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基层党建工作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企业,党建优势是国有企业最大的优势,国有企业要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要避免弱化、虚化和边缘化,要以提升党建活力为抓手,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进步,形成高质量、创新型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机制。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活力不足、效果不彰等现象,有待国有企业党务人员从根源上寻找解决良方。所谓基层党建活力,就是指基层党建工作所体现出来的活跃性和吸引力,并最终表达为党建工作对基层工作的引领和保障能力。基层党建活力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主要就如何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活力展开一些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产生抛砖引玉之积极意义。
当前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欠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党建工作和企业中心工作相互割裂,即出现所谓的“两张皮”现象,其后果是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员干部的岗位实践脱节,使党员干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产生一种陌生感、疏离感,进而造成党员干部对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参与兴趣,或者他们虽然参与到基层党建工作中来,也只是为了应付了事,落入形式主义恶性循环。就基层党建工作自身的质量而言,一旦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工作实践脱节,高质量的基层党建工作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了。为了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活力,必须将党建工作和基层工作实践融合起来,形成一种融合型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有利于全面激活基层党建工作,彰显出源于基层实践、指引基层实践的生命力。融合型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扎根基层,聚拢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力量,赢得职工群众的支持,并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因此,融合型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是提升基层党建活力的创新路径之一,应得到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1]。
融合型基层党建工作对于党建活力的提升主要在于融合型基层党建工作能够将党建工作和党员干部熟悉的业务工作、业务流程和业务要求挂起钩来,避免党建工作停留于书本、理念和教条,因而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那么,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应如何与中心工作融合,并有效地提升党建活力呢?建议国有企业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探索融合技巧。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融合需要党务人员发挥一定的技巧性,如利用基层党组织思想教育契机,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融合起来,锻造一支思想立场坚定、能力素质突出的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又如,为了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激励和支持工作,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创新竞争机制,从而实现基于智慧驱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目标;二是形成融合机制。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融合需要一定的机制予以保障,包括对接机制、联动机制以及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等。国有企业党务人员要专门就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对接不严、互动不强的成因进行分析,尤其要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构建融合型基层党建中的党员干部参与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融合发表看法、提出建议;三是寻找融合点位。基层党建工作和企业中心工作的融合需要寻找到恰到好处的融合点位,这是实现两者成功融合的关键[2]。建议聚焦企业主业、围绕企业痛点出发,试着从基层党建工作的角度给出企业创新发展的答案。例如,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渴求,基层党组织要给予必要的回应,并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人才培养通道,为企业做好人才遴选、培养和输送工作,使企业的人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正确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道路。国有企业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中要注重方法的优选,争取将最适当、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中来。当前,国有企业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体系建设上还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对党建工作方法的重视,党建实践中没有章法可循,各项党建工作措施的推进杂乱无章,最终结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效果相当有限。方法层面的不足是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其机理在于对方法的漠视或未能在方法上做到优选,将导致基层党建措施和目标之间出现错位,耗费大量的党建资源,但是无法取得应有的党建效果,即基层党建工作的活跃性和吸引力也将因此大为降低。因此,国有企业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必须做到优选工作方法,争取能够建立属于国有企业甚至是本企业的党建工作方法体系[3]。
党建工作方法的优选对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优选方法能够使基层党建工作措施更具针对性,这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优选方法能够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具差异性,这恰恰是容纳各种创新措施、提升党建活力的基本前提。那么,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应如何做到优选方法并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方法体系呢?建议国有企业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试验创新方法。国有企业党务人员可以将案例分析法、情境创设法等新型方法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中来。其中,案例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具体、形象,更能够吸引党员干部的注意力,同时也更具有教育意义,其优点显然是纯粹的理论讲解所难以比拟的。以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党风廉政教育为例,案例分析法可以从真实案例出发,生动形象地告诉党员干部为什么要保持敬畏、行有所止以及违反这些要求所产生的后果,从而引起党员干部思想上的警醒;情境创设法的优点在于引人入胜,能够使党员干部在一种虚设的情境中更好地感悟和思考。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停留于讲解史实,更要从情境创设法出发,形成一种“沉浸式”的党史学习体验,使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了解党史人物的所思所想,并推人及己,实现思想上的触动;二是检验方法效果。一种党建工作方法是否有效果以及能够产生多大的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当前国有企业在党建方法效果的检验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失检验标准,未能寻找到一种可靠的、理性的、规范的标准来检验某一种党建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建议将“党建活力”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方法的“金标准”,即主要审视党建工作方法运用后的活跃性和吸引力以及党建工作所产生的引领和保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4]。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也要建立以党建活力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对当前实践中所采用的各种党建工作方法进行重新评估;三是建立方法体系。国有企业要形成独有的基层党建工作方法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既要遵循党建工作基本规律,也要体现出本企业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独有的思考和实践,为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做好铺垫。国有企业要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体系是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凡是有利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的方法,都可以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最终优选出一批基层党建良方。
