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男 泰安市中医医院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在新时代视域下下,我国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地区的群众经常进行各种活动,如综合阅读、广场舞等,但有些活动仅限于城市地区,在农村尚未完全普及。可见,在此背景下,在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以多种方式促进其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公民的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作为基层文化事业部的员工,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领域的工作,成为当下基层文化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只有充分融合群众文化需求,才能有效提高发展效率。
对社会群众精神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因此,和谐社会构建必须要紧紧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核心,而关键是做好群众文化领域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不同于经济和政治,它包括一个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和一些精神生活的附属品,是一个内涵广泛、人文气息浓厚的概念。为文化建立一个非常精确的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群众文化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内容也很丰富。群众文化之所以是群众文化,是因为它有相当大的群众基础,它的范围很广,不仅会触及千家万户,而且还可以在某些既定的场合进行。它的内容非常丰富,群众不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加入志同道合的人。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死板的日程安排,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对不同文化的需求。群众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内容足够丰富,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需要,又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众文化是指群众为提高文化水平而进行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的总称[1]。
中国政府是为群众服务的政府,维护广大群众的真正利益是必要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搭建群众与政府良好沟通平台的重要方式。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组织形式,是对历史文化活动的进一步传承和延续,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群众的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更好地增强群众的吸引力,丰富群众的生活和精神。
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开展,有助于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另一方面,通过有序组织文化活动,着力体现层次和特色,更加全面地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增强群众积极参与国家政策的实施,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管理效率。在丰富群众文化的同时,要兼顾城乡合作的方式,使这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得以长久保存,也有利于本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形势非常好。因此,在这个时候为群众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是全民共享国家成就的重要体现。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它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步,又能使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文化活动也能让普通人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让文化得以传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世界也可以了解我们的文化,实现群众和民族文化保护,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基础[2]。
近年来,群众文化活动有所发展,社会对文化活动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来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在文化活动中渗透先进知识和传统文化内容,进而有效提升社会群众对文化活动开展的满意度。但是虽然我国在策划、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有关部门没有认识到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没有把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没有长远规划,基础设施配置不完善,从而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的效率。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实现对群众力量的有效激发,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缺乏多种形式,缺乏强烈的特色,不利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不断发展。此外,大多数群众文化是公益的,少量财政拨款只能支持单位的基本业务,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舞蹈、曲艺、书画等,由于资金紧缺,无力聘请专业人才进行辅导,难以对民众的文化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如果没有额外的财务费用,基层文化的发展将很困难。
在丰富群众文化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是群众文化发展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要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也决定了群众文化的建设。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足够雄厚、稳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只有满足了群众的物质需求,才能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对于物质基础不充足的社会群众,首先需要注重的是对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满足他们物质基础,提高生活质量后,在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只有当大家的经济水平提高了,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去追求精神文化需求。在此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人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活动场地就在自家门口,要定期在小区附近组织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戏曲、舞蹈、绘画、书法、棋牌等。此外,还应为部分青少年组织积极的文化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开展体育教育,增强他们的集体合作精神,在欢乐时光中健康成长。当然,不仅要强身健体,还要丰富他们的思想和思想,所以要建设一些文化活动的聚集地,比如少年宫、图书馆等。这些活动的关键前提是加大居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这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文化工作者要尽最大努力深入群众生活,更好地服务群众[3]。
