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12-17 06:00:4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第二初级中学
天津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初中语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第二初级中学 陈 海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导学案”引领下的全新育人策略,其重在通过对“学案”的作用发挥,让学生在更为明晰、精准、丰富的教学引导下,根据自身认知发展所需,以及知识学习要求,按照预设流程开展自主学习、深度探究、实践应用。初中语文具有显著的人文化、工具性特性,因而其教与学的开展更应以切实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导向,来助推学生的认知发展、素养塑造。而通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开展语文学习,获得认知发展,则利于行课改理念的践行,也更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通过对“学案”的利用,以及其“导学”作用的发挥,可使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要点等,得到精准化、精细性呈现,为学生在更为科学的认知引导下开展知识学习提供坚实保证,来促进其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与精准掌控。因此,结合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现状,教师应以充分发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铺垫,来做好对“学案”的构建、开发、设计,将其与教学中的关键内容、重点知识有机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中开展自学、探究、体验、实践,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实效,以更好助推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完备意识形成。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主要指以基本教学内容、关键教学目标为统领,将教学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开展的活动、构建的项目,编制为具有针对性、探究性、引导性的“学案”,并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学案”的助推,引领学生结合“学案”中呈现的思路、流程、模式开展自主学习、深度探究,使教与学的开展,被迁移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案”驱动领域的育人模式。而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中,“学案”始终是核心与关键,其设计的精准度、精细化、精确性,则是确保其在教与学中作用得以切实发挥的关键所在。同时,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则应充分关注学情,加强对教材、课标的研究,将其作为“学案”构建的重要依托,使“学案”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项任务、每一类活动更具针对性与引导性,来促使学生在问题的解析、认知的深化中开展知识学习,获得认知提升。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学案”的构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功能得以彰显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落实“学案”设计中,应加强对新课程思想、新课改理念、新课标要求的深度解析,并将建构主义思想,“以生为本”思想等迁移至“学案”的编制与构建。而教师通过对“学案”构建科学理论的学习、吸纳、借鉴,则可为“学案”设计提供更为科学、精准、合理的思想支撑,来确保“学案”中问题、活动的针对性,使“学案”真正成为引领学生认知发展的工具,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在科学理论的引领下,不同教学内容指导中所运用的“学案”,也会彰显出更强的差异性、延展性、发散性特性,其不仅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全面遵从,更是引领初中语文教学高效推进的坚实保证。此外,在明确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构建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学案”设计,并将其作为全新教学模式尝试的工具,必然对学生认知发展,以及教与学的质量提升,有着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

三、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在需要与学案、教案的差异剖析

语文是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引领学生思维、理解能力提升,以及内在涵养、人文积淀丰富的工具。其显著的工具性、人文性特性,使其教与学的开展,必然离不开科学的教学工具驱动。而通过对“学案”与“教案”差异的分析,则可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而指明方向,且更利于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在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得以高效落实的科学途径与全新模式探索,成为广大师生所关注的核心议题。而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生认知积淀的日渐丰富,以致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与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认知诉求,教师更应在丰富且高效的教学模式研究上寻求突破。这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则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同时,由于初中涉及的词汇量更大、阅读量更多,且不同学生认知差异的进一步显现,必然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证。由此可见,通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来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与缺憾,让学生在自主化认知体验中更好提升发展自我,则更利于满足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

(二)学案、教案的差异剖析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关键,做好对“学案”的构建,能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带来积极作用。而与传统的“教案”相比,“学案”的运用实效更为显著,且优势更加明显。一是在目的上,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指导,而教案则为教师上好课做了准备;二是在性质上,学案重在以学生为中心,来凸显教学的互动性、开放性;教案则以教师为中心,且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封闭性;三是在角色上,学案注重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而教案则注重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四是在表达上,学案界面亲近,表达生动活泼,口语使用更多;而教案则界面规整,书面语使用较多。通过对两者的差异剖析发现,以“学案”为统领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更具现实意义。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受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驱使,初中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必然更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天性也会得到释放,势必更利于其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借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落实初中语文教学指导与设计时,必须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引思为重点的原则,来确保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作用高效彰显。

(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教师在“学案”目标、要求、任务等确定时,必须借助多种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实情,并以此为参考,在对照教材、关联生活、借助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学案”构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落实,更好作用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动脑思考、动耳倾听、动口表达,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深度融入课堂搭建平台。

