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功能锻炼结合早期病房康复训练对心律失常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2-12-23 04:49李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0期
关键词:呼吸肌病房康复训练

李坤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该病具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疾病发生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心功能减弱、腹胀、全身乏力、食欲降低等症状。现阶段,心律失常诱发因素很多,包括心房颤动、药物中毒、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器质性心脏病、心动过缓等[1,2]。针对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上在为其提供针对性治疗的同时也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目的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3]。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呼吸肌功能锻炼结合早期病房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简单阐述,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7 月接收的74 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45~81 岁,平均年龄(62.35±7.14)岁;文化水平:小学8 例,初中12 例,高中8 例,大专及大专以上9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5 例;年龄43~79 岁,平均年龄(62.29±7.21)岁;文化水平:小学8 例,初中10 例,高中9 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②研究资料齐全、完整且字迹清晰;③患者具备良好的依从性;④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②存在严重心理疾病或者具有精神疾病史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等常规训练。观察组采取呼吸肌功能锻炼结合早期病房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3.1 呼吸肌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开展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2~6 次/d,维持10~20 min/次。①腹式呼吸:对患者腹式呼吸进行指导,呼气时使横膈膜上下均匀移动,缓慢增加腹腔压力,向下方挤压脏器,使腹部膨胀起来,呼气时横膈膜比正常水平高,深呼吸期间慢慢呼出肺底的二氧化碳,目的是增强患者肺功能;②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用鼻子吸气,呼气时嘴部表现为缩唇状,目的是提高支气管内压,缓慢呼气,同时指导患者用力吸气,呼气时将气体缓慢呼出。

1.3.2 早期病房康复训练 ①髋膝屈伸训练:对患者四肢远端关节活动进行指导,一般情况下进行5 min 热身训练,然后帮助患者将双下肢放置在训练支架上,通过选调装置对患侧脚踝进行牵引,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同时在弹力绳上固定膝关节,确保患者可以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②腰部背伸训练:改变双膝关节屈曲体位至竖立位,帮助患者将腰部抬起,保证脊柱处于背伸状态,抬起过程中对患者呼吸训练、收缩吸气训练进行指导。如果以上动作完成后患者略感疲惫,可采用悬吊装置对腰部进行牵拉。③肩关节训练:伸直双肘部,双手手臂经身体双侧向头顶方向缓慢进行往返运动,上举头顶时吸气,下放过程中慢慢呼气。④慢走结合呼吸训练。在慢走的同时联合缩唇呼吸运动。

两组均接受6 个月的训练。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5 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

1.4.2 心功能指标 包括LVEDD 和LVEF。

1.4.3 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 包括FVC 和FEV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LVEDD 小于对照组,LVEF 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训练前,两组FVC 和FEV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FVC 和FEV1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L)

表3 两组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该病诱发因素相对复杂,患病时间较长,许多患者治疗自信心不足,甚至对治疗方法持怀疑态度,不愿主动接受治疗。为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指导患者接受针对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开展呼吸肌功能锻炼与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5]。

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了常规康复训练与呼吸肌功能锻炼结合早期病房康复训练对心律失常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应用呼吸肌功能锻炼结合早期病房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自身承受能力和耐力,根据每例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观察组LVEDD 和LVEF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结果分析,心律失常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为其制定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心功能指标[6]。早期病房康复训练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其能够对血管张力进行调节,使心肌缺血症状改善[7]。此外,早期病房康复训练可以平衡有效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改善心肌兴奋性,从而对异位节律等进行抑制,达到心功能改善的目的[8]。训练后,观察组FVC 和FEV1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呼吸肌功能锻炼与早期病房康复训练结合有助于患者肺功能改善。本次研究中,呼吸肌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经呼吸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膈肌训练有助于患者呼吸形态的改善,促进呼吸频率的提高,加快痰液排出速度,避免肺功能降低,使肺通气功能改善[9]。据有关资料显示,指导患者及早进行呼吸锻炼,能够让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让心脏有规律的收缩,对于应激反应的改善有利[10]。除此之外,经过呼吸指导,能够协助患者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有效抑制大脑皮层和丘脑有关的功能,阻断痛觉神经的传导,调节患者行为,改善其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快其康复速度。

总之,呼吸肌功能锻炼结合早期病房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心律失常患者心肺功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肌病房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换病房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