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 段改变情况的效果对比

2022-12-23 04:49林衍锦朱嗣远罗建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0期
关键词:心脏病心电图缺血性

林衍锦 朱嗣远 罗建文

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心脏病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循环系统疾病,由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冠心病等几种类型构成,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心绞痛等[1]。一旦发病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还会导致呼吸系统遭受到严重的损伤,当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时将会导致心力衰竭,具有死亡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心电图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脏病诊断措施,有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类型,均在心脏病诊断中取得了突出的效果[3]。但是经过对这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观察可知,在连接位置处存在极大的不同。常规心电图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时间明显长于动态心电图,但是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期间获取到的心电活动比较短暂,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更为广泛,解决了常规心电图存在的不足,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具体包括患者活动时期及安静时期[5]。另外,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期间还能够直观了解到患者心肌缺血情况,可为疾病后续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6]。但是目前关于在心脏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检测效果更好还是动态心电图检测效果更好,临床上争论不休,因此,本文选取本院144 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44 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36 例;年龄24~77 岁,平均年龄(48.9±9.4)岁。观察组男35 例,女37 例;年龄25~78 岁,平均年龄(49.4±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内容;②患者均与临床诊断标准要求相符合;③患者信息资料完整和齐全。排除标准:①心室内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者;②交流障碍及精神疾病者;③起搏器植入者;④预激综合征疾病者;⑤在参与实验之前服用过会影响ST 段的药物。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在检查期间要求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并要求患者平静呼吸,使用12 导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做好记录。观察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期间主要是使用9800 型动态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患者的双侧腋前线肋缘及双侧锁骨外上端部位放置电极片,同时使用特定的连转换线将心电图机和电极片连接在一起,常规12 导心电图与胸导部分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电图结果,包括V4~V6T波低平或倒置、ST 段缺血性压低、V1~V6T 波直立V1T>V5T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V4~V6T 波低平或倒置占比为65.28%,ST段缺血性压低占比为72.22%,V1~V6T 波直立V1T>V5T 占比为40.28%,均高于对照组的26.39%、33.33%、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结果比较[n(%)]

3 讨论

心脏病为我国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患者发病后若入院时间较晚,并且未能接受有效的治疗措施时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及心肌梗死等状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7]。因此,为了能够使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在疾病诊断中需要选择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以此来为疾病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在心脏病诊断中心电图属于一种临床上应用较为常见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心电图ST-T 段改变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经过对ST-T 段改变的表现进行了解可知,其主要表现在冠心病和心脏病中,之所以会出现该种现象,与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8],另外还与进食生冷的食物、饱餐、呼吸过度、情绪波动大、失眠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相关的医学专家提出,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ST-T 段出现改变最为突出的表现为非动态性及持续性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该种情况,与左心室压力不断增加有直接关系,使心内膜的血液灌注量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室复极[9]。对于出现心肌细胞受损的患者,在复极不全的影响下会出现ST-T 段的明显改变。另外,女性自主神经功能出现失调后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敏感性明显增加,促使非冠心病ST-T 段出现改变情况,尤其是在一些老年绝经女性患者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雌激素有很大关系[10]。

在心脏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动态心电图本身属于一种模拟导联方法,与常规心电图相比疾病检出率更高[11]。动态心电图的优势主要为准确性及有效性高,检查速度快,诊断结果清晰,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12]。在心脏病诊断中心电图ST-T 段的改变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但是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当患者处于疼痛、情绪状态不好、电解质紊乱及失眠的状态时会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造成较大的影响[13]。有研究显示,引发心电图出现ST-T 段改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细胞处于不可逆损伤中,极容易引发复极不全的情况,对于一些遭受损伤的电流极容易出现ST-T 段变化[14]。而高血压患者多合并左心室压力升高,促使其心内膜的血液灌注率出现明显的下降情况,会影响到患者的心室复极,从而导致ST-T 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15,16]。

在以往心脏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检测为常用诊断方法诊断方法,但是在其诊断过程中易将一过性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忽略,进而出现漏诊,因此,如何能够科学诊断心脏病已经成为当前临床上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17]。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疾病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其不仅可完成对患者安静状态下心电活动的有效记录,还可观察动态下心电图的活动情况,能够有效诊断不典型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情况,促使疾病诊断工作更具准确性,可为疾病后续治疗工作的实施及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患者疾病预后治疗效果显著[1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4~V6T 波低平或倒置占比为65.28%,ST 段缺血性压低占比为72.22%,V1~V6T 波直立V1T>V5T 占比为40.28%,均高于对照组的26.39%、33.33%、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诊断优势更为显著,可直观了解到患者的心绞痛情况,弥补常规心电图容易忽略短暂性心肌缺血的劣势,并且可定性及定量分析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完成了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状况的有效诊断[19]。并且动态心电图诊断可对心脏在安静及动态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长时间的记录和分析,可用于分析心悸、头晕等症状同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完成对患者心肌缺血部位的有效监测。动态心电图在心脏病诊断中展现出了较高的诊断优势,建议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使用[20]。

陈飞燕[1]在研究中提出,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测ST 段缺血性压低占比为32.56%,V4~V6T 波低平或倒置占比为25.58%,V1~V6T 波直立V1T>V5T 占比为18.60%;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ST 段缺血性压低占比为72.09%,V4~V6T 波低平或倒置占比为65.12%,V1~V6T 波直立V1T>V5T 占比为39.53%;动态心电图检测的ST 段缺血性压低、V4~V6T 波低平或倒置、V1~V6T波直立V1T>V5T 占比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具有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性,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对心脏病患者ST-T 段改变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可直观地了解到患者不同状态下的心脏情况,解决了传统心电图容易漏诊的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脏病心电图缺血性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