(二)以教师为主导原则

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策略等,以最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方式置于“学案”领域,并借助“学案”的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开展课前预习、课内自学、课后巩固。而在这一系列教学项目落实中,教师应始终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避免“强制灌输”“直接讲授”,以确保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高效落实。

(三)以引思为重点原则

教师应将教学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关键内容等,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其在全方位、多元化的思维训练中,获得语文思维品质的培育。来确保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引思”作用凸显,使“学案”成为促进学生探索、体验、实践的认知工具,来激活其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为学生的完备认知体系建构而助力。

五、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一)可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更为注重“学案”与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其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要,且可使每一项教学任务的设计与落实,紧密关联教情、学情,充分考虑教法、学法。由于其引导思路更加明晰,加之运用的灵活性更强,势必会对教学效率提高,有着积极影响。

(二)可更好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学生参与各领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然会得到进一步调动,其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目标,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而随着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的深入,其语文思维、理解、认知能力自然会实现提升。更利于学生质疑、探究、创新素养的培育,语文教学的开展,也会在学生的自主实践中而陷入良性循环。

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在落实“学案”设计时,必然会对每一项教学问题、任务、活动,以及所选用的资源、素材等,进行精挑细选、反复琢磨,其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而且更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满足。

(一)借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明确掌控学习思路

每一项语文教学任务的开展,都离不开精准的教学目标指引,更离不开明晰的学习思路助推。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使教学目标的预设更加精准、明确,学习思路的呈现更加严谨、科学。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教师应以充分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铺垫,将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需要培养的能力等,以辅助性自学任务的方式发布给学生。让其根据“学案”的指引,对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研判,来规避其漫无目的学习的局限。同时,通过“学案”的驱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必然会切实增强,自然更利于其语文思维与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开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学案,来确立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通过自读,感知作者笔下的多彩童年生活;2.品味文中的精准、生动、传神语言运用;3.掌握作者兼容于叙事中的景物描写方法;4.获得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培养。通过这些任务的引领,让学生按照“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思路,开展自主学习,体悟作者蕴含课文中的思想与情感。让学生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驱使下,获得科学语文学习方法的逐步掌控。

(二)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解决问题意识强化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意识的培养。而教师在借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落实教学指导时,必须确保问题设计的科学性、精准度、延展性,使其紧密关联教学内容,并切实契合学生认知实际。在此基础上,将问题贯通至“学案”的全过程。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站在多元视觉、借助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阅读、写作、交际、表达。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真正地还给学生,于无声无息中强化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而且,面对各类“学案”问题的刺激,学生思维、理解的切入点必然会更加精准,其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化也会更加充分。例如,在开展《春》教学时,可以解析作者的描写手法为切入点,来设计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从哪些词可看出来?3.作者为什么不从最小的一草一木写起?4.为什么作业要在春草图描绘中穿插小孩活动的画面?以借助这些问题助推学生自主开展对课文的阅读与解析,来促进其问题解决意识的强化。

(三)依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重塑

为了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切实兼顾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师在落实“学案”设计中,应尽量凸显其差异性、层次性、延展性、开放性,以借此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好铺垫。同时,在学生运用“学案”开展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为其提供一些丰富且科学的指引,并对学生探究与体验中存在的困惑、缺憾、问题等提供必要性干预,来引领师生、生生的合作与研讨,以更好促进学生的思辨、探究、实践素养提升,使学生的认知发展,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而转变,此外,还可在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认知项目中及时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案”的助推下,借助多种方式开展对自身认知缺憾的弥补,为其写作、表达、交际等语文素养培育提供保障。例如,在开展《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可围绕学习重点,组织学生根据“学案”来探究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性、心理,来理解课文主题思想。而在完成课内学习后,则可引导学生继续借助“学案”阅读莫泊桑的其他短篇小说,以进一步丰富其认知积累,来助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塑造。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既是对新课改思想理念的深度诠释,又无限契合了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且更是对学生身心特性与认知规律的深度遵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会带来诸多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时,应以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研判,将两者作为“学案”设计的重要参考。就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关键知识,以及学生所学发展的基本能力、重要品质等,以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迁移至“学案”,以据此落实“导学”。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与助推下,借助多种方式、利用多种途径、站在多元视觉开展语文知识学习,获得内在涵养塑造。最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向着高质量、深层次领域而迈进,并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塑造而铺路。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