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在所有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中,你也许会错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团队,因为它的年轻,因为它的名头不响,听起来就知道是典型的“草根”—“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
但必须说,它恰恰是你不能错过的。因为它的独特性,或者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神秘性。其实,单就它名字中的“爱上课”三个字,便足以让你过目不忘。阅读它的成长故事,会刷新你对青年教师成长的认识,也会在你的念想中产生一个冲动—加入它,成为“爱上课”的一员。
一、起念
让时间回到2015年。那一年,我成为福建省福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在省会城市负责教研工作,必定要承担“师带徒”的工作。但我迟迟没有行动,因为打心底里不希望通过行政关系来组建团队,也不希望团队成员因为我“名师”的特殊身份而聚拢。我一直在等待缘分的不期而至。
6月是福州市教师的入职招考期。这一天,来了几位师范毕业生,我对他们进行面试辅导。其中有一位女生,叫高妍颖。巧得很,我是她的小学语文老师。出于好奇,我问她:“为什么要当教师呢?”
她的回答让我非常激动:“小时候,您上的每一节课都留在我的记忆中。这份记忆给了我动力,以至于我选择了从教。”同她一起来的,有林晨、李文静、林海榕。四位师范生有共同的特点—年轻,应届毕业;奋发向上,有着想要成为优秀教师的愿望;迷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不知道成长的方向……
在辅导中,我和青年们有了更多接触,也从中得到一份启发。我问自己:“为什么不带着这样一批青年教师成长?为什么不用我的专业知识,用我对教师职业的信仰来影响他们、点燃他们呢?”就这样,我们五人组建了一个微型的师门团队。大家琢磨着,要给这样的团队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后来决定—因着共同的对课堂教学的执着追求—姑且称之为“爱上课”吧。
“爱上课”有两层含义:其一,我们都“爱上课”,课堂才是教师真正的职场;其二,只要“爱上了课”,也就爱上了儿童,爱上了语文教育。
不得不补叙一人—同期加入的大徒弟林威。他不像普通的语文教师,倒像个武林高手。一米八五的大个子,憨厚的圆脸,手伸出来犹如肥厚的熊掌,因此得名“大熊老师”。在一次外出旅行时,我发现他经常随手写着些什么。一问才知道,他正在创作武侠小说。这是他的爱好,从上中学起一直坚持到今天。他很希望将自己的这一爱好转移到教学中,但苦于找不到方法。在我看来, 他好像有浑身的武功却无处施展,又好像内力充沛的人没有招数把内力引流出来。依然出于共同的信仰—爱上课,我们成了师徒,他是师门里第一个男生。
就这样,2015年6月,我们的“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正式建立了。6人规模,清一色的福州本地教师。
二、团建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团队,发展的速度让你惊叹。截至写作本文时,“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共计116人,涉及北京、江苏、四川、重庆、内蒙古、新疆、甘肃、江西、云南等多个省市。但团队成员中没有一位是公认的“名师”,而我也在2020年8月考入高校,成为专职的高校科研人员。团队吸收入门的都是青年教师。有的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有的还没有度过见习期;有的刚读完研究生;有的才执教两三年;有的刚刚成为母亲;当然,也有曾经“躺平”或是徘徊了很久,如今希望重新回到教学岗位上的“老兵”……对了,你一定猜不到,团队中还有两位数学教师,一位擅长信息技术,一位擅长讲故事。最特别的是2022年9月,一位武术一级运动员退役后,转教语文,她同时是三年级娃的妈,也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只因为她表达了对团队核心理念的精准认识—一定要“爱上课”。不问年龄,不问出身,不问职称,不问获得何种荣誉……只因共同的志趣,我们来这里相聚。
