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锻炼的意义分析

2022-12-23 04:49王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0期
关键词:通气重症综合征

王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性病变,是一种急性弥漫性肺部炎性反应,其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1-3]。临床救治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采取机械通气干预,有研究发现,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早期肺康复训练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肺功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4,5]。本次研究拟探究早期肺康复锻炼应用于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开展早期肺康复锻炼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43 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23~72 岁,平均年龄(46.25±8.12)岁;原发疾病:脓毒症27 例、创伤性休克12 例、多器官衰竭4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6 例、女17 例;年龄24~73 岁,平均年龄(46.45±8.18)岁;原发疾病:脓毒症28 例、创伤性休克11 例、多器官衰竭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2]中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诊断标准;②经胸片检查可见患者双肺广泛浸润影;③发病至就诊时间<5 d;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①因胸背部骨折、活动性出血等情况无法展开肺康复训练;②因意识不清晰、昏迷、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的原因无法配合;③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此次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未开展早期肺康复锻炼,仅开展常规对症用药、机械通气等干预措施。

研究组开展早期肺康复锻炼,即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开展对应阶段的早期肺康复锻炼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循环不稳定状态下,即患者氧合指数<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调整患者体位为半坐位、俯卧位,持续3 h/次,调整4 次/d,并逐渐延长半坐位或俯卧位体位维持时间。同时展开呼吸机通气治疗,以高呼气末正压、低潮气量进行肺复张训练,2 min/次,12 次/d。另一方面,协助患者排痰、吸痰,做好患者的气管管理干预,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展开肢体被动活动、肌肉按摩等干预,30 min/次,3 次/d。②循环相对稳定状态下,即患者氧合指数维持在100~200 mm Hg且其上肢肌力≥3 级、患者意识清晰时,调整患者体位为60~90°高座位,0.5 h/次,5 次/d。在对患者展开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可通过适当降低呼气末正压通气、增加潮气量以尽可能延长患者的肺复张训练持续时间,调整频率为5 min/次,6 次/d。另一方面,指导、辅助患者开展四肢抬高、拉橡皮绳等主动训练,1 min/次,并逐渐引导患者床旁坐起。③循环稳定状态下,即患者氧合指数>200 mm Hg 且患者上肢肌力>4 级、意识清晰时,可展开间断脱离呼吸机通气治疗,通过指导患者深呼吸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恢复效果,20 min/次,3 次/d。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展开下床活动,以患者耐受为宜。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即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病房住院时间、带管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干预前及干预第7 天,以肺功能仪对两组患者肺功能进行监测,包括FEV1%pred、FVC%pred、MMEF%pred,并作组间数据对比。③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谵妄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病房住院时间、带管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对比(,d)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FEV1%pred、FVC%pred、MMEF%pred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7 天,两组患 者FEV1%pred、FVC%pred、MMEF%pred 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FEV1%pred、FVC%pred、MMEF%pred 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 例、压疮2 例、谵妄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6/43);研究组患者发生压疮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

3 讨论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因肺泡坍塌、肺泡水肿等因素所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进而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主要疾病特点为顽固性低氧血症,且致死率高、发病急,多采取机械通气治疗[6-8]。相关研究表明[9,10],早期肺功能康复锻炼对改善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就此展开分析。

针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配合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展开气道管理干预可有效引出分泌物,进而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而适宜体位调整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促进痰液排出。与此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疾病状况展开适宜被动活动、主动活动以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有效咳嗽训练以促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促肺功能恢复[11,12]。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病房住院时间、带管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7 天,两组患者FEV1%pred、FVC%pred、MMEF%pred 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展早期肺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通气重症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Chandler综合征1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