鼓励人们围绕一定的目标而相互竞争,是提升活力的重要方法。相反,如果人们对于一定的目标不感兴趣,彼此之间不再竞争,那么必然会出现死气沉沉、毫无波澜的局面。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也是如此,只有营造一定的竞争氛围,鼓励党小组、党员干部们去追赶、比拼,才能有效地提升活力,真正激活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党建工作中竞争氛围的培养极易使党建工作出现庸俗化、娱乐化现象,必须防范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这些现象,在提升党建工作活泼性的同时,保持基层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因此,国有企业要在基层党建实践中构建竞争型党建工作机制,营造竞争氛围,培养竞争意识,搭建竞争平台,使基层党建工作成为党员干部们一展风采的舞台[5]。
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竞争机制建设对于提升党建活力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竞争机制能够改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念,使他们不再将做好党建工作仅仅视作一种义务,而是将参与党建工作视作自己展现能力的机遇;其次,竞争机制能够实现有效激励,使党员干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付出和成果得到充分的认可,并形成一种正向激励,使他们乐于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继续努力;最后,竞争机制还能够和基层党建工作的其他机制关联互动,如与前文提到的融合机制对接,将党建工作中的竞争转化为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中的竞争,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在岗位实践中的先锋模范和榜样带头作用。那么,国有企业应如何本着提升党建活力的宗旨建立起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竞争机制呢?建议国有企业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培养竞争意识。良好的竞争意识是人们开展竞争活动的思想起源。国有企业要教育基层党员干部在党建工作中树立竞争意识,即做到积极作为、保持领先、唯恐落后,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担当。国有企业基层党员干部要在思想层面认识到,竞争是一种比拼赶超的精神动力,竞争的目的在于相互督促、共同进步,而不仅仅是将别人比下去,要将个体的竞争转化为集体的进步;二是开展竞争激励。传统上竞争激励机制的匮乏导致基层党员干部缺乏在党建工作中参与竞争的动力,企业也仅仅关注党员干部参与党建工作的各项考勤记录、活动记录等,对于党员干部是否在基层党建实践中具有良好的竞争表现则关注不多[6]。正确的做法是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竞争热情,如对于竞争意识充沛、竞争表现良好的党员干部,要给予提拔重用。同时,国有企业还要以基层党小组为主体引入团体性的竞争机制,同样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彰;三是提升竞争效果。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竞争必须是良性的,即这种竞争要最终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而不仅仅停留于形式,或者变成无效竞争、恶性竞争。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将党建工作中的竞争和岗位实践中的竞争融合起来,如依托基层党建引领做好技能比拼,将“比、学、赶、超”工作,要求基层党组织做好竞争宣传、培养技能、巩固竞争效果,从而实现对中心工作的促进。
基层党建活力的提升需要良好的工作载体,这一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作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首选阵地,能够兼容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各类创新举措,同时还要做到接地气、亲民心,实现党建格局的不断拓展、党建效果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已经不能满足实践之需,必须加以革新完善,融入时代元素,方能有效突破。以宣传工作载体为例,传统的宣传载体在形式上、效率上都难以满足创新要求,也无法提高党建活力,导致基层党建工作亲和力不强,党员干部接受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在基层党建工作载体上下足功夫,以载体创新的路径,构建起基层党建工作立体矩阵,全方位、无死角、无盲区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同时以一种亲民、友好、活泼的形式将基层党建工作做到位、做得好[7]。
载体创新对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创新的载体具有更大的能量,能够有效地活跃基层党建氛围,调动起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踊跃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打破传统载体模式下党员干部积极性弱的局面;另一方面,创新的载体可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其往往具有工作效率高、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优势,能够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攻坚和破局。那么,国有企业如何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建立起立体化的党建工作矩阵呢?建议国有企业主要往如下三个方向努力:一是网络载体建设。依托网络载体开展党建工作,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优势,实现党建工作的纵深拓展,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参与社交的习惯,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要积极“触网”,在党员思想教育、党员管理、宣传工作等方面利用好网络载体的优势,如将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课堂建在网上,利用党员干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为党员干部持续思想充电。同时,网络载体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基层党员干部的交流互动,从而实现思想和观点的交流碰撞,形成一种活跃氛围;二是品牌载体建设。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品牌载体建设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品牌建设目标,通过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塑造,将党建工作作为品牌建设来抓,从而凝聚党员干部的智慧与合力,同时也可以依托党建品牌更好地鼓励党小组之间的竞争比拼。国有可以探索一系列党建品牌方案,要求党小组之间围绕党建品牌建设展开竞争,这样的做法可以很好地活跃基层党建工作氛围,从而使品牌建设作为一项活动载体或竞争载体而在党建工作中发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品牌建设要立足实践、围绕主业,不得漫无边际,否则非但无法起到品牌建设效果,反而会走向形式主义;三是服务载体建设。服务载体建设是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属性,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鼓励党员干部投入到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事业中来,使党员干部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服务他人的快乐,很好地活跃起基层党建工作氛围。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服务项目、做好服务方案、打造服务团队的方法,形成一种服务工作机制,将服务的过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过程,实现“党建+服务”。如可以依托党员干部的专业背景优势,建立公益服务项目,引导党员干部下基层、入社区,开展网络防诈防骗公益宣讲活动,专门针对老年人、学生等群众做好反诈教育,使群众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受益。以上各项载体建设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交融、相互支持的,如品牌载体建设和服务载体建设可以实现双向联动,将党建品牌建设和党建服务过程一起抓。鉴于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基层党建工作立体矩阵,从不同侧面共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
总之,党建活力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晴雨表”,是基层党建质量与效果的最关键指征。国有企业要从提升基层党建活力出发,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质效双提和创新突破。建议国有企业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活力不强的症结和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模式、方法、机制、载体等进行优化,达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高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