人多,但不杂。团队有共同的代名词,就叫“青春”。且不说身体的矫健,仅凭这重新燃起的激情,就是青春最典型的特征。希望追求语文教学进步的青年人,大抵要做三件事:第一,好好备课;第二,好好上课;第三,好好研究。于是,我们有了牵引团队共同进步的三驾马车—备课、上课、教学研。就是这三驾马车,拉着团队116位教师,一起奔驰在教学成长的康庄大道上。
每一位教师在加入团队时,都必须了解入门后的研修规矩,要确保坚持。规矩说起来,就是三个“一”—第一,每日一读;第二,每周一记;第三,每月一研。
所谓每日一读,就是指每天都必须阅读,读后打卡。师门里定期会推荐适合专业成长的阅读书目,根据要求,所有成员必须购买并阅读纸质书。例如,师门曾经推荐过《道德经》《应用学习科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大概念教学》等书目。不可计数的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将阅读抛之脑后。但在我们团队里,每日阅读是必修课,和每日吃饭、每日睡觉、每日呼吸一样,是必须做的。后来,这样的读书活动有所升级。每月的一个晚上,大家共读一本书,你解读第一章,我解读第二章,细致分享心得,让忙碌的伙伴享受细读后的心灵滋长。
所谓每周一记,指的是每周必须写一篇随笔,长短不计,动笔就行。可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感悟,记录自己的课堂得失,记录自己的观评课收获,也可以提供一份教案、一份教学设计……总之,每周都得动笔,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修行,守住初心。
所谓每月一研,指的是每个月师门会组织一次线上研讨,专项进行教学设计互助。团队大多是年轻人,需要承担公开课、观摩赛课等任务。每逢有这样的需求,师门内就会布置大家都设计同一节课,之后选择三五位教师做重点展示,进行“同备一节课”的线上研修活动。一个月中,大家各自提前准备,在线上会议时拿出设计好的课件进行展示,最后由师门里的伙伴进行点评。当然,少不了我的参与。每每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发现“一节课有一百种上法”,研究的趣味也就被感受到了。
入门后,能做到这三个“一”,就叫不负青春。
记得在团队人数增加到“108”的时候,福州的几个伙伴小聚了一次。大家忍不住谈起了水泊梁山的108条好汉。大家都认为我们比梁山好汉更强大。第一,梁山的“108”是个终结数,我们的“108”是个阶段数;第二,梁山好汉的结局是分崩离析,因为到了后期,他們的信仰发生改变,而我们从建设团队至今,始终保持着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可以说,“爱上课”三个字护佑着师徒研修共同体一路雄壮强大。更可贵的是,从2015年建团至今,百来位伙伴保持着每日一读、每周一记、每月一研的好习惯,一直在备课、上课、教研的三部马车牵引下,奋蹄前行。
三、发展
团队成立后,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思考如何发展。“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是在合作中发展的。虽然在团队中,我是师父,其他教师是徒弟,但我们的关系是平等且合作的。大致说,师门内的合作有三类。
第一类:合作展示
团队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课、提供教研服务。这可不是轻易拥有的机会。起初,我个人经常应邀外出讲课,属于单兵作战。建起师门团队后,我便经常向会议主办方提出要求,希望团队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这一要求最初当然会被驳回,主办方只信任我,而团队成员,都是“没名没分”的生面孔,他们能上好公开课吗?谁都存疑。
信誓旦旦的担保是无济于事的。我這样和主办方沟通:首先,团队展示可以让一线教师看到更丰富的结果,至少有“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两种生态;其次,青年教师的教学更具示范性,让一线教师看到最为真切的成长状态;最后,即便青年教师在执教中存在问题,我们还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诊断、修正、分析,还有什么比让一线教师从观课、评课、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有价值?
