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婧婧,宋美燕,许建新,何梅芬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常用手段,可解决不可逆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1]。但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术侧肢体制动、创口疼痛等因素均可引发肩关节僵硬、肩关节酸痛、腰酸腿疼等并发症,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延缓术后机体恢复,对患者预后尤为不利[2-3]。因此,加强患者护理干预,以预防并发症,改善肩关节功能,对改善手术预后意义重大。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围绕手术过程实施的护理模式,目前在普外科手术中运用广泛。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康复进程及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每组各84例。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心率<40次/min,且心脏超声射血分值≥50%;均首次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排除标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恶性心律失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免疫性、感染性疾病,认知、交流功能障碍。观察组男44例,女40例;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94±1.16)年;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9.35±3.47)岁。对照组男43例,女41例;病程3~16年,平均病程(8.86±1.25)年;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9.62±3.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护士向患者讲解疾病、手术有关知识,并协助其完成常规术前检查;术中舒输注常规温度液体;术后用弹力胶布包扎伤口,绝对卧床休息24 h,确保患侧肢体制动;24 h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运动,以简单步行为主;并做好出院指导工作。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1)术前。医护人员采用视频播放形式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和手术流程,介绍恢复良好的病例,提高患者信心;宣教完成后,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分析不良情绪来源,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解答家属与患者疑问,提高患者信心;术前清洁锁骨下区皮肤,术日检查生命体征,并于术前30 min予以抗生素,责任护士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2)术中。术中予以患者保暖措施,棉被遮盖非手术区域,输注液体均经加温处理;轻声传递手术器械,调低仪器声音,并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3)术后。①术后当日弹力胶布包扎伤口,术后6 h左右指导患者行患侧伸指、握拳腕部屈伸动作、腕部屈伸运,5~10 min/次,1~2次/d。②术后第1~3 d,上述基础上行患侧曲肘、伸臂运动,5~10min/次,1~2次/d,配合手握特别弹力球;增加患侧肩关节后伸(<15°)、前屈运动(<30°),10~15 min/次,2~3次/d。③术后第4~7 d,逐渐增加患侧上肢触摸对侧耳朵、患侧简单活动(进食、洗脸等动作)、站立位上肢后伸、站立上肢前后旋转、患侧手指爬墙等运动,均为10~15min/次,2~3次/d。④术后1周及以后,缓慢做术侧上肢抬臂动作,肩为轴旋转配合;用工具增加手臂负荷,10~15 min/次,2~3次/d,术侧逐渐恢复正常活动。(4)出院指导。发放出院康复手册,细致讲解手册内容,强调复诊时间。两组均持续护理至出院,并随访至出院3个月。
(1)机体康复进程: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肩关节功能:肩关节功能采用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4]评价,共13个条目,由疼痛(5个问题)、功能活动(8个问题)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问题10分,评分越低越好。(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术后腰酸腿疼、肩关节僵硬、肩关节粘连并发症发生情况。(4)生活质量:干预前、随访3个月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5]评价,包括体力(2个条目,70分)、医疗状况(2个条目,6分)、病情(5个条目,26分)、社会心理状况(7个条目,26分)、一般生活(5个条目,17)分、工作状况(2个条目,9分),6个方面,总分154分,评分高,则表示生活质量好。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体康复进程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机体康复进程情况(±s)
组别观察组(n=84)对照组(n=84)t值P值下床活动时间(h)6.90±1.29 24.08±3.54 41.791 0住院时间(d)12.36±2.03 15.92±2.14 11.062 0
干预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PADI量表中的疼痛及功能活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肩关节功能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肩关节功能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84)对照组(n=84)t值P值疼痛干预前34.22±4.04 33.42±3.11 1.438 0.152干预后15.86±2.41 20.77±3.49 10.610 0功能活动干预前58.05±5.16 57.92±5.03 0.165 0.869干预后25.50±3.48 31.33±4.66 9.187 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的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CQQC量表中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随访3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s) 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随访3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s) 分
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组别观察组(n=84)对照组(n=84)干预前22.22±2.50随访3个月后57.92±3.77干预前12.75±3.32随访3个月后21.22±2.37干预前2.36±0.46随访3个月后4.59±0.52干预前7.55±1.38随访3个月后13.04±1.55干预前11.70±2.64随访3个月后22.11±2.22干预前3.15±0.48随访3个月后5.23±0.47 23.03±2.92 52.50±3.03 13.02±2.38 18.83±2.62 2.37±0.31 4.17±0.35 7.56±1.47 11.67±1.39 11.59±2.24 18.49±2.75 3.16±0.64 4.65±0.58 t值P值1.931 0.055 10.270 0 1.010 0.314 6.200 0 0.165 0.869 6.141 0.000 0.046 0.964 6.031 0 0.291 0.771 9.388 0 0.115 0.909 7.121 0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采用电子技术,可有效刺激心脏跳动[5]。但术后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患者长期处于被动平卧伸直位,导致全身肌肉不能放松,进而引发腰酸背痛、肩关节僵硬等症状。当患者可下床活动后,往往因害怕创口疼痛而不敢过多活动术侧肢体,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与功能障碍,影响手术预后效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断下降[6]。
临床要求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 h,保持术侧肢体制动,24 h后逐渐增加患侧简单运动,不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本研究中,观察组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功能活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和工作状况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改善其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快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将医疗康复、护理理念一体化应用于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在院内和院外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干预,其效果显著。快速康复护理通过优化术前访视,在原有口头宣教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播放,并由医生协助实施,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认知需求,有利于减轻手术恐惧感[7]。同时配合术中保温等诸多优化措施,能够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增强手术效果,从而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机体恢复时间奠定基础[8]。术后功能锻炼是快速康复护理的关键部分,快速康复护理突破传统要求,缩短患者术后术侧肢体活动时间,术后6 h指导患者活动术侧肢体,避免长时间术侧肢体制动引起的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9]。此外,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严格按照康复程序实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可确保患者康复活动安全,能促进身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方雪娥等[10]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活动方案用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患者,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肩关节功能,有效缩短术后机体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