文化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不能仅仅依靠群众的力量,更要鼓励社会各界文化人士积极参与文化宣传活动,千方百计将所获得的文化知识传授给群众。比如草根明星可以通过组织歌舞表演、相声小品等方式渗透群众,彻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今天,文化人物处境有些微妙,有些人没做什么却受到舆论的高度评价,有些人虽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鲜为人知。因此,文化工作者必须融入群众文化。这样,既可以增加公众对文化人物的认可,又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人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由于时代的变迁,不仅在音乐、舞蹈、文艺、体育等活动中群众组织参加的实践越来越多,群众文化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从各种文化活动中提取一些关键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推广,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才能弥补一些短板,实现多方面、多层次丰富群众文化的工作。其中补短板是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组织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开展补短板工作。虽然政府的文化支持力度很大,一些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也逐渐丰富起来,但这些文化项目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足以完成丰富群众文化的重任。新时代视域下,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变化,再就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需要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和策划时,凸显区域特色,以更好地提升公众参与度。因此,相关部门要牵头发布项目,紧密结合政治诉求等,做好基层调研,通过这些活动深入挖掘基层群众的需求。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大学校园、走进乡村,倾听他们的声音,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典型、弘扬正能量,从身边的小事引导和跟踪宣传,建立沟通机制,通过意见箱、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更多文化活动信息,策划主题、内容等,重点选拔高素质人才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系列特色服务等,全面提升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因此,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提高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活动形式,积极寻找新的表演和宣传形式。例如,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可以积极吸收专业文艺团体和文化人物的参与,加强文化活动团体建设,有关部门还可以聘请专业导师对策划者和组织者进行指导[4]。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基本的自信,其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共识,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文化自信其次是更广泛的自信,文化渗透在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政治和经济与普通人的生活相距较远,那么文化几乎影响着每个普通人的行为。再者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在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不能低估民族文化的魅力,更要弘扬民族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其优秀内核虽然没变,但也可以换上新时代的新装进入了年轻人的视野[5]。因此,我们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实施合理的文化传承,极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地域特点,进一步开发文化活动资源,要不断研究区域特色资源,结合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等,结合群众需求,打造系列品牌活动策划,向社会推出各类文化专题果冻,全面提升文化影响力,提高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文化自信。在群众的生活中,精神生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之后,对于精神的追求越来越深入,而群众文化是满足精神追求的重要基础。高尚的群众文化可以使人受到积极的影响,同样垃圾文化可以导致群众变得越来越消极。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可以融入人心,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注重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为我国的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新时代视域下下,在丰富群众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文化二字。而应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入手,推动群众活动逐步常态化、正规化和多元化发展。首先,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首先要有正确的文化意识。如果基本的文化观念是错误的,就谈不上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和组织者在任何时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群众文化活动也是如此。其次,加强群众思想素质建设。全国各地的文化中心要增加专题讲座的数量,还要注意讲课的质量。例如,定期组织环保与立法专题讲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群众文化活动做出贡献。最后,要认识到的是群众文化的推广和发展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好的,都值得进行推广[6]。在这方面,相关机构要发挥引领潮流,向群众普及相关知识,发挥积极精神引导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工作人员平时还要注意向群众普及文化艺术知识,促进社会群众艺术感知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让群众学会判断、体验和欣赏文化艺术,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7]。此外,要提高关注度,加强部门间联系。在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统筹规划,明确具体组织部门,建立网格层级,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同时,要加强活动宣传,要加强制度建设,对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具体规则等,加强控制和监督,确保文化活动的举办组织有序[8]。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技术出现,群众文化活动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传播,吸引群众关注,从而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基层文化站是连接普通民众的节点。而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时,基层文化站间隔时间,难以对社会群众精神需求进行满足。要改变这种状况,基层文化站建设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加以重视,需要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配备相关文化专业人才,利用互联网等自媒体平台,打造独特的地域文化模式。并且,针对区域历史元素和风土人情,需要加以深入挖掘,以此为举办生态化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加强数字文化中心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以群体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构建数字文化中心建设,进而为社会群众提供特色文化服务,促进群众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时,数字文化中心需要打通群众文化线上线下服务,提高公众对文化活动的了解[9]。例如,举办网络微视频比赛,实现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互联网直播宣传,提高公众群众文化意识,促进群众文化顺利开展。但是当今是电子信息时代,传统文化活动传播速度太慢。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的发展,在互联网上发布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视频和内容,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知名度,而互联网和多媒体能够有效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支持。
新时代新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变,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但要认识到的是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要根据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精心设计,不断完善制度,丰富内容,以更好地履行其职能,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和思想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