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希雁 梁正 刘志平
【摘 要】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之一是突出服务“双减”工作。文章基于“双减”视角,对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综化学试题进行分析,得出试题导向知识运用,导向练习减量提质,导向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同时探讨“双减”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探索高效备考之路。
【关键词】“双减”;高考备考;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把学生从机械、低效、繁重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国家推行“双减”政策体现的是教育公平,也是“减负”的进一步推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之一就是突出服务“双减”工作。那么高考试题命制如何服务于“双减”?基于这一问题,笔者以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综化学试题为例进行探析。
一、试题导向知识运用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综化学试题(以下简称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大多为基础知识,涉及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电化学知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元素推断、化学基本实验等知识。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简单记忆,以此减少学生因死记硬背造成的学习负担。
例如,第7题是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考题,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漂白粉与盐酸的反应、形成酸雨的原因、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成分、舞台“云雾”制造原理。学生要得出正确答案,并非靠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熟悉化学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生活、科学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联系。显然这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就能解决的。
再如,第36题考查的是有机化学基础,多环化合物的合成是陌生情境,第③步烯烃与Br2先加成再消去的反应,就不是靠常规背烯烃的性质可以解决的,需要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判别前后物质的结构差异,从而推理反应类型并写出加成产物。因此D中的双键与C中的双键明显不是同一个,而是C中的双键先加成变单键,再通过消去HBr产生新的双键。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合成H路线进行深度分析,采用类比法推理合成H[′]所需要的D[′]和G[′]的结构简式。
二、试题导向练习减量提质
传统的高考复习以“题海战”为主。“题海战”是指通过让学生不断进行做题练习,达到熟悉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这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其基本假设是:学习行为是学习主体对内容刺激所作出的反应,通过对主体不断“刺激”,在“刺激”和“正确反应”之间产生暂时性的“联结”,出现暂时性的熟能生巧[1]。教师在进行某一章节内容复习教学时,通常通过例题讲解来对学生进行刺激,然后布置大量练习,期待学生通过许多同类型题目的练习来掌握这种题型。同时,也寄希望于“題海战”能够押中高考题。其实,这样的高考备考方式是低效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虽然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命题保持平稳,题型、结构和难度都与往年保持总体稳定,但学生仅依靠“题海战”是无法取胜的。
1.试题突出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科学研究价值
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重点关注社会发展,展现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第8题辅酶Q10的性质表现化学研究成果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第10题的水性电解液Zn-MnO2离子选择双隔膜电池体现了我国在新电池领域的研究新进展;第35题考查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展现我国化学新材料的研发应用。这些试题均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并具有获取题目信息进行思考的能力,而非通过做大量此类题目达到熟练程度就能解决的。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应该精选习题,做到少而精,提升练习的质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2.试题突出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紧紧围绕高中化学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典型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等。试题选材上回归教材、联系实际、贴近教学,命题风格“平和”,呈现方式“友好”。试题设计更符合学生心理预期,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保持心情平稳,顺利进入状态,更好地发挥自身水平。例如,第9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第11题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判断,第12题元素推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题型。面对这样的试题,学生心里淡定,容易发挥出应有水平。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应回归教材,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而非以“题海战”应对。
3.试题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第13题考查学生的实验判断能力。试题要求学生能应用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等学科思想方法,进行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证据推理,从而得出相应结论。试题凸显了实验方法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发掘学科深层规律,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类试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基本实验。对于教材中的必做实验,教师要让学生真实践、真观察、真思考,使学生学会分析,提高解答能力。
三、试题导向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
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通过设置生产生活、科技前沿、实验研究等综合性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解决真实试题情境的复杂问题,以及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背景信息更贴近学生生活,题干文字明显增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而不是知识性的考查,彰显化学学科在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笔者以第27题综合实验题为例,分析高考试题如何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素材来源:硫化钠在染料、医药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问题情境:以工业生产硫化钠粗品的纯化创设实验情境,以溶解回流装置进行纯化实验,围绕实验提出问题,将要考查的实验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融于实验中。
考查能力:考查学生依据题干信息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基于试题情境,明确问题导向,开展深度思维,透过情境设置的迷雾,发现知识迁移的通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标体现:高考化学试题将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以陌生的情境考查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2]。
试题导向: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精心创设生产生活实践、科学实验等相关学科问题情境,提出本原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解决“硫化钠粗品的纯化”实验有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单纯化学知识的回顾,而是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面对这样的试题,传统“背实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训练,引导学生把握实验细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双减”背景下的备考应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几乎没有单纯的知识性试题。即便是简单的基础知识考查试题,也不是依靠背一背哪个知识点,熟记哪一条规律就能解答的,而是需要学生懂得结合平时所学,巧妙利用题干信息进行思考、推测。那么在复习备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高考备考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即教师采取单向式讲述的上课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依赖教师在课堂上口头单向式提供知识,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复习效率低。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消除以上弊端。相对于“填鸭式”教学,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它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领悟学习技巧、提高复习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解决问题。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但让学生自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看书,而是需要教师把内容以问题导向的方式编写复习讲义,让学生通过阅读讲义、讨论问题,进行课堂表达。坚持训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形成强大的学习力。此外,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就能学会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十,会做一道题,就会做一类题。近年来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题型基本一致,所考查的主干知识不变。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对每一类题型融会贯通,就能避免陷入“题海战”,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中指出,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增强试题的开放程度,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固化的复习备考模式。以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第26题工艺流程题为例。学生解答本题的思维过程如图1所示。
上述思维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将固体中的金属元素转变成金属离子的溶液;②通过调节溶液pH值除去Fe3+;③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将溶液中的杂质离子除去;④加入HF形成氟化物除去Ca2+、Mg2+。由此可见,高考试题的解答需要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而不能通过运用解题“套路”来解决。因此,在高考备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尽可能从多角度来分析、判断、推导,使学生能够准确发现问题,并深入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
准确表达已成为制约学生成绩的瓶颈,为什么不难的试题学生得分并不高?原因之一就是表达不够准确。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在高考答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审题不清,答非所问;②思维混乱,表达不清;③顾此失彼,表达不全;④不合规范,表达不准;⑤不能用化学语言科学规范地回答问题。例如,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第26题中,对于“为了提高锌的浸取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 、 。”学生容易想到“将固体粉碎,使接触面增大”,而对于“增大压强”,大部分学生未考虑到。对于滤渣①的主要成分的判断,学生容易想到Fe(OH)3和SiO2,却漏掉CaSO4,造成失分。再如,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第27题中,对于“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其原因是 。”学生若审题不清,不能抓住“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这一关键信息,就不能准确作答,甚至答非所问。
那么备考中如何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呢?一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二是引导学生善于把握题目中隐含的信息,例如上述第27题中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属于不溶物,意味着回流时可起到沸石的作用,由此可得答案。三是学会抓住赋分点,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四是强化不同题型文字叙述表达规范性的专项训练。只有平时加强训练,学生在考场上才能得心应手。
总体而言,2022年全国甲卷化学试题助力了“双减”工作。面对新的形势,教师要认真领会高考命题的有关政策,充分考虑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化学学科的内容逻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把握高考复习方向,探索新形势下的高考备考策略,既要致力于减轻学生负担,又要确保备考效率,努力探索出一条成功高效的高考备考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永泽.“双减”背景下如何走出“题海战”的阴霾[J].中学课程辅导,2022(12):12-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罗小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