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强。在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新征程的背景下,新时代的教师该如何培养?如何更好地对教师进行持续教育?这些是时代留给我们的新命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努力作答。
2022年9月,民进中央在北京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服务体系建设”。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部双减、课改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市县中小学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健全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 等议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这是落实教育改革政策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期特别编发参与论坛的部分专家学者的文稿,与读者分享。
在庆祝第38个教师节、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意义非常重大。
一、高质量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各位领导、专家的讲话与发言,是站在社会变迁、时代变革、教育改革的高度,透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大背景。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这是一个科技革命的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这是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在这个不确定性日益突出的时代,迫切需要确定性的教育为人类开辟未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报告《一起为教育重新构想:打造新的我们的未来社会契约》所指出的:“作为一项协作性事业,教学应进一步专业化,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以及教育和社会变革的关键人物的工作应得到认可。”无疑,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学历水平提升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对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高质量教育的根本。
二、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体系
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教师队伍从哪里来?综合各位老师的发言,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涉及以下五方面。一是高质量职前教师培养体系。首先,迫切需要提高师范生的生源质量,让优秀的学子报考师范专业。其次,提高教师的学历培养层次,向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更多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再次,强化培养环节,特别是见习、实习、研习等环节。二是高质量教师在职专业发展体系。这涉及教师专业培训机构的改造、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教师阶梯式发展体系的建设,等等。三是高质量教研体系。高质量教研体系建设涉及教研队伍的重构、校本教研体系的建设。高质量的教研体系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高水平教师队伍来源的重要专业支持体系。四是高品质教师职业生活生态。教师在什么教育教学环境下生活、工作,与教师的职业生活样态、专业生活方式,进而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息息相关。五是教师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教师自身的专业生活样态,关乎教师队伍建设大局。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是构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
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内在机制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今时代,将教师置身于专业成长共同体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会上,许多学者、教研工作者、教育管理者谈到大学和地方教师共同体的建设,地方教师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教师成长共同体机制、共生性教研团队的建设,等等,这都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机制建设的改革方向,而且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规律性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綦春霞教授基于温格的实施共同体理论,探讨大学与中学教师合作共同体建设,中学教师与大学研究者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安徽池州教体局副局长许雪梅介绍,她们以名师工作室建设带动教师队伍建设,9年建立37个名师工作室,建立了“名师主持人+项目+工作室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了政策支持、团队合作、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提高教师自我效能、运行管理支持五方面的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揭示了名师共同体运行的内在机制—教师只有在共同体当中,感受到自我专业效能感不断提升、不断得到正向反馈,才能够不断地依赖共同体、信任共同体,才能够持续地参与共同体的发展,实现名师和共同体成员的合作成长、美美与共;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主任张岩探讨共生型教研团队建设,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思维—异质化共生—共同有差别地发展”理念。
四、强化国家五级教研体系建设
会上讨论了如何建构一个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天津市教委一级巡视员孙慧玲认为,当前教研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教研体系并入教育科研体系,影响和削弱了教研工作;教研员队伍配备不齐,选拔、退出机制不健全,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机会不足;教研员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考核标准,职称晋升难,教研員岗位吸引力不强;教研工作针对性弱,教研方式落后,等等。她建议:加强五级教研体系建设,强化教研职能;明确教研室的职能,出台教研室建设标准;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出台教研员专业标准,配齐配足配强教研员;加强对教研员的全员培训和考核;将教研体系和教研队伍建设纳入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认为:一是从国家、省、市、区到学校校本教研,五级教研体系功能要各有侧重、各扬其长。教研工作要实施项目驱动。二是要加快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在武汉建立市、区教师信息化素养地图和中小学首席信息官制度,为区域、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信息素养“数据画像”。三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准度,通过自主选学,为教师提供线上和线下自主选学课程,力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四是试点先行,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五是以点带面,出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标准,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机制。六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时间保障、激励保障,特别是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和生均公用经费的5%安排教师专业发展专项经费。
五、县(市、区)教师编制供给进入新时期
谈到教师队伍建设,不得不正视一个重大问题—教师编制供给的总量约束机制已经形成。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经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这说明,以县(市、区)为单位,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供给已经达到了国家标准,教师供给的总量约束机制已经形成,而现实层面教师编制供给不平衡、超编与缺编现象并存,在城乡、区域、校际以及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将长时期存在。如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解决教师编制供给的区域不平衡以及超编和缺编并存现象?我们需要在教师编制管理体制、供给机制、统筹机制、流动机制、周转机制、使用机制上大做文章。
(作者系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