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龙柱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有关农业、生活、风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有着极高的传承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指出,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剖析二十四节气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设计多样的微课程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丰富学识与认知,促进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并硬性记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安排与讲解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而微课程的出现恰好能转变这一情况。微课程大多是通过实践课程和主题课程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引导的方式展开,学生在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的同时,有更多的参与感。
在当下的教育思想下,“以学为本”是各个学科教学所追寻的目标与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微课程巧妙地转变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与地位。以往的教学活动大都以教师的个人意志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安排进行学习,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微课程是围绕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学习状况安排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活动的类型主要以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为主,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通过活动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记忆知识,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参与较少,只是硬性地按照教师讲解的内容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微课程教学环境下,教学活动多以引导思想为主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自主探索、了解更多的知识。通过参与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与锻炼。所以,在微课程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师要积极运用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丰富学生的个人思想与认知。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教师可以通过课本资源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的教学元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为学生打造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学习微课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和内容了解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如在教学《清明》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题目对学生进行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首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然后为学生解释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最后引出“清明”这一节气,让学生独立探索《清明》这首古诗,找出清明节的特点。学生通过故事能够了解到清明节的特点,进而加深对这一节气的认知。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带入更多的节气文化、习俗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节气文化,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发展。
实践活动是微课程的标志性内容。由于二十四节气属于民间生活文化,所以,开展与之相符的实践活动能够快速地让学生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在进行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依照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为学生设定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通过实践探索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发展个人的实践技能。
比如,芒种时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田野里或者校园的田区一起进行劳动,例如收小麦、播种夏玉米等,或者可以带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如参与种菜、参与秋收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感受节气天气、民俗、劳作等特点,进而对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感受。这样,既确保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又助推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微课程有着多样的特点,在开展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节日和时间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依照主题进行探索,进而了解更多的节气内容。
比如“大雪”这一节气当天,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主题活动,内容可以以诗词比拼、知识竞赛等模式开展。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大雪”这一时节的文化习俗或者古诗词内容,最后以竞赛的模式开展,比拼哪个小组搜集到的节气知识内容最多。在主题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活动当中,同时能够主动探索更多的节气知识,有效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认知,从而拓宽知识层面。
跨学科学习是2022 年版课标的新要求,是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新模式。多学科融合开展教学,能够在完成基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思想认知,继而有效地发展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开展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同样应该注重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合到各个学科当中,通过学科知识和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知识内容的同时,了解二十四节气更多的文化内容,进而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在冬至时节到来之际,美术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一讲关于冬至的故事与习俗,让学生通过故事讲解对“冬至”这一节气有更准确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并用画笔将冬至时节的景象描绘出来。再或者,音乐教师可以带学生学习《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方式认识二十四个节气,在节奏的带动下轻松地学习、记忆。科学课上,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种子的萌芽、植物的生长观察研究……像这种学科融合的方式还有很多,可以将其设计为数学问题等,通过融合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总而言之,学习传统文化内容是当下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与要求。二十四节气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以二十四节气内容为主,通过各种微课程,为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活动,构建丰富的微课程群,通过多样活动带学生体验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与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样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