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
王霞
(甘肃省卓尼县藏族小学,甘肃甘南747600)
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紧跟时代发展,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综合能力,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保障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本文从信息化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优势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然后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策略。
信息化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合理,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低下。对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出现与运用,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与便利,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于刚开始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生而言,会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而数学本身有着抽象、复杂、深奥等特点,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采用光电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示、呈现,可以快速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第二,学习兴趣,其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要动力,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出发,引入数学知识与信息,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主动参与思考、交流、探究、实践,从而发展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第三,数学的学习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在于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将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却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忽视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教学目标不够细化、全面,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多数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为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习惯、态度、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感、“三观”的培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教学目标也需要不断调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动态,缺少目标的调整与优化,导致课堂教学以传授、任务完成为主,影响着教学效率与质量。
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多数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无法理解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且思维与语言不能完全同步,将自身的想法与观点精准阐述出来。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只会增加学习难度与压力,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第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思维、交流、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总结发言的机会较少。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与教学资源,还增加了学习压力,限制了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发展。第三,部分教师虽然对教学方法做出了改革,也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了教学中。但是过于依赖相关技术与工具,为学生留有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此外,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低下,无法保障教学课件的高效精美,教学计划的有序合理,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复杂、深奥、烦琐,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形象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踊跃参与,最终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首先,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一个高效、精准的课件是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在课件制作中,需要严格遵循教学目标与要求,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采用多元、灵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环境氛围。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课件自制,也可以下载网络上的优质课件,然后进行调整与优化。在课件制作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投影仪、微课等方式,以视频、声乐、图片等内容进行演示操作。其次,借助网络课堂演示。网络课堂,就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投影仪设备、各种社交软件与平台的综合运用,打造一个突破课堂时空限制的学习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教学课件,上传与分享到网络课堂中,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内容、学习任务、随堂练习等。接下来由学生利用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复习,并与同学、教师保持密切的互动交流。这样既可以提出疑问,展开交流探究,也可以演示操作,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进行资源分类与共享。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存储,利用CAI动态图像进行形象演示,并且分享给学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数学知识形象、趣味演示。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用图片、视频演示;将复杂的公式用动画、文字推导,吸引学生的眼球,突破重难点内容。
例如在《三角形的分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进行数学知识的形象直观演示。第一步,先通过谈话引入本节课内容:“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状是三角形?”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红领巾、三角尺、三脚架、警示牌等等。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谈一谈自身对于三角形的看法与观点。第二步,利用教学课件分别为学生演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对比分析,总结三角形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第三步,用集合图的方式进行三角形分类的演示,从而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且突破课堂时空限制,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运用。首先,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借助微课平台,进行预习课件的上传与分享,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并提出自身的疑问,与学生展开激烈的交流互动,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微课资源的播放演示,将重难点内容以图文、声乐、视频等方式呈现。学生可以通过慢放、重播、截图的方式,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探究。或者在反复观看中,快速吸收与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在实验操作与探究中,将完整的实验与探究过程用微课录制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播放,也可以搜集网络上的优质资源,进行课堂演示。这样学生就可以一边观看,一边操作,直观清楚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最后,在课后复习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内容,或者搭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与操作,加深学习印象,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例如在《轴对称》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突破教学时空,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紧密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步,将轴对称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等,制作成微课资源,然后上传与分享到社交软件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浏览。第二步,再次播放微课资源,并且从实际生活出发,展示有关轴对称的图形与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接下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制作过程,渗透相应的数学技巧与文化。第三步,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并且以微课资源的形式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一边回顾课堂所学知识,一边展开实践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现如今,网络上有很多学习资料,都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简单形象、趣味生动、丰富直观,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网络资源,并且做好审核、规划,将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歌曲、电影、书籍等资源,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学习状态。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比赛竞赛等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结合数学知识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实现网络资源与文本内容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方法,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还需要通过电子化资源的创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优质资源、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大纲等内容,制作成电子学习包,然后共享到公众号、图书馆、校园平台中,鼓励学生随时浏览与下载,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丰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一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红领巾图片的演示,并出示红领巾的底边与高。接下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计算红领巾的面积,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二步,教师可以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与推导过程,以及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与推导过程资料,全部呈现与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交流,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拓宽自身的思维视野,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实践感知就是以学生的实践探究、操作为主,从而深化学习内容,增强体验与感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的实践感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尊重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询问他人的方式,搜集丰富的数学信息与资料,从而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软件、网站,鼓励学生上网查询,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价值。其次,教师可借助投影仪、电子白板、微课等平台进行直观演示,为学生的实践操作与体验感知,做好坚实的铺垫。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与目标,搜集相应的资料,制作电子课件,然后进行直观演示。在演示中,并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交流,抱着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行学习,拓宽自身的思维视野,丰富学习经验,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最后,组织多元的实践探究活动,为学生留有实践探究的机会与空间,最终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布置相应的实践探究任务。然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步入实际生活中搜集材料与工具,展开探究与操作,做好观察与记录。接下来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感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形势与局面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必须作出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直观演示;突破教学时空;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感知四个角度,实现信息化技术的灵活运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1] 程伟伟.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112-113.
[2] 熊春艳,钱存龙.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1):46.
[3] 王国铸,张铁峰.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0(19):19-20.
[4] 王满全.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智力,2020(05):77-78.
[5] 覃祖夫.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48-149.
[6] 赖贱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探究[A];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A];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147-149.
[7] 熊芬.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华夏教师,2019(32):74-75.
G622
A
1002-7661(2022)30-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