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丹
(淮安市人民小学,江苏 淮安)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在具体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地探索以及收获,给予学生体验感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在目前来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善。体验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地位,使得教师和学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能通过体验式教学观察学生在课程中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一些重难点知识,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数学水平稳步上升。
体验式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在反复的实践探究练习中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做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相较于传统的直输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能获得更丰富的数学学习体验。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在于:(1)考虑到个体的实际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其思维方式、生活经验、情感态度,确保每个学生都可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体验,是一个能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教学模式。(2)是学习个体在教学活动中的整体参与,包括但不限于其行为、认知、情感,能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融入数学学习中,利用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整体以及思维进行学习。(3)在体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在具体的情境中不自觉地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生活经验,从而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也要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式教学的使用,有效地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科学,因此数学设置的内涵,实际上在生活中都能代表一些确定的事物。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设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数学,培养数学的理性思维。然而,在实际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年龄上的差距,认知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很难把握学生在此阶段的接受能力,开展的方式和侧重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实际,不利于学生的长期数学学习。
在小学阶段开展体验式教学,其内涵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或者情境,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具象化表达,并将情境再次还原或重现,增强学生获取知识体验的感受。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现阶段一些抽象的数学模型通过具象化的表达变得生动且形象,使学生能更清晰易懂。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发展自身解决数学问题以及适应社会环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乐观的人格与品质,保证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从而健康、全面地成长。
在现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思维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为此,探索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通过自己挖掘书本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增强自身对获取新知识的体验,从而养成乐于思考、乐于探索的性格。然而当前体验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却与体验式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明确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没有及时地和学生进行角色上的转换,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且过于在意成绩,忽视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与体验,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对于体验式学习比较茫然。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还会使学生难以提起数学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1]
针对上述几点提出的内涵以及误区,其归根结底是要求教师必须明确体验式教学的理念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要根据学生内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直观地感受数学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课堂中,增强自身学习知识的体验感与沉浸感。基于此,下文将着重探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之前,要明确认识到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更注重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题目,而学生直接通过手抄笔录的方式进行记录。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效果上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创设体验式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通过情境故事或者情境题目给学生讲解具体的知识点。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2]
体验式的学习情境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放飞自身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一章时,教师可以将本章的内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先让学生掌握正比例以及反比例的概念,如“正比例和反比例强调的都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其中一个数字发生变化,另一个数字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如果两数成正向变化就称为正比例,两数呈反向变化就称反比例。”在讲解完这些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将正比例以及反比例的式子进行简单表达。教师可以先写出正比例的表达式,让学生跟着正比例的表达式自主归纳反比例的表达式。比如,正比例的表达式可以写作A÷B=K,在这个除法式子中,K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也可以写成A:B=K或者A=KB。在举完这个例子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通过自己的思维类比出反比例的表达方法。最后,由浅入深地引入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学习,如“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它的宽有什么关系?”在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当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解答问题之后,教师要观察学生完成问题的情况,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那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能学习新的知识,还能形成数学的正确逻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
课堂交流作为一节课的精华部分,教师应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找寻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帮助学生体会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在课堂的开始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此氛围中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去讨论如何解决。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深入学生群体中,观察学生内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思考的方式。并且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指明方向,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人性化、高效化。而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不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关的情境,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来设计情境教学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且更好地激发学生在情境中交流的欲望。
交流是最好的进步方式,在小学生获取知识以及成长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体验式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问题,给予学生更好的交流讨论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比如,在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两者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给学生进行演示,如拿黑板擦的背面,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点。拿粉笔盒的背面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彼此总结出两者的特点。教师再去给学生进行讲解,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S=长×宽,而周长C=(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S等于边长的平方,正方形的周长等于4倍的边长。在讲解完这些最基础的计算公式以及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将上述情境中挤出来的两个教学道具编写数字。让学生计算黑板擦的面积以及粉笔盒的底面面积。在学生解答之后,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所得的结果,最后将结果反馈给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简单、有效地锻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在开展小学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评价一节课教学的好坏,是小学数学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教师应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言反思自己在课堂中学会了哪些问题以及教师讲解的是否清楚明白。数学与其他科目不同,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更注重是否能采用合适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反思为什么会产生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章节时,在新课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小数。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如在用直尺测量某一物体时,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带有小数的厘米数。在讲解完小数的直观存在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情境问题,来引入对小数乘法的意义以及概念的教学。比如,有一块长度为15.3厘米,宽度为9.2厘米的面包片,如果将其均分,每一块的面积应该是多少?这种题目就是一种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当学生在进行计算时,让学生按照整数计算的特点,先算整式乘法再看小数有几位,从小数的右边开始数,往左点几位。让学生学完这些知识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末尾让学生反思、回忆、归纳本节课到底学会了什么,并从归纳的知识点中找出一般解决和计算小数问题的具体方法。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从而更高效地学习数学。
创设体验式生活情境的理论依据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体验式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其加以重视。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根据人民币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特点创设相关情境,使学生切实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感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比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买菜的场景,并放一些模型,如青椒、西红柿、面条等,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道具钱币分发给学生,使其购买东西。在结账时,教师可将学生购买东西的价格、支付的钱报出,学生需基于此进行计算,并核对教师找的钱数对不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不仅可以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还可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如为自己解决的问题而感到自豪等。所以,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探究式教学法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可使学生切实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可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印象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体验式探究情境的创设重视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抓住探究点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使其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而这可有效提升体验式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在创设探究情境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如此一来,才可以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才可使体验式教学落地。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开展小学体验式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创具有创新模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重视并积极开展此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予学生良好的课堂成就感,使学生能自发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多种手段、多种方式互相结合,旨在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