有了这三点沟通,我们团队很快拥有了集体外出展示的机会。慢慢地,团队的足迹遍布重庆、山西、广东、四川、云南等11个省市,合作的教培项目有“名师之路”“千课万人”“现代与经典”“名思教研”“和美课堂”等多个国内大型教学观摩现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展示了“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对教学的精益求精,对儿童本位的尊重以及青年教师研究成长的美好样本。
请允许我节选一个故事片段。故事原文发表在2022年7月12日的《人民教育》杂志的微信公众号,题目是《和青年教师分享:究竟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热爱教学?》。从故事片段中可以看到团队教师是如何在备课中共同参与、平等互助的,因为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一线教师呈现一节好课。
我在准备执教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猫》一课时,与师门分享教学设计。在我看来,老舍笔下的猫,那么活泼,那么淘气,又那么古怪,即便将爱花、养花的老舍的花弄得一塌糊涂,老舍也不生气,不会责打它们,依然无比喜爱。这正像《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如来佛祖的关系—悟空再怎么折腾,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最后,如来佛还是度了悟空成为斗战胜佛。悟空的一切,佛祖尽在掌握,折腾的时候,只是静静地看着、宽容着,最后还是帮助悟空成就了自我。这是一种俯视之爱。
之后我收到了一份留言,是深圳的徒弟田丽老师写下的:“您设计的最后一个部分真的太妙了!我当时内心非常震撼,心想,要怎样的一颗大脑,才能做出这样惊天的联想啊!接着听您的阐述及扩展,真的好感动……同时,在隐隐中,我感觉到了一点点困惑:就我个人来说,假如我换个位置,从‘猫或‘小孩的角度来感受,可能不是特别喜欢被大人‘掌握在手心里,逃不出五指山的感觉。我更喜欢被大人真心实意地平等看待、平等地爱……所以,尽管这样的联系很妙,但可能因为我一直跟小朋友在一起,还有我平日作风很像小孩子,所以,会有一点点抗拒被佛祖从上往下式的俯瞰、教导和‘爱……会觉得有点不像文中传达的‘人与动物的和谐、友爱的主题。如果会错了您的意……那么抱歉哈。也许,全世界只有我有这样的感受,所以,您未必要理会……”
留言的田老师觉得自己资历浅,同时,作为徒弟,还担心我会感到不屑,或者会责怪她。所以,留言后,她就不再传递消息了。这个故事,是否就此打住,没有“后来”了呢?
有的。后来,我在执教时采纳了田老师的建议,让学生感受超越“悟空与如来”的、更为平等、更为宽容、更加相互理解的大爱—老舍对猫爱得那样无怨无悔,爱得那样无微不至。课后,我将我自己的修改与执教感受和田老师分享。田老师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我会采纳建议。我说:“感谢你,是你带领我,产生对爱的更高一层次的理解。”
这就是我们团队中的合作、平等、温暖。
第二类:青年教师成长工作站建设
“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的成员遍布全国。因此,每当我到各地示范教学时,徒弟所在的学校都会发出邀请,在学校或区域设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站”。就这样,我们在广东的佛山、云南的昆明、四川的成都,以及福建的福州等地都设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工作站”。
工作站的设立,让师门的“合作”有了全新的意义。
第一,合作变得更生动。前往工作站执教,面对面的示范带来的冲击力无疑比网络展示更巨大。大家看到我们是如何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如何做研究的,有样学样,发展更快。
第二,合作变得更深入。工作站的设立有助于展开点对点的结对子长期跟踪帮扶。由于设立单位是学校,还能得到校方的支持。往往在设立工作站之后,会有新的青年教师进入团队。定点帮扶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青年成长,毕竟工作站在年终总结时,是要拿出成绩来的。
第三,合作变得更有效。工作站的设立更有助于进行定制服务、专项辅导。每一个工作站的工作方向都由学校和我们商议确定,根据需要以及我们的研究专长设立,专门辅导有利于快速成长。
如今,工作站中的青年教师在各自的属地认真工作,茁壮成长,传播着“爱上课”的研修理念,也不断在师门群里传来成长的好消息。如此一来,工作站带来师门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类:合作出版
这是“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在合作上最特别的,也是成绩最显著的成果。
别的不论,单说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出版了自己署名的书籍,这足以令其激动万分。而团队中较早加入的青年教师们,大多在师门内完成处女作的出版。稍晚些加入的,也在感受着创作的全过程。
