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校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2-12-23 02:58黄爵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校园培训信息化

黄爵华

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深度结合,使得教育教学成果更有效、优质资源配置更均衡。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一环[1]。因此,本文从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视角出发,立足于基础教育现状以及基础教育全学段、全科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方向,探索智慧学校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智慧学校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意义

(一)智慧校园发展的时代需要

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建设智慧校园,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是当前基础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应将信息技术力量与基础教育结合,并基于校园实际情况,建设智慧校园环境,利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来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2]。尤其在当今时代,利用好校园信息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也是基础教育教师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的必经之路。

当前基础教育中,利用各种手机软件查看作业、查成绩、发送教学通知等,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利用教育App开展教学沟通活动,已经是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教育常态。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以校园内的网信设施为基础,来组织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校园在线会议等,也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正常秩序的有效策略。在智慧校园的时代背景下,这对于信息技术校本化转变、校园专业教育资源开发、校园情景化资源更新,以及形成更科学有效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阶段,信息技术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到服务育人全过程。这一发展过程要求充分彰显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要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重视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在当前基础教育过程中,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依然是主要形式。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阅历丰富的骨干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授课的过程中,面对网络卡顿、麦克风失声等多媒体设备故障问题都难以顺利解决。这些常见的教学问题不仅扰乱了教师教学计划,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和上课体验感。因此,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一方面是在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阶段,利用智慧校园基础设备,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适应当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基础教育深层次变革,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途径。因此,重视教师的信息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手段创新提供有效催化剂和更大空间,在重新定义教师角色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一方面可以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使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科能力相匹配。尤其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习,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文化水平及信息素养。

在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短板主要是信息技术能力与在线教学设计能力较弱。一方面,校园中年龄较大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虽教学经验丰富,但往往存在教学激情锐减的问题,教学精力、教学投入明显不足,而且呈现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需要结合线上教学特点、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科学地安排学生在线学习内容、在线学习时间和书面作业时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提高学生线上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线上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与线下的课堂教育相比,教师需要考虑的元素更多。

因此,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教师信息基础能力帮助教师提升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促使教师成为将互联网思维与教育教学结合的关键实践主体的必要策略。

二、智慧学校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根植于智慧校园文化,定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目标

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利用校园中生成、积累、转化的校园文化资本,能够实现智慧校园的品牌升级、文化产品的再生产。因此,根植于智慧校园文化,明确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目标,是开发和利用智慧校园资源和文化要素、实现知识的有效传导、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要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从理念上加以重视,还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强化信息化教育载体支撑。

第一,要从理念上加以重视。当前的基础教育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努力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作为教学讨论的“第一议题”,围绕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创新理论和教学热点,结合学科开展宣讲和阐释,并借助新媒体平台,用短小精悍的视频解读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词;另一方面,要整合学科力量,利用任课教师的学科专业优势,编写用于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系列辅导资料,就各学科、各阶段教师信息素养的短板等展开分析,并提炼学科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实践策略,以展现在信息素养理念推进过程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全过程。

第二,要系统规划,强化信息化教育载体支撑。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教育信息化设备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进一步拓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空间,开发受教师喜爱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项目;另一方面,要利用学校内学科齐全的综合性优势,针对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等学科开设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课程,聚焦打造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文化空间,全面服务教师这一使用主体。

(二)完善资源配置,搭建信息素养提升平台

完善资源配置,搭建信息素养提升平台,是推动校园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策略。

第一,夯实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师学习条件。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一些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学科教育目标、教育发展趋势、社会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首先,要整合当前校园信息化设备,对教师信息能力提升过程中必需的各类资源做好分类管理,强化教育信息化的资产管理使用责任,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比如在学校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高效地精细管理各类信息资产,实现对学校信息化教育资产的动态监测,同时提高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使用效率,满足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其次,学校要按照校区功能定位,加强各类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区内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实现资源的最佳开发利用,增强学校发展动力,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3]。

第二,强化服务育人理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知识获得感。学校要秉持办校理念,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打造高品质育人阵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知识获得感。针对教师在信息素养提升过程中反映的主要问题,以信息化建设为主,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效率,方便教师查阅学科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并为教师提供免费学习资料,实现海量数字资源共享和精准定位服务,以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实后盾。

(三)分级培训,全面推广教学信息化设备

分级培训,全面推广教学信息化设备,是基于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培养高信息素养教师的有效策略;培训强化了教师对各类信息化教学教研工具使用场景的理解与运用,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模式重构能力的重要策略。基础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的创新能力,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环境。因此,针对不同学科任课教师、处在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师以及拥有不同教学经验的教师,要采用不同措施,引领不同梯次的教师找到信息素养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系统[4]。要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构建“线下+线上”培训模式,分级分梯次培训,还要制定教师成长支持计划,建构分级培训体系。

第一,构建“线下+线上”培训模式,分级分梯次培训。首先,要以专业化为前提,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分别针对新入职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及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实现教师培训全员化、全覆盖。基于分级培训、立体培养的方法,通过课程转型、课堂革命、空间再造技术升级三大路径,开设全员基础课程、专项拓展课程和重点特色课程,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找到信息素养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如通过“讲座—培训—实践—运用”模式、多种学习方法相互渗透的整校培训方式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提升。其次,要就教师学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以及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发展问题,开展线上学习规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并遵循在线教学特点,保障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质量。

第二,制定教师成长支持计划,构建分级培训体系。首先,要对接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教师学习、沟通和交流,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通过培训,促进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微课、直播课等视频培训课程资源,并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评价体系,汇聚教师实践应用成果,通过平台记录、观测、评价教师应用能力的实际水平与效果。其次,通过内容丰富的正面管教培训,以及针对各年级实际需要的立体化培训,来优化培训结构,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培训体系。

(四)测评教师信息素养,明确分级

学校不仅要从制度、物质层面充分保障教师的一线教学权利,促使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充分结合,还要以结果为导向,明确分级,测评教师信息素养,严格过程培训管理,助力教师形成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不仅要划分等级,构建测评体系,还要精心设计测评方案,严谨组织实施[5]。

第一,要构建测评体系,划分等级。教师信息素养测评主要围绕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及教学态度,通过对教师在测评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所具有的学科知识体系等进行考查,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评判。

第二,要精心设计测评方案,严谨组织实施。通过定期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测评,掌握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状况,并通过以评促学的方式,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水平。

总之,在推动互联网思维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教育背景下,要重视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发展问题,基于对当前教师信息素养发展趋势的了解,积极推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校园培训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