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婕
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导入策略探究
朱婕
(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江苏扬州225000)
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合理地引入情境教学元素,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对于相关地理知识快速地学习、领悟。在原有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普遍还存在教学缺乏常态化、内容枯燥、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地理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及时地引入情境教学元素,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教学引导。本文简要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导入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给出相应的见解。
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导入;策略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应当有效地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领悟相关知识内容,实现地理知识的学习想象。同时教师还需要创建假设情境检验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学习掌握的状况,并且借助地理故事开创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实现更深层次地学习。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使用情境创设法不但需要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应当在学生现有的基础认知之上激发学生思考,确保学生能够提高对于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通过情境学习完成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具体来说,在情境教学法中,地理教师需要通过引入情境元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课堂。而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地理教师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情境教学元素是否具备教学可行性,采取对相关情境元素定向化地引用以及对相关情境课堂定向化地设计策略。在该过程中,教师也会对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但是在现实的情境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教学比赛时才会引入对应的情境教学,并且才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探讨总结。然而在平时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却没有过多地引入情境教学元素,没有细致地分析出相关课程知识是否具备引用情境教学的实际价值,也未与周边的教师、同事共同讨论相关课程的情境教学内容以及情境教学的具体展示方式,仍然采取以教师的知识讲解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管理形式,情境教学的策略基本上没有被践行。而教师在对学生课前预习知识状况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也只是采取直接提问的方式或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而未考量学生在预先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还需要进一步常规化,而不只是在重要的比赛课或公开课上采取相应的教学元素。
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心放置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而采取针对学生“填鸭式”的教学管理方法。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题目练习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额外关注情境教学的实际价值。就算是部分教师结合了情境教学元素并且也对相应的情境教学课堂进行了设计,但是相关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及引用的教学元素均来自教材,缺乏独立自主创设情境的特征。
同时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仍然是以教师知识讲解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形式。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教师则是考量相关知识和理论在情境教学中是否得到了充分展示,但是没有对情境教学的具体功效进行考量。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情境教学中往往是即兴创作,没有进行事前设置和探讨。总体来说,针对初中学生地理教学开展情境教学管理,教师需要注重相关情境教学元素是否选择恰当以及相关情境教学课堂是否能够顺应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考量情境教学元素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共鸣,同时对应的情境元素还应当对学生的思维、思想能力产生相应的影响。
此外,最重要的是情境课堂创设还应当更多地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教师需要侧重考量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情境课堂的学习进程中,引导学生对于相关地理学知识问题进行自主、独立分析和思考。但是在当前初中地理情境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满足以上的教学管理需求,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结合情境教学管理的形式相对单一且枯燥乏味。
地理是一门具备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地理知识中包含着大量的通识内容,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较强的关联。初中地理教学也需要全面展示出相关知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对于相关常识问题的验证和讲述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上结合地理情境教学,教师应当紧紧地贴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情境学习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完成对相关知识理论快速地学习、掌握,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教学章节中,其中主要讲解了东南亚各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海洋运输线。教师在相关教学工作中可以引入当前我国制定的“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部署状况,创建对应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国的一家跨国公司需要将原材料从上海运到非洲的好望角,应当途经东南亚的哪些国家才能够满足最短的运输航程,并且我国在对外采购石油的过程中,相应的石油运输线路从中东到我国近海是走的哪一条道路?”学生通过相应的学习探讨之后,在对应的情境之中分析课本上讲解的知识内容,最终学生总结出“无论是我国的石油贸易还是商品贸易,都需要有效地穿过马六甲海峡,途经印度洋才能够顺利完成”。以此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本章节东南亚国家具备的地缘政治关系。
其次,教师也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向学生提问:“夏天到了我们吃的荔枝、火龙果、香蕉等水果,以及我国工业使用到的橡胶大部分都是从东南亚国家运来的,并且二战时日军发动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争主要是为了获取橡胶等相关战略资源,那么为什么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和橡胶能够具备这么优异的生长势头?”紧接着便引出了东南亚国家地理自然环境特征及东南亚国家具备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但是降水丰沛,从而有利于当地的经济作物生长。
总之,创建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常识性问题,例如国家贸易路线、经济走廊,以及国家水果、战略物资的引进状况等相关知识在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涉及。而教师再通过对相关知识定向化地讲解和引入,将其融入教学情境中,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学引导作用,从而引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问题。因此,教师在结合生活情境为学生创建情境教学课堂时,应当考量本堂课讲解的知识内容要点以及创设生活情境课堂的可行性,并且进行分析、总结,巧妙地结合提问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探索,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初中地理教学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其包含世界各国的人文、风俗习惯以及相应的地理特征。而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多变地应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以此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引导自身的思维发展,掌握相关地理学知识。