我是业余作家,保持着创作出版的爱好。因为出版的著作销售业绩好,便获得了更多的出版机会。起初,我只是邀请部分喜欢写作的徒弟帮我整理书稿,在整理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师门内的创作人才。于是,我开始尝试着让他们独立创作。前文提到的“大熊老师”,进入师门后便获得一次与我合作写故事的机会。他将武侠小说的创作风格转移到学科童话中,和我合作出版了《作文笑传》。第一部共4册,出版后多次加印,至今共计超过50万册的销量,“大熊”也成为“名熊”。后来我们继续合作,又出版了第二部。《作文笑传》共6部,第三部也在创作中……早期加入师门的近20位青年教师,都拥有了自己署名的出版物。
再后来,团队又进入了编写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根据设立的写作项目,由我担任主编,进行顶层设计、样章制作。之后,由师门内一人担任项目总指挥,组织团队多人合作,集体出版。其间,有人负责写,有人负责审读,还有人负责绘制插画,各尽其才,合作共进。最典型的要数《课堂教学 过关清单》这一套7本的教师专用书。前后共计100人参与,耗时近一年,在疫情防控期间借助空中会议等方式完成。2021年,《课堂教学 过关清单》出版后,得到几个国家级媒体的关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曾多次报道。目前,这套书已经成为很多一线教师“双减”时代落实语文新课标的参考用书。
记不清在出版《课堂教学 过关清单》的多少个日夜中,团队伙伴用滚烫的热线进行交流;记不得多少位青年教师,因为遭遇写作困难而焦急求助;更难忘的是伙伴们在攻破创作难关时的欣喜欢呼,在书籍出版后的喜悦兴奋,在知道越来越多的同行使用过关清单时油然而生的自豪与骄傲。合作,让团队中的青年感受到—唯有努力,才不负青春。
2022年9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执行,确定了语文课程的内容与组织形式为“学习任务群”。在新课标颁布之前,我参加了多次过程讨论。讨论中,我感觉学习任务群必定成为一线教师学习理解课标的难点,也是关注的焦点,于是,提早组织团队瞄准新课标中的任务群,进行全新的创作。新课标颁布后,团队随即出版了《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跨学科语文创意作业》这两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紧贴学习任务群的新课标读本,深受读者喜爱。每套书参与的团队成员近百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空中合作”完成。有着共同的信仰,有着对教学的共同热爱,我们的合作顺畅且愉快。
更重要的是,伙伴们发现—成功出版是一个福利,最大的福利是自己在项目中成长了。例如,在合作中,了解了最新的教学理念;率先进行了教学转化;参与了前沿的教学改革……伙伴们说:“合作出版的是书,练的是自己的真功夫。”
合作中,伙伴们成长很快。他们将练就的功夫用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了飞速的进步。师门成立以来,多人在各自地区的教研观摩、论文评选、教学比武、作业设计及各项评比中获胜。每当这时候,大家都会把好消息在群中分享,师门群里都异常热闹:“这是我发表的论文。”“我在赛课中获奖。”“我被评为市级骨干啦!”……绝没有一丝骄傲,所有的张扬,只是出于内心的喜悦。更准确地说,是一份清醒—提醒自己,继续努力;是一份激励—大家都很优秀,我们一起努力。
按理说,此处应有一串数据:经过统计,“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协作出版了N部书籍,共有 N人获得N项荣誉,共发表论文N篇……请原谅我没有提供准确的数据。真要去统计,需要翻找2016年至今的微信群,数据多,零散分布在成长中的每个时刻,或者要让大家“填写表格”。我们不会花时间去做这些,舍不得!同时,“爱上课”研修团队的务实精神,也不容许谁去收集这些数据。
四、未来
谈及“未来”,就意味着故事即将结束。“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究竟要走向何方?关于这些问题,我有着清晰的思考。“愛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的未来,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关键词:吸纳。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对教育忠诚,只要你“爱上课”,就可以来加入我们。
第二关键词:笃定。在课程改革的全新时代,新花样自然层出不穷。“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将提醒本门青年教师,坚守语文的家园,做语文教师该做的事,发展好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实在在地备一节课、上一节课,课比天大,不走偏门,不走捷径。
第三关键词:推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需要不断让团队中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地区教研骨干,辐射更多更广的范围,成为更加强劲的中坚力量。
我们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是一个传奇,真实存在的传奇。有一天,你加入我们的时候,你就会成为故事中的人。“爱上课”的你,还等什么呢?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