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期的教育矛盾体现在教育需求与供给方式、终身化与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冲突方面。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还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互联网+”发展战略,夯实“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走整合正式教育资源与非正式教育资源的路径,为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变革价值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对终身教育体系与教育新业态构建有着积极意义。“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是“互联网+教育”的递进,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衍生了“互联网+教育”这一新模式,对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互联网+教育”内涵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技术角度挖掘和整理的关联性看,互联网是信息时代推动教育改革的技术手段与发展机遇,传统教育受技术手段影响后得到扩充,从而形成新的教育模式。二是从教育角度挖掘和整理的关联性看,“互联网+教育”发展模式是教育领域的新体系与新业态,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结果,对教育机制和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上面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与观点,是当前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技术角度层面,主要分析教育受互联网的影响,旨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育的有效性与服务价值。在教育角度层面,主要分析在技术变革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教育组织体系。这两种视角的层面不同,逻辑点与关注点也不同,但都涉及对“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分析,认为“互联网+教育”模式是教育领域发展的新战略、新教育体系及服务形态,互联网技术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要素,是教育体系的共享性、开放性与灵活性的重要途径。
教育体系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而互联网技术为教育体系变革提供了工具支持、战略引导及拓展路径,成为教育改革的创新要素与内生动力。“互联网+终身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变革的重要路径,可以帮助终身教育体系解决教育瓶颈问题,在提供个性化与规模化学习需求服务形式的同时,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全方位与整体变革。“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及其建设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是建设开放性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终身性与体系性层面。终身性是指教育为个人的一生发展服务,使各教育时段与类型及教育体系自然衔接,为个体提供终身持续性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性是指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正式及非正式教育体系的衔接整合,满足个体发展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需求。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特性非开放性莫属,“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体现在打破各教育类型与领域的独立性、扭转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格局、丰富教育体系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特性、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
2.“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定位为作为教育改革推动力与创新的要素。社会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转化成果的应用,唯有二者深度融合,才能快速推动新模式与新业态成型及发挥效益价值。“互联网+”在体系构建中为创新要素与技术手段,更是体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技术的引领下,可加速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的进程,从而逐步放大终身教育体系的包容性、公平性及共享性等优势特性。同时,“互联网+”承担着创新教育体制、服务模式及组织形式等责任,肩负着衔接各类型教育与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的重担,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在各级教育中开辟出横纵交融的发展路径,切实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传播方式。随着终身学习理念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整合,人的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互联网+”发展模式能够创新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学员全面发展的需求,也能够推动教育领域现代化发展。“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既能够实现教育的开放性与优质性等,又能够充当内在发展力与创新要素等重要角色,其核心特征如下。
开放性始终是“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内涵属性,属于体系性的开放,促使教育机构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并将教育机构的产品服务与教育功能等要素综合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中,实现体系资源优化与高效利用。随着参与终身教育体系主体的数量与类型不断增多,教育机构主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等特征,其中非正规教育机构主体的地位越发突出,学校教育的地位逐步弱化,学校教育的主导模式逐步被取代。学校不再是教育体系的核心机构,家庭与社会教育的作用越发突出,更注重教育合力价值发挥,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系统性与持续性的优质教育服务,让受教育者有更多的学习空间与时间。非正式教育机构在组织、价值及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可以与学校教育相媲美,学校教育去中心化特质增强。
“互联网+”对资源的使用方式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实施教育资源改革的方式和手段,使各类教育资源互动共享,提升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创新力及生态承载力。教育领域整合互联网技术,使教育机构之间进行深度合作与资源整合,间接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重新调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课程等教育资源可不受区域、机构及时间等要素限制,甚至打破了国家之间的疆域界限,实现自由流动传播。受教育者不再固定在某个时间段与特定教育机构场所学习,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符合自己的学习需求的教育资源,这使教育组织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是“互联网+”终身学习融合的重要特征,受教育者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等设备,通过数字化与电子化等形式获取优质的学习资源,可以共享各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进行混合模式学习。
1.从规模化教育培训需求的角度来看。受以往教育体制的限制和影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大多为青少年提供教育服务,以全日制的教育模式为主,对非正规教育的作用和价值相对有所忽视,导致成人与劳动力继续教育形式化。随着企业的需求不断增多,学校继续教育与企业培训内容之间的偏差逐渐拉大。为加强企业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本着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教育服务加大了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创新力度。
2.从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角度看。考虑到个性化学习具有多维度性特征,以及受教育者在学习需求与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差异,教育服务需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支持。根据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提供个体化的评价方式与教育资源内容。根据学习风格与能力,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合理安排学习进程,确保教育服务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智能化、数据化及信息化的技术平台,与传统行业领域融合创新,衍生与培养出新业态。应当灵活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围绕《“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探索出更多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放大网络化教育模式的作用与价值,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各教育机构应注重与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实现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有效对接,探索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等教育的公共服务新方式,并积极建设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生态体系。“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还应突出对云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教育与企业跨界融合,快速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互联网+”对建设共享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挥着战略支撑与创新引导作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与个性化的重要手段。从内涵入手分析,构建开放性教育体系是“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价值追求,而实现公平、包容的终身学习与优质教育,是“互联网+终身教育”建设的价值定位。“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有着突出技术性、去中心化及需求驱动性等特征,对教育系统性变革发挥着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