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观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2-12-23 06:23雷小艳
数学之友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作业负担跨学科隐性

雷小艳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原泉小学,甘肃天水,741400)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受到普遍重视.正因为作业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所以导致很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以作业数量为重,认为作业越多越好,从而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反而降低了作业的效果,与老师的初衷相悖.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与初衷相悖的现象,主要就是老师传统的作业观导致的.因此有必要基于科学合理的作业观重新审视作业设计.

1 传统作业观导致的作业误区

1.1 知识本位作业观导致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忽视

“作业被视为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工具,是教师强化知识传递的工具,是学校确保学生能获得高分的工具.”[1]这种作业观下,老师只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以期对知识记忆的滚瓜烂熟和解题时的得心应手.而且作业形式单一,基本全是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中的题目,因为这二者中的内容最接近所授内容,能精准地进行针对性巩固,更有利于考试和检测,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1.2 多多益善的作业观导致对作业效益的忽视

很多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往往以量取胜,认为学生做的作业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没有想过过犹不及的道理.作业数量过多,学生以完成作业任务为目标,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度学习.过量的作业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还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兴趣丧失等不良后果.

1.3 结果性作业观导致对隐性知识的忽视

把作业作为一份静态的文字,在批阅的时候仅仅以对错来判断.这种作业往往考察的是相对固定的直接表述的显性知识,却无法检验隐性知识,因为隐性知识只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态地表现出来[2].所以,造成对学生隐性知识的忽视.

2 基于“双减”精神下的作业观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观必须既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还有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能仅仅以量取胜.《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对作业提出以下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等,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认真领会“双减”精神的基础上,重新树立科学合理的作业观,精心设计作业.

2.1 基于能力本位作业观,破解对学习能力的忽视

作业不光是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作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但传统作业观下,对学生学习能力存在严重忽视.因此,必须利用好作业这一载体,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光对知识进一步理解,更要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发展.首先,要注意作业的难度,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估,让学生不会轻易完成,也不会觉得无从下手,激发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增强作业内驱力.其次要增强作业的灵活性、探究性、开放性.例如在学完圆的面积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小明学完圆的面积之后,老师想让小明总结一下,已知哪些条件可以计算出圆的面积,小明不知道怎么总结,请你帮一帮小明.”通过这种开放性题目,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要做好这道题目是不容易的.学生平时都是直接接受老师的讲解,然后做一些套路化的题目,现在反客为主,让他们自己总结出已知哪些条件可以算出圆的面积,就不是只记住圆的面积公式直接套用那么简单了,需要学生整体把握圆面积的知识,整合所有知识做出总结.通过做这种题目不光对圆面积有了深刻全面的理解,促进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更锻炼了学生细心、耐心、归纳总结、整合知识的能力.

2.2 基于完整知识观下的作业观,破解对作业效益的忽视

完整的知识观强调,知识不是割裂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统一体.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单纯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针对知识点进行大量重复练习来理解知识,这种形式单一的作业训练,不能促进对知识的完整理解.所以,要把握好作业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取得作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对学生休息权益的保障,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第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系统性和复杂性的作业,以突出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高质量作业来促进深度学习,建构知识的多元表征,让作业发挥最大效益.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可以设计如下作业:(1)善于发现,说一说生活中的圆柱?并实际测量,计算出它的体积.(2)善于动手,让学生亲手做一个圆柱体.并说一说制作的过程和原理.(3)善于创造,利用圆柱体设计一种手工作品.(4)善于比较,比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异同,加强三种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关联度.这样的作业具有系统性和组合性,既让学生以多形式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圆柱体的多元表征,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可以让学生学有所获.

第二,体现作业整体意识,设计跨学科作业.跨学科学习是目前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通过跨学科作业,可以连接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实现知识的创造性,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做准备.“双减”政策实施之后,跨学科作业得到了进一步重视,但从实施情况来看,这种跨学科作业的不足就是只把各学科知识简单地组织在一起,各学科知识之间缺少紧密的融合性.因此,要在跨学科作业中增强知识之间的融合性.例如,请你说出故事“曹冲称象”中的数学道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故事情节,就不难发现,其实用到了等量代换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首先,把大象的质量用石头的质量代换,提供了可操作性,其实就是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其次,在代换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变化(大象变成石头),但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数学因素不变),其实就是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这样就能将语文和数学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不仅为“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提供了数学的认知方式,也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灵活性.通过这种整合性作业,让学生在有限的作业中经过思维发散,取得最大的收获,减少对题目数量的过度依赖,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2.3 基于过程性作业观破解对隐性知识的忽视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就会导致学习的失败,正如杜威所说:“只要着眼点在于外部的结果而不在于包含在达到结果的过程中的心理和道德的状况和生长,这种工作可以叫作手工的工作,而没有理由称为一种作业.”教学三维目标中就包括过程性目标.“双减”的实施,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必须在过程中形成,只看重结果,压缩学习过程就会形成拔苗助长的结局.所以,以过程导向的作业设计,是符合“双减”政策精神的——“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

隐性知识作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难以用符号表达的,只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这就要求作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过程性.作业的过程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设计.一是为学生设置一些周期性长一些的作业,比如在单元起始课时,就给学生布置项目式的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然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持续的思考、计划、调整和完善,把作业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二是社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尝试了解、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等活动,经历数学生活化的过程.在这种学以致用的作业中,增加对隐性知识的掌握,从而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而不是将理解仅仅停留于教材上的显性知识中.

猜你喜欢
作业负担跨学科隐性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