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策略提升研究

2022-12-21 15:22罗文雯杜天昊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协同辅导员

罗文雯,杜天昊

(1.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99;2.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与以往相比,有很大变化,单靠辅导员或者专业课教师,很难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研究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逻辑关联,构建相应的工作机制,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价值

(一)弥补短板,有助于整合高校育人资源

当前,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都是在高校教育一线工作的群体。高校专业课教师主要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授、专业能力提升等工作;而高校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最前线,主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这两支队伍开展协同育人工作,能够使他们在工作上互补短板,发挥协同效应,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助于整合高校育人资源。

(二)全面发展,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高校辅导员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入学初期即制订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学习目标,掌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养。二是高校专业课教师主要促进学生更好地领悟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专业水平,提升个人专业能力,服务于未来发展规划。课程思政工作需要把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作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协同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进一步常态化和制度化,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相融互促,有助于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

“大思政”的核心内涵是“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和体制与机制。“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受业解惑和育人育才有机统一。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工作相融互促,可以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使“育人”与“育才”、“立德”与“树人”有机统一,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仍然存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层皮”、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任务对接脱钩等现象,协同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缺少工作协调

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高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但是二者之间的工作协调性有所欠缺。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工作方向与工作内容不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思想引领等,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专业课教师的工作则聚焦于某一专业。二者互补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缺乏沟通就导致协调不足。另一方面,二者开展工作的时间、空间和场所相对独立,交集较少。因此,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导致协同育人效率较低。

(二)高校的评价体系限制了协同育人作用的发挥

当前,高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导致出现了评价体系错位情况。高校对辅导员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思想引领、班级管理成效、学风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高校对专业课教师的评价,主要基于教学水平、科研成果以及论文、课题等方面的指标,没有将思政教育元素纳入评价指标中。因此,高校辅导员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日常管理学生上,专业课教师则把学术研究作为自己工作和教书育人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三观引领的引导和教育,认为学生思政教育应当由辅导员负责,导致协同育人效果甚微。

(三)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机制不健全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职责和重心不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和专业课教师队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育人的过程中,约束、激励、保障等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协同育人工作顺利进行。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所处的领域不同,所担当的责任不同,因此需要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来保障协同育人高效运行。

三、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策略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针对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与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实践运用的实际需求,结合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职责与责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协同育人。

(一)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优势互补

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缺乏沟通和交流,无论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还是专业知识的获取,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定期召开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交流会,二者互相借鉴,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可以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纽带,积极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规划,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协同育人效果。

(二)优化评价体系,夯实改革动力的基础

高校教师评价标准合理与否对教师后期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师的自身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优化教师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改变重科研成果而轻思政教育的评价考核体系,取消错位的评价标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虽然涉及的工作领域不同,但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二者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应使教师评价标准尽可能全面化。比如,将专业课教师是否担任班主任、参与思政教育,以及高校辅导员是否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等情况,纳入评价考核体系中,使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三)完善体制和机制,促进协同育人工作发展

强化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根本是完善体制和机制。制度不健全会使协同育人缺“钙”,因此,必须完善协同育人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在保障机制方面,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要定期参加会议、课程、培训等,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感悟,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同时,二者可以“结对子”,实时把握学生的动态,通过在日常工作对接,全方位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激励机制方面,高校要积极建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激励机制,鼓励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和课程教授等方面进行合作,将合作的情况与干部选拔、职称评审、工资绩效等挂钩,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协同育人工作发展。

四、结语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而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二者虽然职责不同,但是面对的对象和最终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互相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为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课协同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