是每届世界体操大赛之后中国体操运动员、教练员及科研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究的热点内容。为此,本文依据第47~49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实况比赛录像和相关文献资料及新闻报道,拟就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进行纵向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中国女子平衡木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参加第47~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决赛的优秀选手(共19位)及其比赛中使用的成套动作(共24套)。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有关平衡木的研究文献和资料,并在百度搜索有关第47~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新闻报道,全面了解近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决赛选手的比赛信息及其临场表现等。
1.2.2 专家访谈法
对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动作统计过程中的难度确认等技术性问题,进行专家访谈与咨询。
1.2.3 录像观察与统计法
反复观看第47~49三届体操世锦赛女子平衡木决赛选手的成套动作,对构成成套D分价值动作的难度、类型、连接价值、组合类型及结构布置和完成等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对比与分析。
1.2.4 逻辑分析与归纳法
依据国际体操联合会《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2017~2020年版)和各项指标的统计结果分析,对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归纳与概括。
2.1 成套D分难度价值动作总体使用动态
由表1[3,4]可看出:从第47届体操世锦赛发展至第49届体操世锦赛,构成成套D分难度价值动作的总体使用动态,三届大赛分别均以“技巧类”动作使用人次比率较高,且三届大赛“技巧”和“体操”两类动作的使用总人次比率(技巧:由59.375%→51.56%→59.375%;体操:由40.625%→48.44%→40.625%)除第48届分别出现增高和降低起伏而至第49届均又恢复到与第47届相同比率外,总体可谓“发展无变化”。
表1 第47~49届体操世锦赛平衡木(决)成套D分难度价值动作使用类型、人次(%)对比情况一览表
分析两类动作布置的结构位置(表1)发现:“技巧类”动作使用人次比率除下法为三届大赛使用人次比率相同(均8人次,分别占21.05%)外,“上法”总体趋向(2.63%→12.12%→13.16%)增多,“木上”总体趋向(76.32%→63.64%→65.79%)减少;而“体操类”选用的“上法”和“木上”动作:前者使用人次比率总体趋向(15.38%→6.45%→3.85%)降低,后者则总体倾向(84.62%→93.55%→96.15%)增高。由此可见:减少构成成套D分难度价值的体操类“上法”和技巧类“木上”动作,相对增加技巧类“上法”和体操类“木上”动作,并使用技巧类“下法”,来构成一套动作的成套难度价值,应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众多优秀选手匹配成套D分难度价值动作的总体选择倾向。
2.1.1 “技巧类”D分价值难度动作使用倾向
分析表2[4,5]可发现:木上动作在三届大赛中共完成了五种类型的技巧动作。其中,除第1种仅有的1B组“后手翻倒插”动作在第47届被选用而随后两届均未使用外,第4种1C组的“后跳转180°前软翻”和1D组的“后跳转180°倒立转180°”两个动作,先后在第47届和第48届被启用了1人次后依次被抛弃。同时还发现,第2种前空翻类的F组“团身前空翻转180°站木”、E组“挺身前空翻转180°站木”和第5种侧空翻类的E组“团身侧空翻转180°站木”及D组“挺身侧空翻转90°站木”四个动作:除“团身侧空翻转180°站木”是在第47届被启用并随后被丢弃外,其余三个动作均是在第48届被选用,但发展至第49届也均被淘汰。其余动作除C组的“拉拉提”在第47届被启用了3人次而经第48届冷落至第49届再次被选用外,其余动作均被三届大赛分别录用。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由第47届发展至第49届被三届大赛均录用的动作:首先是以D组“挺身前空翻”和“挺身侧空翻”选择人次最多(分别为8人次和6人次),其次是D组“团身侧空翻”和E组“直体后空翻”(各3人次),再次是D组“团身前空翻”(2人次)及C组“拉拉提”和“屈体后空翻”(各1人次)。结合世界体操向高难度发展的特点[4~6]和前空翻类动作比后空翻类动作高一个组别[4]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D组“挺身前空翻”“挺身侧空翻”“团身侧空翻”或“团身前空翻”及E组“直体后空翻”以及C组“拉拉提”和“屈体后空翻”,应是众多优秀平衡木选手经过筛选所倾赖使用的流行性“木上”技巧动作。
