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有企业监督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2022-12-18 02:50徐亚宁陕西省水务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21期
关键词:纪检监察国有企业监督

徐亚宁 陕西省水务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纪委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国有企业纪委要发挥好监督作用,就必须牢牢把握住国有企业不同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而是一个经济性营利组织的特点,正确处理好政治和经营业务的关系,即政治必须依靠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过程来支撑,必须通过经营质量和经营成果来体现,反过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展开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和党的引领力,严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是否合规、有序、高效,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环境是否风清气正,经营质量是高是低,在整体上会透射出其党委的政治领悟力、判断力、执行力。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纪委必须将纪检监察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过程的始终,真正融入业务去理解其业务模式、管控模式、商业模式、经营战略、实现路径和关键策略,并通过其庞杂的流程运行系统穿透其日常经营管理,不断提升主动发现问题、解析问题、推动体系治理的能力,将监督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中,监督国有企业党委班子和经营班子不断改进、完善、提升党建工作和对经营工作的引领力,切切实实履行再监督的使命。

一、准确把握国有企业作为经济性营利组织的特点

国有企业是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参与经济活动(如生产、流通、服务等的响应),在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以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依法设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作为经济性组织,其运行是通过组织、计划、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手段对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配置,以期达到组织目标。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无时无刻、自始至终每个环节都是伴随着资金流、物流(有形和无形的),是人、财、物的一个分配、保管、加工、转移的过程,这里面涉及选择权、用人权、管理权、定价权、定额权、分配权、评价权等等,其本质是对权力的配置、权力的运行的一个循环往复的管控。企业的运行是靠其强;大而复杂的组织流程来保障运行的。一个经济组织业务模式、控制模式组织架构流程多线面广,业务发生频率高,业务的专业性强。

二、深刻理解监督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第一职责的本质

纪检监察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各级纪委监委“要紧紧围绕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反腐败斗争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不是全部,不能把纪检监察工作等同于反腐败。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必须高度重视监督作用,不能监督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嘴上说监督,心里还是以办案论英雄。监督是反腐败的第一道“关口”,是治未病不是治末病,是抓早抓小,关口前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避免组织或个人小错变成大错,以至于犯颠覆性错误,实现“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的根本转变。监督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第一职责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监督体现政治性。政治就是方向,政治监督是以督促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根本要求,在党内监督中居于根本和统领地位,这也是由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性统领性地位决定的。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纪律检查机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业务背后的政治。加强政治监督绝不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口号,方向的把握、载体的设定,战略的谋划、战术的安排,都必须落细落实[1]。

二是监督体现靠前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干部出问题之前,必然有诸多征兆、苗头。要注重监督在细微处、监督在“未发时”,见人见事见细节,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真正防患于未然。要把工作重心从事后惩处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延伸触角,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真正让监督立起来、强起来、严起来。靠前监督要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点”,要紧盯问题易发的“风险点”,要聚焦“关键少数”。

三是监督体现主动性。纪检监察部门要准确把握“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充分压实职能部门监督责任,调动职能部门监督的主动性。要转变以往把监督当成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全部依靠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局面,督促职能部门主动对分管领域开展监督检查,真正把主体责任、“一岗双责”落实落地。这种监督就从纪检监察独角戏,转变为多方主动参与的“大合唱”。另一方面,就是改变以前纪检监察监督就是要处理人的紧张局面,要让职能部门从监督中看到对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看到从监督中挖掘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的价值贡献,把严管与厚爱、真正关心爱护干部的理念转变为职能部门监督的主动性。只有这样,监督才能真正嵌入业务中,监督的穿透性、高效性才能凸显出来。

四是监督体现经常性。监督必须做到常抓常严,一严到底。一些问题,如“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变异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必须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建立抓“常”抓“长”的制度机制。从一件件小事抓起,从一个个环节严起,让做事者有章可循、监督者有规可依,防止问题纠而复生,真正实现化风成俗,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三、以“一向四维”模式推动国有企业监督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把握国有企业的特点及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工作的本质,才能更好推动监督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才能提升监督工作的针对性、高效性。如何把纪检监察监督的政治性、靠前性、主动性和经常性与国有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的具体实际加以结合,我们需要把握好政治方向,突出“点、线、面、体”四个维度,可总结为“一向四维”,即政治监督把握“向”,下沉监督穿透“点”、职能监督抓住“线”、联合监督覆盖“面”、数字监督构建“体”。通过守好点、连好线、统好面、构好体,支撑起纵向到底、点线结合、覆盖全域的立体化监督模式。

一是政治监督把握“向”。政治监督解决的是大脑问题,“国企姓党”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国有企业具有鲜明的红色属性、政治属性。国有企业的政治监督,就是要强化党“把方向”领导作用,保障国有企业行驶在正确航道。在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之间,要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发挥。重点监督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落实合资企业党建进章程,落实党委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前置研究讨论的制度机制,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统一,确保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特别要重视对同级党委、“一把手”的监督,约束权力的边界,确保党的领导是集体意志的体现,保障公权力为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以贯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实现政治、纪法、社会效果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准确甄别政治问题;坚持透过业务看政治,防止政治监督空化、虚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牢纪检监察监督的正确方向[2]。

