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县幼儿园 张晶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初步了解知识,为小学学习打好基础。但是目前部分幼儿园教育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后期的成长。而幼儿园教育与生活关系密切,且使用的生活素材也更便于幼儿理解,可增强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并且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那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幼儿园要如何利用生活化课程去除小学化倾向就成为重点问题。基于此,笔者简要分析几点去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生活化课程设计和应用措施,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和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生活就是教育最好的素材,且此时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受直觉影响,他们的思维普遍具有原始性和表面性,主要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到表象的。而教师如果在这个阶段使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采取课堂教学、使用教材等形式,并且接近小学教育内容和特点,可能会导致幼儿难以高效、高质量地吸收知识。但是生活中很多素材都比较具体、直接、形象,还有一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应该生活化,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要去除小学化倾向。简单来说,就是要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素材,发现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并且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可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是有幼儿园教育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设计教学课程,且注意内容要有教育意义,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和思维习惯,不宜小学化。在幼儿阶段占据注意优势地位的是无意注意,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从这一点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生活化课程。例如,设计游戏活动吸引幼儿注意力,促使幼儿主动学习、获取经验。教师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不代表“不作为”,不是没有目标地放任幼儿,而是要从生活中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设计课程,对生活素材合理提炼,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结合,并且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这也可以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
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体现在幼儿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需要教师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并且利用生活实际帮助幼儿获取、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逐渐过渡,而不是直接接受小学化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节日对幼儿实施教育。教师可以组织与各种节日主题相符的活动,与幼儿讨论节日的由来、节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等,利用情境增加幼儿对节日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的植物角,让幼儿观察青菜的生长变化等。生活中有很多素材都适合幼儿园课程教育,适合用来开发幼儿课程,教师要利用好生活素材开发生活化课程内容,避免机械化的重复日常生活,这是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主要措施之一,而且还可以开发新课程,在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同时,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教育在去小学化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生活化课程内容,还要注意幼儿学习活动的生活化,使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且教师与幼儿之间要处于平等地位,这样便于教师利用对话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园课程要具有多样性以及灵活性,教师如果单一地通过讲解向幼儿传授知识,那么就会呈现明显的小学化特点,不利于提升教育效果,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采取对话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更便于幼儿接受,且幼儿的思维以及情感也能随之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有利于发掘幼儿在学习方面的主体性。
教师要想真正实现幼儿学习活动的生活化,就需要将课程与幼儿的生活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结合。例如,游戏对幼儿有独特的吸引力,不需要后天的特殊培养,并且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可将游戏、学习课程以及生活结合起来,利用游戏进行教学,传授知识,并且使幼儿掌握生活化的学习方式,赋予幼儿生活教育的意义。教师将幼儿学习的技能以及知识等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将它们还原为经验,这样的方法比较适合幼儿学习。与此同时,在游戏化的生活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模拟生活场景,这有利于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直接获取生活经验,对生活产生自己的感悟。在利用生活化课程去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践中,教师要尽量采取游戏化方式进行教学,使幼儿在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改变幼儿的被动学习方式,使他们主动学习,并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利用生活化课程去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需要教师挖掘生活中的课程素材,为幼儿设计生活特点鲜明的课程以及活动,在符合幼儿教育规律以及幼儿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并且掌握生活技能。首先,教师要挖掘幼儿生活中的素材。课程源自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的内容,与幼儿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例如,教师以“春天”为主题设计活动时,需要对主题展开全面分析。这个题材与幼儿的生活贴近且资源丰富,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促使幼儿积极探索春天的魅力。抽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野菜花、桃花、小蜜蜂……这些都可以成为生活化的课程资源,便于幼儿园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且因为内容与生活贴近,可激发幼儿兴趣。同时,在去小学化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针对幼儿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进行培养,激发幼儿对生活事物的好奇心,从而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例如,幼儿可以挖野菜、观察柳树发芽并用绘画记录等,这有利于加强幼儿对春天的感知,与春天形成良好互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其次,从生活中挖掘的课程素材要与幼儿的生活贴近,并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幼儿对这些内容感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投入。因此,教师选择的生活素材要与幼儿生活存在密切关系,并且要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教师向幼儿提问:“餐点时间如何保证每一位幼儿都有一份餐点?今天游戏分组时哪一组的小朋友多,哪一组的小朋友少?山洞大小确定后,几辆车可以同时通过……”只有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有关,才能较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对生活化课程产生探索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将幼儿所关注的生活内容作为课程素材。幼儿自主探索发现的世界、求得的知识才是真实存在的知识。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的引导者,要善于观察幼儿,捕捉他们对感兴趣的方面,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将生活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生活中感受课程内容,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学会知识。在生活中,很多在成年人看来非常正常的现象在幼儿的眼中都非常有趣,教师要抓住幼儿关注的内容,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进而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充分挖掘生活素材便于提高生活化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合理性,可实现去小学化倾向的教学目标。
