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清,周阳杰
(1.福建中医药大学 人文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 科研处,福建福州 350122)
根据培养方案,高等医学院校大多数医学生都需要下临床实践,有较长时间的实习期,尤其是实习期间频繁的科室轮转,这给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实习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在高校的日常党员发展工作推进中,经过三年左右的考察培养,很多专业拥有了一定的党员数量,并且达到党建的基础标准,但医学生进入实习期后,将面临远离学校本部、分散活动、轮岗快速等现实困难。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的明确规定“对于在外工作时间超过6 个月,并且外出工作地点比较固定的党员,通常情况下需要开具中国共产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对于在外工作时间不超过6 个月的党员,通常情况下需要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1]。但实际情况远比规定的复杂,很多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党员在每个实习单位的时间不到6 个月就要转到另一个实习点。或者还有一些医学生党员在一个实习单位的实习时间是超过六个月的,但是这些医学生党员要在一个实习单位的多个科室之间轮转。由此看来,医学院的实习生党员在开始实习以后在长达1 年的时间里,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是一个“脱节”“真空”的“难管地带”,这个问题不容忽视,且需要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实习医院密切配合,强化教育管理,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才能在医学生进入社会之前,依然保持纯正的党员本色[2]。
高等医学院校的实习生党员在学校的时候主要是按照专业组建党支部。开始实习以后,原来在学校时隶属一个支部的成员,一般都是组织关系还没有转接的时候就被分配到不同的医疗机构去了,其中一个实习单位也许仅有1 到2 个学生党员是属于同一个支部。实习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一般都是按照科室划分设立,而实习医学生党员由于频繁的科室轮转不能被固定安排在某一科室的党支部[3]。以至于医学生党员开始实习之后,不仅与学校的党组织产生了距离,同时还不能受到实习单位基层党组织的管理。
医学院校管理实习生的部门与实习医院相互之间缺乏及时更新的信息同步交换平台,以至于学校实习生管理人员没有办法即时掌握实习生的实习动态,例如医学实习生们的周期轮转、出勤、平时工作表现等数据[4]。管理人员缺乏紧密联系的学生数据,很多事情的处理只能停留在QQ、微信和电话等方式上,很大程度降低了党支部发挥的效果,这时也就出现了对高等医学院校的实习生党员管理的阶段性空档。
医学院校基层党支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对在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一般是有着详尽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无论是入党前的培养、转正前的考察均是以基本制度为遵循,教育和管理过程较为系统和精细。但是由于临床实习时期的特殊性,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功能因党建主体的空间分散性不断弱化,实习医学生党员的多点分布无法实现党建工作的整体性和集中性,因此经常出现对他们的“放养式”教育管理,甚至直接无暇管理和不管理[5]。最终导致学校和医院都监管不到位。由于在此期间,实习生党员缺乏有效持续的过程管理,学校基层党支部对其的各方面要求也日趋粗放和模糊,导致在组织上放松了对实习医学生党员的约束、预警,也中断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持续性、系统性。
由于党务工作的政治性较强,执行过程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从而造成党建工作的单调与枯燥。高校中已发展的医学生党员一般都分布于大三及以上的年级,按专业成立的党支部,由于这些学生党员已经外出实习,导致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党员存在沟通问题。时空的限制给党员传帮带工作带来较多困难[6]。现在的党建活动主要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党日活动、党员自我剖析、党员学习,并且采用缺乏创新的支部大会形式进行。党建活动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但传统的党建活动形式由于缺乏吸引力,导致其发挥的作用也打了折扣。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日趋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价值主体的个性化和价值目标的利益化。这些变化都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同学们思想价值观念。医学实习生党员一般在学校里发展没多久就去医院实习了,有许多都还在预备期[7]。这些刚发展不久的医学生党员由于受到党组织考察教育的时间比较少,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并没有发展成熟。在进入实习阶段以后,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这对于思想尚不成熟的他们来说,很可能对他们已有的思想观念产生疑问甚至产生质疑。
其次,实习生党员在进入实习期以后,不仅要做好复杂艰巨的实习任务,还要挤出时间自己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面对这双重压力,医学生党员对于基层党组织布置的任务一般都会敷衍了事。进入实习期以后,实习生党员从学校学生到医院医生角色的转变,同时伴随着实习任务的增多、工作强度的加大,再加上临床专业的学生大多数要备战研究生考试,这会让这些实习生党员心力交瘁,从心理上对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冷漠对待甚至不参加,对“三会一课”制度不重视。即将就业或者升学的他们可能更多的是想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从而忽视了思想素质的重要性[8]。由于时间空间的极度不统一,医学院校学生党支部管理人员很难将支部党员统一召集起来组织线下活动,也就出现了对高等医学院校的实习生党员管理的阶段性空档。