二是下沉监督穿透“点”。这个是“手术刀式”的靶向治疗。首先是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下沉调研。从宏观层面了解行业特点、业务模式、管控模式和商业模式,从宏观层面,找控制漏洞、执行的一致性;从微观层面,参加业务会议、回顾以前的问题、了解工作作风,做到问题心中有数。根据问题深入线上、线下业务流程中看管理、看制度、看监督、看责任。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结合本企业、本领域生产经营特点,盯紧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选择廉洁风险高的领域或问题多发环节开展“解剖式”“点穴式”监督检查、专项治理、机动式巡视巡察,不断提高监督精度。深入业务制度流程,进行穿行检查,从业务穿透到流程、工厂穿透到班组、部门穿透到岗位、营销穿透到店头,通过穿透点,分析“病理”,来检验业务链条是不是环环相扣,看看基本面是不是存在共性问题,分析病理做到早日切割。

三是职能监督抓住“线”。强身健体,在于每个系统能够健康运行。系统的个别问题,在强大的系统功能下能够自愈。所以,各职能部门分管各业务领域,每个领域就是一条战线。这条战线最核心的主动权,在于职能部门作为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分管的领域具有先天的监督优势,即熟悉业务的专业性,对整个业务链条的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具有控制权。职能部门监督不如纪检监察部门专责监督专业深入,但是从制度流程整个业务线上梳理关键控制点,职能部门具有主动优势。职能部门的监督核心,还是在于梳理本领域的制度流程,把业务流程清晰化、责任明确化,实现闭环管理、可追溯性管理。通过职能部门梳理本系统的审批权、人事权、采购权、财务资金权等核心控制点,抓住主线条,建立内控,这样每个系统的防疫能力才能内生强大。

四是联合监督覆盖“面”。一个系统、战线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基本面出现了问题才是无药可救。一个企业的监督,如果整个生态出现问题,整个风气出现问题才是覆灭式灾难。联合监督的意义在于,要强化各系统之间的沟通,不能让每个系统处于自我封闭式管理,缺乏横向的监督制约。在企业中,整合纪检监察、审计、巡察、财务、工程项目和职工民主监督等资源,将党委主体监督与纪委专责监督、职能监督、业务监督、群众监督等结合起来,不断强化监督合力,使监督融入业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监督不留死角,建立健全专职监督部门“计划任务共定、工作任务共施、重大问题共诊、信息通报共享、整改问责共施、人才队伍共建”的工作机制。要坚决打破各类监督壁垒,打通统筹衔接的断点、堵点、盲点。创新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方法路径。积极推进纪审组合、巡审组合、纪财法组合等灵活多样的监督协作模式,因事因时调整组合衔接方式。要久久为功,推动监督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常态长效的新阶段,实现各类监督职责的再强化、监督力量的再融合、监督效果的再提升[3]。

五是数字监督构建“体”。数字赋能,推动监督立体化。通过多维数据可以立体展现各个业务系统,并进行比对分析异常点及走势预测。纪检监察工作要跟上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要求,融入企业大数据的管理中心。组建一支懂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善于从大数据发现问题的智慧化纪检监察队伍;参与大数据建设,通过日常积累,储备内部投入产出、银行流水、黑名单共享、标杆数据共享、风险领域内部企业的账务往来等信息,建立废旧物资、备件、零部件等重点管控领域数据库,形成数据谷和数据湖;利用数据模拟,精准堵漏洞,提高监督质量。同时理解大数据,为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分析管理漏洞、制度可行性等,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守护数字领域,从人员、应用、设备、网络、数据等多层次安全收集、安全储存、安全使用、安全管理,保护企业数据主权构筑零信任环境的企业安全边界。这些监督背后需要强大的组织后盾,建设三支队伍将是监督的重要保障。一是具有理论水平、策划能力和业务把关能力的管理层;二是具有执纪问责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层;三是具有在财务、干部、采购研发等横向业务支持层。要加强对纪检监察队伍的关心和关爱,一方面丰富纪检监察专职队伍业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由于执纪问责工作的技术性很强,培养一个高质量执纪人员需要时间和实践锻炼,在纪检监察体系内需要有种子选手,技术层保持相对稳定,在职业生涯上要拉长,除了行政职务外,要大力拓展丰富专业成长路线,可考虑设立多层次的主任师、高级主任师、首席师等[4]。

四、结语

上述“一向四维”模式,只是从监督的特点突出监督的侧重点,并不是说各种监督模式就是独立且固定的。职能监督也可以穿透点,下沉监督也可以带动面,联合监督也可以聚焦一个点,数字化监督,更可以灵活地转化点、线、面的多维空间。而这一系列的监督,都是建立在国有企业对管理科学日益重视、日益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国有企业监督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根本在于保障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日益系统化的监督与日益科学化的管理相互嵌入和渗透。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国有企业监督
攀枝花纪检监察院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地
《四川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程(试行)》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纪检监察工作也要“高质量”——安康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5年探索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做人要实”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