在去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教学中应用生活化课程,可以组织多元化、生活化的活动,丰富幼儿生活和活动形式,并使他们在生活化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组织集体教育。以数学教学内容为例,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生活化活动,并且注意规避小学化的教学方法。数学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它的精确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较为突出。因此,教师在幼儿的数学教育中需要考虑知识点的连贯性以及系统性,保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学。集体教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可组织幼儿观察数学材料,并积极思考、尝试操作,使幼儿发现数学存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数量关系,并将知识内化吸收。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按数取物”的活动,结合幼儿的数学水平和思维水平准备材料。第一,根据卡片上的物体数量取出对应的实物数量;第二,按照卡片上标记的圆点数量取对应的实物。具体的活动形式有很多种,只要教师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且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可保证生活化活动的有效性。其次,设计合理的日常活动与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需要将教育内容融于游戏中。这是因为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教师以生活化活动去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时,可以利用游戏展示抽象化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幼儿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分糖果的游戏,假设一只小兔子来到熊宝宝家做客,熊妈妈负责分糖果,有两种不同的糖果,一共有6 颗,按照类别和数量摆放,分别分给小兔子和熊宝宝。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对数量、分配有一定认知,并且能按照类型分类。教师在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选择的游戏内容也要与幼儿的年龄相符,主要以有情节的、直观的游戏活动为主,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其中比较常用的游戏类型有情景游戏、益智游戏以及竞赛性游戏等。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然地开展教育。例如,在午餐时间由幼儿负责分发餐具、食物,在户外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规定数量排队、组成圆形等。很多实践内容都非常适合应用在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中,并借助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去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在具体的生活化课程活动形式上,教师也要不拘一格,将不同的活动形式科学组合,提升生活化课程价值。首先,教师可以将集体活动与分组活动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集体教学、游戏等形式组织幼儿学习,还可以从幼儿的能力、个性化成长需求出发,设计科学的分组活动,促进不同性格、不同层次幼儿的共同成长,并且可以利用小组活动的巩固集体活动时所学知识,同时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应用特点。其次,可以将有计划的活动形式与随机活动形式合理结合。除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师还需要注意在教育活动中抓住机会,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例如,开展户外游戏时,教师可以借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自然教育,增加幼儿对安全和大自然的了解;同时,在游戏时也要讲清规则,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多元化的生活化课程素材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合理应用生活化课程,提升活动价值。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评价比较倾向于对结果的评价,教师普遍通过等级、成绩等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发生很大变化,对幼儿的评价也需要从单一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到多元化方向,使评价更加全面、系统,保证评价的完整性,即从人际交往、身体运动、空间认知、自我认知等角度对幼儿进行综合培养,并实施全面评价。以上方面的发展需要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有利于强化培养效果。由此可见,生活化课程在幼儿的学习以及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多元化的评价及标准不是长期不变的,而是随着教育内容、不同的活动类型以及不同阶段的幼儿进行变化和优化的,它能保证评价符合幼儿成长与发展,并且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为了保证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评价的真实性、全面性,教师需要将评价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关注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核心展开评价,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评价幼儿,了解幼儿运动、认知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的课程评价不是要给予幼儿最终的分数、等级,而是通过评价发现问题,了解幼儿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领域遇到的问题,将幼儿教育的过程性以及多元性有机统一,同时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幼儿的成长,并且有效去除课程评价的小学化倾向,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生活化的幼儿评价融入生活技能评价,即幼儿的穿衣技能、吃饭技能、系鞋带技能等,重视幼儿生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突出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特点,做到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去除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小化学倾向,体现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并保证幼儿园教育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
生活化课程符合新时期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规律,尤其是利用生活化课程去除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具有显著效果,能避免幼儿提前接受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方式以及评价等,有利于幼儿的自然成长和发展。为了实现生活化课程,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幼儿学习活动方式生活化,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幼儿园课程素材,并且重视课程评价的生活化,使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掌握生活技能,帮助幼儿逐步发展,做有质量的幼儿教育,消除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对幼儿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