既然对于高校的医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是他们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针对这些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党员就务必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在角色上,进入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党员拥有学生和职业人两种身份,相对应的,在他们的思想教育管理上医学院校和实习单位就应沟通协调,共同进行管理和监督。针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医学党员思想教育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医学院校应尽快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管理和考核考察办法,着力提升教育管理和跟踪服务能力[9]。另外,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党支部也须努力实现与实习单位党组织的紧密配合。实习单位党支部可以依据流动党员的管理方法,让医学生党员务必列席参与轮转科室党支部的各种活动,或者将他们编入轮转科室的党支部。通过高等医学院校与实习单位的联合培养管理,真正做到对这一特殊阶段党员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
要把思想建设和价值引领结合起来,认识到党员教育培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传递信念到坚定信念的过程[10]。因此要做好高等医学院校实习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推动这一特殊阶段党员党建工作的标准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必须在切实增强医学院校党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合理有效的实施机制。
第一,建立党建导师制,将实习阶段医学生党员的培养管理纳入校院协同培养和管理的体系中来。所谓党建导师制,即是在优化党组织育人功能的目标下,将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导师制通过场域的转换应用到医学临床实践环节中,通过学校党委向实习医院聘请政治素养硬、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的名医名师作为实习生党员的导师,将实习医学生党员的专业培养与党性修养形成一体,通过导师的良好医德、精湛医术来影响和带动医学生党员。同时还可以依托导师的相关资源,将组织育人与实践育人相集合,积极开展实习生党员的主题党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关键是对他们进行医德医风上的培养,并且可以用医护人员的先进事例引导实习生党员;还可以与社区医院搭建志愿服务工程,开展社区卫生调查、社区卫生预防、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等活动,使实习生党员在临床实习与志愿实践中提升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形成以党建带学建的双赢机制[11]。
第二,创建实习医学生党员联系机制,通过实行校内党员与校外党员一对一联系机制,加强党建主体的联动性。医学生党员在进入临床实践环节后,其组织关系仍隶属所在学校基层党支部,虽说在日常管理方面需接受学校和医院的双重管理,但是常常因为实际工作中高校与实习医院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党支部对于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建立医学生党员联系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实习阶段医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还可以将在校医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程序前置,从而实现高等医学院校校内党员与校外党员双向影响与交流,推动实习医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党支部对实习阶段党员培养管理的压力。
理顺学校与医院在不同阶段对于学生党员的培养分工与职责。对于医学生党员,首先要在思想上建设,坚定学生党员的政治立场,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高医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要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建设,努力完善医学生党员的党支部与党小组建设。党小组建设与实习组相结合,方便组织医学生党员的线下党建活动,提高党建效果。最后要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建设,不仅要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还要完善医学生党员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借助微信群和QQ 群等通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生活会,积极了解学生党员现阶段的学习工作情况,加强党员学习效果。对于医学实习生党员而言,高校党务工作者在提升自身育人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抓住两个重要时机,不断强化党组织育人实效
第一,抓牢在校时教育管理的黄金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须抓住医学生党员实习动员期,为他们的党建工作做准备。基层党支部应在实习生下点前一个月内启动开展实习生党建专项工作,结合实习医院的区域分布以及实习生党员在各实习医院的分布情况,建立实习生党建工作动态信息库,同时开展对实习生党员的专题调研及专题教育,通过及时召开支部大会的方式,明确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基本架构,达到给实习生党员思想“打好疫苗”“上紧发条”“蓄足力量”之效。