在上、下法的选用上(表3):体操世锦赛从第47届发展至第49届,三届大赛计入成套D分难度价值的上法,分别均以“D组上法”使用人次比例最高(分别为50%、62.5%和62.5%),其每届比赛均有50%以上的选手采用且总体使用人次趋向增高。同时,第47届有1人次(占12.5%)F组上法在后两届均被1人次(各占12.5%)E组上法所替代,而未计入成套D分难度价值的A组上法总体趋向(37.5%→25%→25%)减少。从“采用安全系数大、较为稳定的上法动作是多数优秀运动员的选择[7]”进行综合分析来看:选用“D组以上”难度的上法将成为众多优秀选手发展的倾向,而A组的上法仍会出现。
表2 第47~49届体操世锦赛平衡木(决)木上使用“技巧类”D分价值动作、难度和人次(%)情况对比一览表
表3 第47~49届体操世锦赛平衡木(决)上、下法使用动作难度、人次(%)情况一览表
分析下法还发现:除E组下法在三届大赛使用的人次比率相同(均2人次,分别各占25%)外,总体C组(12.5%→0→25%)下法和D组下法(12.5%→37.5%→37.5%)均趋向增多,而F组下法则总体倾向(50%→37.5%→12.5%)减少。结合运动员完成下法“落地求稳”[5,8]的发展倾向及“只有完成D组以上的下法才能满足规则要求而不被扣分”[4]的规则规定可发现:采用满足规则要求的D组或E组下法,应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众多优秀选手编排“下法”动作所筛选的发展方向。
2.1.2 “体操类”D分价值难度动作的使用倾向
由表4分析可发现三届大赛木上体操动作共完成了六种类型的17个动作。其中,第1种B组“向前劈叉跳”在第47~48届被选用了1人次但至第49届被新增的高难度1E组“向前劈叉跳转360°”所替换、第4种A(或D)组“自由腿任意的单腿立转360°(或720°)”均在前两届均被选用而至第49届均被淘汰外,第2种“羊跳”和“杨波跳”、第4种的“自由腿水平的单腿立转720°”和第5种的“自由腿任意的蹲转720°”及第6种“近木”5个动作,均仅在第48届被新增选而随后又在第49届消失的动作,同时,除第6种为A组低难度外其余均为D、E组高难度。而其余8个动作,除第3种C组“原地双脚分腿跳转体180°”和D组“原地双脚分腿结环跳”分别是在第48和第49届先后被启用和新增的动作且前者前、后两届选用人次(由1人次→3人次)还倾向增多、第5种E组的“自由腿任意的蹲转1080°”则前、后两届选用的人次(由3人次→1人次)呈显降低外,其余均入选三届大赛,2C2D1E的5个动作从第47到第49届的筛选发展动态是:C组“向前交换腿分腿劈叉跳”(5人次→5人次→2人次)、“高举腿立转360°”(2人次→1人次→1人次)和E组“向前交换腿分腿结环跳”(5人次→5人次→4人次)分别为“急剧减少”“稍有降低”和“稍有降低”,而D组“向前交换腿劈叉结环跳”(1人次→3人次→5人次)和“向前交换腿劈叉跳转180°”(3人次→3人次→4人次)则分别为“急剧增加”和“稍有升高”。同时还发现:发展至第49届,被选用最多的动作为D组“向前交换腿劈叉结环跳”“向前交换腿分腿劈叉跳转180°”和“原地双脚分腿结环跳”及E组“向前交换腿分腿结环跳”(均为4人次),其余依次是C组“原地双脚分腿跳转180°”(3人次)、C组“向前交换腿分腿跳劈叉跳”和E组“自由腿任意的蹲转1080°”(各2人次)以及E组“向前分腿劈叉跳转360°”和C组“高举退的单腿立转360°”(各1人次)。由此可预测:被众多优秀选手选用最多的动作,应是世界女子平衡技术发展的流行性动作,也应是众多优秀选手相继竞争与发展的动作。
表4 第47~49届体操世锦赛平衡木(决)木上使用“体操类”D分价值动作、难度和人次(%)情况对比一览表
表5 第47~49届体操世锦赛平衡木(决)成套D分价值动作使用类型、连接形式(价值)及人次(%)情况一览表
2.2 成套D分价值动作组合类型及结构编排