比如在第三节《印度》相关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应的课堂上首先向学生抛出对应的问题:“印度为什么具备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国,那么印度的发展优势又有哪些?”紧接着教师通过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度的实际状况。比如印度可以有效地掌控马六甲海峡,能够控制印度洋和孟加拉海湾,对于世界贸易的海洋路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在印度部分地区雨水丰沛,很适合经济作物生长,并且来自西南方向的洋流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遮挡下回流到印度,使得印度区域具备丰富的自然气候环境,因此印度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在印度区域的自然气候中却存在着两极极度分化的现象,比如10月~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而6月~9月则是印度的雨季,使得印度呈现出鲜明的雨季特征。教师应当适当地引用相应的教学图片、视频展现出印度在这两个季节具备的显著特征。并且向学生抛出对应的问题:“在当今美国硅谷亚洲籍高管中,为什么印度籍高管占据如此大的比例?”从而进一步对印度的电子产业以及教育产业进行讲述。
总之,地理教学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学生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应当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适当地引入合理的图示、案例以及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想象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不但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还需要学生将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活灵活现地应用。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为学生创设假设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在脑洞思考中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效使用。比如当完成《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相关章节的学习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我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亚洲区域具备的自然气候特征。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开脑洞想象:如果改变了现有的地理自然环境,以及现有的地况地貌,那么亚洲区域的气候环境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状况。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开脑洞思考:如果将喜马拉雅山脉从地图上抹去,引入西南方向的洋流,那么中亚大陆以及我们国家西北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相应的情境设置,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对于各洋流活动以及季风气候形成原理的掌握状况。有的学生会回答道:“如果拿掉喜马拉雅山脉,我国的新疆区域将会得到充足的降雨,也许新疆的沙漠和戈壁滩会形成绿洲,而印度则会长期处于干旱的状况。”此类脑洞问题相对较多,教师应适当地设置对应的实践假设情境,充分检验学生对于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状况,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活灵活用。
当前初中生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初中学生的认知观里,地理课仅仅是对图形和位置关系学习的课堂,由于在地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包含大量的想象元素以及空间思考方位元素,从而使得原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上相对单一,从而不利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地将生活、故事以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关联,合理地创设地理教学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比如在当前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大量与学生传统思想认知不同的问题,而此类问题能够转变学生原有的认知观念,帮助学生良好地掌握相关地理学知识。比如在《板块的运动》相关教学章节中,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对应的问题:“板块移动是必然的事情,板块移动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在未学习相关课程之前会给出各式各样奇怪的答案。比如有的学生会回答道:“板块的移动是由于受到了海洋活动影响,由海水流动将板块缓慢地推移。”在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观里都会存在这样的思想见解。紧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讲道:“有研究表明,远古的大陆是一整块,那么为什么远古的大陆在整块的前提下还会被海水分散呢?显然‘洋流会影响板块移动’的命题是站不住脚的。”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出本堂课讲解的重点内容,即“板块的移动是由地壳的活动而导致的,当前世界总共分为六大板块,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六大板块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类似于喜马拉雅山这样的山峰”,以此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领悟板块运动的本质概念。
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以学习和消化两个部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精心、细致地教学引导之后,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但是学生也需要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实践应用,以此才能够全方位地领悟知识概念的内涵,尽可能将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活灵活现地应用。而在传统的地理学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实现对学生巩固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采取大量的题海训练,从而使得学生无法做到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理解和使用。同时,在题海战术中学生往往不能够提起相应的学习兴趣。
而在现有的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教学资源,能够实现对学生教学引导巩固的功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发掘出课本知识中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元素,并且建立相应的话题让学生进行交流思考。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生活的区域与地理课本知识上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结合。比如在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相关教学中,其主要讲解了北京城具备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以及北京之所以能成为首都的自然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语文、思想政治等相关课程对北京的实际环境特征进行讨论。如有的学生会讲解道:“北京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同时北京也是我国大多数王朝的首都。”学生巧妙地借助历史知识谈论北京成为当今首都的历史人文条件。而有的学生也会回答道:“北京自古以来是交通大道的交叉点位,同时又有京杭大运河,因此北京的交通相对较方便。故此从地形、地势方面北京都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其能够成为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并且也能够加快北京经济建设的进程,使得全国各地的资源都能够有效地流通到北京,助力北京的发展壮大。”
总体来说,在当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还相对较多,地理教师应当根据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认知状况,因地制宜地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加快速、便捷地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巩固学习,以此提高相关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陈先钿.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导入策略的有效探究[J].考试周刊,2020(045):139-140.
[2] 陈秀花.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3] 杜雨韩.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不同教学环节的实施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 卢茜.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9):110-110.
D045
A
1002-7661(2022)30-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