第二,把握实习中实习巡查关键期。根据医学院校的临床实践实施细则,为保障学校各实习医院的临床教学质量,充分了解实习生在实习基地的综合表现,学校实习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在实习过程中对各实习基地进行不定期巡视和检查,这也为完善医学实习生党员的过程管理提供了新渠道[13]。由此,各基层党支部可巧妙把握实习巡查的宝贵契机,合理设置巡查人员构成,将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实习巡查的队伍中,专门负责党员培养实效的考查、党建工作的布置和反馈等。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交流通信方式也随之改变,手机微信平台逐渐被公众所熟知,借助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有关党组织的政治思想政策方针、党的基本知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号这一便捷的方式向实习生党员推送相关信息,完成教育宣传任务,并逐渐根据学生党员们的兴趣,开设不同的板块,引导学生党员们学习了解有关党的基本知识。以“实习生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党的理论知识,通过推送党员风采、支部活动、重要通知等丰富内容,对实习阶段医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以及督促他们对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习生党员所在实习医院党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医学实习生党员的学习态度、对自己的要求程度。针对学习态度不积极和对自身要求放松这一现状,安排专人参加学生党员的党建活动,并且对他们进行年终考核,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增强医学生党员参与党组活动的主动性,引导医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三观。继续增强实习阶段医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达到党建活动形式、内容和效果上的统一。
建立新型民主生活会、党支部大会等会议模式。利用网络这一特殊平台,建立网络党支部培训群,并可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方式,可采取“按需定制“”分类培训”“自由选学”等等方法,使培训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提升培训的效率,节省了培训资源。
因为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党员与高校学生党支部较长一段时间都是分离的情况。在如今这个信息互联互通的时代,手机微信的广泛使用为实习期医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管理带来便捷。充分利用在线实时通信的基本功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帮助解决线下联系不够的问题。这样一来,即便实习生党员没有办法参加学校党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也可以让这些实习生党员紧随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节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始终保持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党支部的活力。借助“微党支部”不仅可以方便与支部党员的联系沟通,还可以在互联网上留下详细完整的活动记录,为之后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整理归档提供便利,最终完成对这一特殊阶段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性、时效性和互动性,有针对性地对实习阶段医学生党员的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改进和完善。制度建设上,继续完善关于医学院校党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力提升上,借助新媒体技术提高对党务管理工作队伍教育管理的能力[14]。实际操作上,让党务工作者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做好新网民,用好网络用语,尽可能地避免与实习生党员的沟通障碍。
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对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的学生党员,多创造平台展示其先进事迹,弘扬传承良好医德医风和社会风尚。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党员,在工作上正处于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的发展初期,党性观念和思想意识也处于需要教育管理的重要阶段。有效运用实习医学生党员周边多种多样的资源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关键所在[15]。首先,在医学生党员中树立先进榜样,可以推动医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树立医学生党员榜样,引导医学生党员随时学先进,营造积极主动争先的氛围。榜样的力量有助于增强实习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的效果,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和实习医学生生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现代化[16]。
正确引导实习阶段医学生党员以医护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组织向先进典型学习、与先进典型看齐的活动。对实习医学生党员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牢固树立合理的思想政治观念,与此同时培养起他们所必须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其次,加强医学实习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借助要求实习生党员佩戴党徽和重温入党誓词等多种具体措施。鼓励医学生党员在实习期树立先进典型,引导他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应有树立先进典型的意识。
在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和严要求下,直面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实习期的教育管理“真空地带”,探索强化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和很多实习医疗机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合格,实习期是一个关键阶段;实习医院在实习期能否把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精湛的医疗技术传授给实习生也是一大关键;其中实习生党员在实习医院的管理与教育是党员教育管理的一大关键。但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特殊性给实习生党员的实际培养与管理带来诸多挑战。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应努力突破党建活动窠臼化、党员意识淡薄化、党建过程粗放化等困境,借助构建学校医院协同育人机制、合理把握工作时机、创新教育管理内容与平台,从而切实激发党建主体内驱力,高效发挥组织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