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核心素养,彰显历史坐标

2022-12-17 03:19吴汉良
教育界·A 2022年30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同时需要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借此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以及历史文化感知深度的有效增加。基于此,文章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借助历史时空观念进行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历史课堂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学生历史学习效能的全面提升。

【關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吴汉良(1968—),男,福建省平和第五中学。

结合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分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正确应用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认知不足与行动偏差,而且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做到在历史课堂上科学构建时空框架。一方面,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限[1];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时空观念的构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加以应用[2]。

一、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教师对于如何构建时空框架存在一定的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在历史教学中难以将时间线进行整合。第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为学生展示历史地图,从而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对时空观念的认知深度。第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历史事件的发展无法进行有效的关联,以至于在构建时空框架的时候难以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从而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和进步。第四,部分教师在应用时空观念并构建时空框架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实现对“大时空”的梳理与建设,从而限制了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发散,影响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历史时空观念

(一)基于时间轴实现时空框架的构建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构建时间轴,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初中历史教材中相关历史事件的有效关联与梳理,借此让学生在解读时间轴的基础上了解到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以及不同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走出片面性了解历史知识的误区,实现学生历史知识综合性解读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时间轴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将不同的历史事件有效地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框架。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该知识内容的线索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难。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应用时间轴进行课堂教学,借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教师可以将时间轴设计为“1939年9月,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仅几个月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但是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直接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加入反法西斯国家行列[3]—1942年7月,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抵抗,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录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攻克柏林指日可待—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4]—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教师展示这一时间轴,能够让学生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有效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脉络以及转折点有哪些,这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提炼重点知识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和指导意义。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时间轴的设计实现对时空框架的有效构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合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很多教师都听说过“左图右史”,所谓“左图右史”,主要指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讲授,还需要结合历史地图的应用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网络。而且,在历史地图的作用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不同地域空间,这对于拓宽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如教师在教学关于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地图的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此,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组表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样貌的历史地图,然后再为学生展示一组表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40多年之后的样貌的历史地图。同时,教师在针对改革开放这一内容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基于这两组历史地图实现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结合个人的想象对这两组历史地图进行前后对比,从而会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所带来的重要帮助。

(三)根据历史主线明确历史时空关联

1.基于时间主线的教学

特定的历史事件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基于时间主线,确立一个大主题,并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影响。

如教师在教学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学之前确立一个大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大主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且要结合时间主线来引导学生对历史时空的关联性进行探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先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清政府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又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随后还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接下来,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战争背景下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重点讲解,从而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战争背景下,清政府都与列强签订了什么条约、达成了什么协议。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将教学重点引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紧接着,教师还可以从“反抗、运动与革命”的角度入手,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为关键节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让学生认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并且,教师可以基于时间主线对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认识二者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教师基于时间主线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历史时空观念构建以及历史事件关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两部分内容:第一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第二,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基于人物主线的教学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因此历史人物对于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应用历史人物这一重点教学素材,将之融入历史时空观念的构建当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如教师在帮助学生了解毛泽东这一人物的时候,可以先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讲解,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了解毛泽东在青年时期确立的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然后,教师可以将目光投向八七会议,为学生讲解毛泽东在八七会议提出的“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为学生讲解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从中认识毛泽东的领导能力以及革命气度。紧接着,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毛泽东对革命的贡献。

教师基于人物主线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不同的历史事件有机地串联起来,同时可以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进行呼应式的分析与解读,这对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以及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合历史的交集帮助学生树立“大时空”意识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分析,会发现世界历史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念的时候,需要结合历史时空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树立“大时空”意识,借此来实现学生对历史时空交集特征的有效认识。基于此,能够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参与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基于教师帮助其树立的“大时空”意识实现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如教师教学国际格局的演变的有关知识时,可以结合冷战为学生构建时间与空间的架构。而且,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历史时间与空间的走向实现对学生“大时空”意识的有效培养和引导。首先,教师可以以冷战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最终确定下来。但是,两极格局并未囊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始终处于两个竞争集团之外。其次,教师可以跨越空间,带领学生关注同一时期的我国。如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1971年7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再次,教师可以深入构建时间与空间的架构,为学生讲解“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的有关知识。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大时空”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特点以及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等问题。

由此可见,教师在基于“大时空”观念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将冷战作为“大时空”,然后在其中插入不同的知识板块,能够让学生在这一大主题下实现对小主题的有效学习与解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学习思路,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有效利用历史教材的基础上,融入时空观念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另外,教师要在实践中创新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从而有效地顺应时代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延香.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析:以“溝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2(01):55-57.

[2]王理增.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94-95.

[3]吕玲.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1(A2):142-144.

[4]王锦秋.深度·信度·温度: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24):19-21.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