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课外大联动阅读能力节节高

2022-12-17 13:33:56李子贤
家长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文本

□李子贤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孩子眼中的考核难点。尤其是阅读方面,让家长与孩子都直呼:“得分难,提分更难!”

众所周知,想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增加阅读量,然而,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效果较慢。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我觉得家长应从选择书籍、阅读思考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三方面下手,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联动”,从而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

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在阅读提分这件事上,不少家长可谓“操碎了心”——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量,家长一摞一摞地给孩子买课外书;为了让孩子多积累,家长天天监督孩子定时定量地进行课外阅读。然而,阅读量提高了,阅读时间增加了,孩子的阅读成绩却没有明显起色,甚至还可能出现倒退,这种情况让家长又急又愁,不知如何是好。

付出了很多努力,孩子却没有取得进步,究其根本,是因为在阅读辅导的第一步,有些家长就走错了方向。阅读辅导的第一步,是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然而,很多家长为孩子购置了五花八门的图书,却没有考虑这些书籍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段,是否符合孩子的阅读特点,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没有积极作用。在家长会上,当我询问家长依照什么标准给孩子购买课外书时,有的家长说“没有标准”,有的家长说“在网上随便查的推荐书目,根据书单买”,还有家长说“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这种选择课外书的方式没有做到“对症下药”。试想,如果孩子的阅读短板是散文,家长却给孩子购置了许多科幻小说,虽然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可一到考试看到试卷上的散文,依然会“傻眼”,阅读成绩当然难以提高。因此,家庭阅读辅导的第一步,不是给孩子选了多少书,而是有没有给孩子选对书。

想要让孩子通过课外阅读短时间内提升课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家长应根据孩子所学的内容及短板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比如,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块奶酪》等童话故事,家长就可以为孩子选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类书籍,让孩子以课外促课内,通过阅读课外童话,提高对童话的认识,形成系统化的理解方法。再比如,家长发现小说是孩子的阅读短板,可以为孩子购买《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野性的呼唤》等符合孩子年龄段的小说,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找到科学方法,提升理解能力。

因此,想要让孩子的阅读能力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不妨从课内教学与孩子本身的薄弱环节出发,做到选对的书、选合适的书。

细化课外阅读过程

小学五年级的雨泽同学考完试后兴冲冲地告诉妈妈:“妈妈,这次的课外阅读考了《西游记》中的内容。”妈妈听完儿子的话感到特别高兴,因为就在不久前,雨泽在她的监督之下读完了整本的《西游记》。雨泽平时的课外阅读题一向答得不好,这一次阅读的文本是他读过的,于是妈妈相信儿子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谁料,试卷发下来后,母子俩都傻了眼——在课外阅读这一项上,雨泽依然失分严重,甚至与平时并无两样。

雨泽同学的故事绝非个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读了很多课外书籍,甚至在考试中遇到了自己读过的文章,可是阅读成绩依然没有提升。这种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学生虽然读了书,但是却没有“读懂书”。

在辅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保量不保质,也就是关注阅读结果、忽略阅读过程。部分家长认为,给孩子选好适宜的书,并且监督孩子完成阅读就算是完成了辅导任务。其实,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对阅读文本的内容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种阅读便是“无效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因此,家长应在辅导过程中细化孩子的阅读过程,让孩子通过课外阅读培养与发展思维能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展开“亲子共读”,在阅读中多和孩子“停一停”“问一问”。当读到具有深意或者文笔优美的重要段落时,家长应引导孩子关注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提问与探讨的方式,促进孩子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家长还可以根据语文阅读题型来设计提问。例如,家长可以多问一问孩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个动词好在哪里?”“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希望通过这段心理描写表达什么情感?”……孩子思考这些问题时,其实就相当于做了一篇“小阅读”,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养成,还有利于让孩子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解读,让每本书的阅读都“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效果。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阅读题目难度并不大,学生失分严重,除了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将文章读懂读透。不少学生在阅读中“顾后不顾前”“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读到后面却忘了前面。阅读理解是一个综合思考的过程,不少题目都对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有所考查,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就要从文章的全局入手,不放过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

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本中的重点句段进行圈点勾画。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文章中画出承上启下、推动故事发展的重点段落,也可以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勾画出自己欣赏的词句进行知识积累。当孩子在阅读中产生疑问时,家长要建议孩子及时用笔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去阅读能收获更为深刻的阅读成果。

一些家长害怕孩子“乱涂乱画”会破坏图书,其实,圈点勾画是一种帮助孩子在阅读中关注重点、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想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方面面,首先要为孩子选一本适宜的好书,其次要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深入思考,最后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这三点,相信孩子的阅读成绩一定会得到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文本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