除下法更多将是选用满足规则要求的D组或E组技巧动作外,计入D分价值动作的“上法”(表5):技巧类动作的使用人次趋向增多(1人次→4人次→5人次),体操类的动作入选人次趋向减少(4人次→2人次→1人次);而“木上”共选择了四种完成形式(单动作、二连接、三连接和四连接)。其四种完成形式三届大赛分别完成的动作人次:第47届合计分别为27人次、10人次、4人次和0人次;第48届合计分别为22人次、12人次、7人次和1人次;而第49届合计则分别为23人次、8人次、12人次和0人次。比较可发现:三次大赛均以“单动作”完成人次最多,且除四连接仅在第48届被选用了1人次而前、后两届均没被选用外,从第47届至第49届单动作和二连接的完成人次均倾向降低,而三连接的入选人次则倾向增高。进一步分析还发现:除具有0.3分(C组)和0.6分(F组)难度价值的单技巧和具有0.1分难度价值的A组单体操及具有较低连接价值的0.1分技巧三连接均被第49届淘汰外,三连接则在保持具有0.1分连接价值的使用人次总体发展趋于不变(3人次→2人次→3人次)的情况下,于第48届同时新增了具有0.2分和0.3分高连接价值的混合三连接和技巧三连接,在第49届又同时新增了具有0.2分和0.3分连接价值的技巧三连接和混合三连接。其余均入选三次大赛的单动作和二连接:前者的单技巧均为0.4分和0.5分的D、E组动作,选用趋向均减少,尤以0.4分难度价值的D组动作使用最多。单体操则为C至E组的高难度,总体选用均趋向增高,尤以0.4分和0.5分难度价值的D、E组难度动作录用最多;后者除具有0.1分连接价值的“技巧二连接”由第47发展至第49届新增了1人次及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技巧二连接”的发展(2人次→1人次→2人次)还保持了相同外,具有0.1分连接价值体操和混合两种“二连接”的选用人次均趋向减少。结合前述成套D分难度价值动作的总体使用动态及技巧和体操两类难度动作的使用倾向分析进行综合分析可发现:减少单体操上法和木上D、E组单技巧,淘汰木上具有低难度价值的单体操、单技巧(或F组高难度)及具有0.1分低连接价值的“技巧三连接”,同时,降低使用具有0.1分低连接价值的“体操二连接”和“混合二连接”,增加C至E组的单体操、具有0.2分或0.3分连接价值的技巧(或混合)三连接或具有0.1(或0.2)分连接价值的技巧或体操(或混合)二连接为“木上”动作,采用“D组以上”的难度动作为下法,应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众多优秀选手成套动作结构编排发展选择的新趋向。
表6 第47~49届体操世锦赛平衡木(决)成套动作完成D分及E分以及得分情况一览表
2.3 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
分析成套D分难度价值的技巧和体操两类动作的搭配比例发现,除“3技5体”仅在第48届被选用了2人次外,运用“5技/3体”和“4技/4体”两种配置比列的人数从第47发展到第49届分别为:6人→3人→6人和2人→3人→2人,总体以选用“5技/3体”比例配置成套D分难度价值的人数最多。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表6):三次大赛的平均总难度完成(5.56→5.8→5.85)和平均总E分的完成(7.51→7.54→7.958)总体均倾向增高。三届大赛的平均难度分相同(分别均为3.26分),而难度的总平均连接价值分(0.3→0.54→0.575)则总体趋向增高。获得三届大赛第2~8名的选手与同届获得冠军的选手相比,从第47届发展到第49届世锦赛,因D分偏低而导致最后成绩偏低的人次分别为0人次→2人次→2人次,而因E分偏低而导致最后成绩偏低的人次分别为4人次→4人次→2人次,总体均以E分偏低导致最后成绩偏低的人次相对较多。结合世界竞技体操发展趋向更加重视完成质量[9,10]的情况发现:高难度是获得高分成绩的基础,完成的质量仍是关键,而如何做到合理取舍动作难度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完成质量,应是当今世界优秀平衡木选手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3.1 减少构成D分难度价值的体操类“上法”和“木上”技巧类动作,相对增加D组技巧类“上法”和“木上”C、D组跳步转体及E组蹲转体操类动作,并使用满足规则要求的D组(或E组)下法,使成套以5个技巧和3个体操动作搭配成具有“高难度价值”的一套动作,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动作技术选择发展的新趋向。
3.2 选用D组技巧或体操动作为上法,运用D、E组单技巧和C至E组的单体操以及具有0.2分或0.3分连接价值的技巧(或混合)三连接,或者选择具有0.1(或0.2)分连接价值的技巧或体操(或混合)二连接等为“木上”动作,采用“D组以上”的难度动作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结构编排发展的新趋向。
3.3 技巧类的D组挺身前空翻、挺身侧空翻、团身侧空翻(或团身前空翻)、E组直体后空翻及C组拉拉提、屈体后空翻以及体操类的C组“原地双脚分腿跳转体180°”“向前交换腿分腿劈叉跳”和E组的“向前交换腿分腿结环跳”及“自由腿任意的蹲转1080°”等动作,将是众多优秀选手相继竞争与发展的流行性动作。
3.4 高难度仅是获取高分成绩的基础,完成的质量将是关键。如何做到合理取舍动作难度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完成质量,应是当今世界众多优秀平衡木选手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