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琼姬
作业具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延伸课堂学习的功能。作业完成的优劣程度能直接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在一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作业,然而随意性较大,并非以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几乎只是为了完成某个即时学习任务而笼统地安排一些作业,形式枯燥、单一,大多是机械地抄写单词和句子、背诵或练习等,根本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作业“高耗低效”(王月芬 2021)。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同时,综合考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三个“要”和三个“度”(袁东波、张仁贤 2020)。
1.要发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趣
人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基于一定的动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尽可能地发掘他们的学习动机,设计灵活多样、有一定挑战性且他们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从而激发其兴趣。
2.要遵循学习规律
根据布卢姆(Bloom)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学习过程包含以下六个递进的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作业设计应遵循“学中用、用中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知识的重点与要点,避免重复、无效作业。
3.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
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作业设计不能脱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学以致用”的意识。
1.作业的难度要合理
作业难度过低则缺乏挑战性,容易导致学生机械、重复性操练,难以获得成就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不足。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打击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其被迫放弃作业。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把握好难度,既要让学生觉得有一定挑战性,又要让他们觉得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从而增强其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2.作业的量要有限度
作业量过少不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过多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导致其应付甚至放弃。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控制作业的量,通过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串联新、旧知识,把握知识要点,避免给他们造成沉重的作业负担。
3.作业的时间要有限度
作业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足,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高,削减其做作业的兴趣。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限度。只有时间限度合适的作业才能使学生身心轻松地完成。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作业,激发其做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Module 2 Unit 2 How much cheese did you buy?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超市购物”的情境式作业: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完成该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学习英语的无穷乐趣,又能体会英语的巨大用处。又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Module 6 Unit 1 Happy birthday!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式作业:明天是你的一位好朋友的生日,请制作一张生日贺卡送给他/她,记得在上面写祝福语(Happy birthday!)。大部分学生都有过生日的经历,让他们用英语表达生日祝福,会使他们拥有全新的体验。再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Module 4 Unit 2 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自主动手制作中国春节或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的贺卡并互相赠送,然后运用“What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句型交流彼此喜欢的节日。在互相赠送贺卡、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还能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袁东波、张仁贤 2020),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节日文化。
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作业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其学习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例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Module 8 Unit 1 We’re going to visit Hainan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不同层次的作业:
1.基础层作业
(1)听课文的录音,并跟读模仿。
(2)从本单元第 2部分“Listen,point and find‘going to’.”的图片中任选一个角色为他/她配音。
(3)运用下面的句型练习说句子:I’m goingto...We’re going to...
2.提高层作业
(1)运用下面的词组和句型练习说句子(词组:visit grandparents、read books、listen to music、play football;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I’m going to...)
(2)根据思维导图(见图1),用 be going to谈论你的旅行计划,并录制一段语音。
图1
又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Module 10 Unit 2 Don’t shout,pleas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以School Rules或Classroom Rules为主题制订校规或班规,并以短文、卡片(可添加简笔画)或手绘海报的方式呈现。该作业属于综合拓展类,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多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既体现了作业的多样性,又给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自己愿意做的作业,他们肯定会不余遗力地完成。
再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Module 3 Unit 2 What’s your hobby?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不同层次的作业:
1.采访一位你的父母、朋友或同学,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欢的食物、颜色、动物等,并做好相关记录。采访中会用到的句型:What’s your hobby?What toys/books...have you got?What book/food/colour/animal...do you like?Have you got a/any...?
2.根据采访所获得的实际信息绘制思维导图(难度:☆☆)或制作表格(难度:☆)(二选一),并在班级展示。参考如下:
图2
Name Hobby Food ColourAnimal ...Sam Playing football...
3.根据完成的思维导图或图表,写一篇小短文。
Sam is my frie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教师应通过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作业,使学生在巩固所学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个性化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不同之处,促使他们从不同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其多元化发展。在完成个性化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深层次地开发。
例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Module 5 Unit 1 Can you run fast?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根据句子提示,看图(见图3)创编歌谣。
Lingling,Lingling,can you sing?Yes,I can./No,I can’t.
图3
2.请发挥创意,制作一份精美的调查问卷(见图4),调查你的朋友擅长和不擅长的活动。调查中会用到的句子:Can you...?/Yes,I can./No,I can’t.
图4
又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Module 6 Unit 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听录音,跟读本单元活动二的课文。
2.根据图片(见图5)所给关键信息复述课文,并补全“So,Lingling can be a good_________.”
图5
在本模块Unit 2 He ran very fast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下作业(说、写、画相结合):与你的一位家人交谈,向他/她询问“以前能做什么,现在能做什么?”根据交谈结果绘制思维导图(见图6,可添加简笔画),并在绘制完成后写一篇作文。
图6
This is my ______.His/Her name is ______.In the past,he/she_______,_______,_______and_____.Now,he/she can______,______,______and ______.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编歌谣,设计调查问卷和采访,以及说、写、画相结合的个性化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将作业评价纳入考虑范围,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先自评或互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其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学生完成自评或互评后,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作业,坚持适度原则进行批改,切忌只简单地反馈一个“A”“B”“C”或“D”,或者只打一个“√”。同时,不宜用统一的评语评价全班学生的作业,否则会导致学生不重视教师的批改结果,这不利于提升其做作业的积极性。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掌握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