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

2022-12-17 06:00:41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田小霞
天津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情感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 田小霞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情感表达,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教师通过阅读全面激发学生阅读情绪,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才能保障阅读教学与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这与现阶段语文教学要求一致。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阅读教学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将会影响学生语感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因而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为学生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加强阅读能力训练,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朗读的意义

(一)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发挥着明显的作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深入理解并认识文本内容,实现预期阅读目标。阅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作品内容同化与顺化的过程,以此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与自身知识体系融为一体。情感朗读也是学生全面内化作者情感的过程。

(二)情感朗读利于学生理性认知文本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分析,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从感性理解向理性认识升华的过程。作为素质教育起始阶段,小学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点。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情感朗读模式,有效组织阅读活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渐进入状态并提高自身语言水平。同时,通过阅读学生内化目标文字,将其进一步转化成自己可理解的内容以此完成表达,此种自我内化效率要比教师讲解高出很多。比如,在《荷花》一文的学习中,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育人目标并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生投入真情实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荷花的形象,赏析文中“有的……有的……”等排比句,从而深刻认知荷花形象,以此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时期是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手段的调整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角色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活动,积极表达内心想法。在反复表达中,学生自身语言表达水平也会得到提高,能深入感知文本内容。

(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感知与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文本内容,将自己的思维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监督,全面激发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与学习素材,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小学生年龄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活动,情感朗读模式则利于有效提高学生专注力。小学生的发声速度比认知速度慢一点。在情感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反复理解文本内容,全面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看雪》一文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章主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以此体会在“看雪”的日常行为中作者表达了深切的思念祖国的感情。因而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准确把握生字词,深入了解文章断句与节奏,学习阅读技巧,通过有效情感朗读进一步了解文本内容,充分把握文本目标知识点。

(四)学生思维认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有效情感朗读,可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认知水平。课堂上,阅读教学并非简单的教学活动,通过阅读文章内容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内容文质兼美,阅读文本内容时教师利用声音再现文本形象,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情感阅读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

(一)不重视情感朗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假若以死记硬背的模式开展学习,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感并深入了解文本内容。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意语文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因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没有及时创新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完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阅读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二)忽略了因材施教

班级每名学生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因材施教,深入研究并分析学生性格特点与实际学习能力,采取科学有效方式组织语文阅读活动,全面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全身心投入课文阅读。纵观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情况,虽然实施了一定的改革与升级,但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会使学生丧失创新意识与能力,无法融入情感实感阅读文本内容,此种情况下学生不能从作者角度体会其想要表达的感情。另外,假若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正确技巧,也会逐渐降低阅读积极性,阅读效率得不到提高。

(三)没有针对性设计阅读问题

阅读教学中,为了深入了解文本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朗读,课堂上针对文本内容有效设计问题并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促使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文本内容并更好地理解,以此找到问题答案。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问题设计,而是盲目讲课,最终影响学生课外理解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层含义,不能很好地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学生阅读积极性有待增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学生定期布置朗读任务,然而部分学生却无法专心完成任务,阅读积极性比较差。此种情况不利于带动其他学生有效阅读,无法充分体会情感朗读的作用。如晨读时,有的学生课文朗读不流畅,追求朗读速度且没有投入情感朗读文本内容,而且跟不上班级其他学生朗读节奏,使班级晨读规范与秩序性比较差,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充分体会情感朗读的意义,也不能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完成阅读任务。

(五)阅读教学方式太简单

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才会积极投入阅读活动,为自身朗读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现阶段,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简单,课堂阅读环境容易枯燥乏味。另外,在阅读课堂上教师指导方式简单,无法为学生构建良好阅读环境,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无法学到更多语文知识。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情感朗读有效性的提升建议

(一)基于丰富教学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重视情感朗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经验少的年轻教师可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把握课堂整体教学节奏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充足朗读时间。小学阶段,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不强,活泼好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且因其年龄小、生字储备量弱,因而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朗读,一方面,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生字,另一方面,还可引导学生带着情感朗读。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投入更多时间与心血,带领学生朗读,提高其认知度,引导学生投入情感朗读内容,加强语感培养。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积极学习新鲜事物,完善教学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加强阅读,学习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方法,保障阅读教学效率。

(二)积极引导学生朗读,加强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带着情感朗读课文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以此统一阅读教学的语感及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任务大而且时间有限,为了加强学生情感朗读培养,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地指导学生熟悉课文,提高其阅读能力。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富有情感地流畅朗读课文,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课前做好朗读预习,以此打好基础,保障朗读情感。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讲出自己内心感受,选用不同模式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语句回答教师问题。因部分句子意思只可意会,因而教师可先要求学生感悟,通过情感朗读回答心得,从而学会更多朗读技巧,投入情感朗读文本内容。最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白范读的意义,通过相互评价与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情感朗读水平。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朗读教学也非常重要,它能进一步改进并升级现有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以此增强情感朗读教学的丰富与合理性,确保学生以端正学习态度投入情感朗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增强朗读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保朗读内容的进度、深度与广度满足小学生自身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还要注意学生个性特点与差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三)合理创设阅读情境

每篇文章都有其相应的情感路线,教师备课时都会设计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学目标,利用阅读激发文本情感,便于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情感。所以,在课文朗读过程中,为了构建良好阅读环境,教师要有效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地阅读,大脑加工改造抽象语言文字下的生动情景,伴随语音流动增强音、像联系,因此学生深入了解文本语感,提高自身想象力。课堂上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个体优势的发挥,积极表达朗读中感受到的作业情感,扬长避短,带动其他学生体验文本情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另外,在课文背景的介绍过程中,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能积极表达内心感受,切身体会文本内容,这对自身阅读积极性的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四)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诞生了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利用网络,教师获得丰富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借助投影仪为学生播放生动立体的画面,以此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开展情感阅读。课堂上,教师构建生动直观的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对阅读的文本充满浓厚兴趣后,学生就会专心投入阅读活动。对学生的进步教师应给出适当的鼓励与表扬,以此确保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阅读。比如,在《山居秋暝》古诗课堂教学中,首先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山水田园类诗词描写风格,学生知道了该诗词是王维山水诗的佳作,全面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屏引导学生体会山中奇景,感受古诗中描写的清新幽丽的美景,再为学生播放朗读音频进一步优化学生情感体验,发挥想象力联想诗句内容。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分析诗句内容,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高洁情怀与向往理想的境界。再次,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诗人表达的情感与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并对比多媒体播放的朗读音频,以此为学生的朗读提供指导,全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为学生应用联想、想象能力分析诗词意境,朗读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最后,教师以电脑帮助学生整理文本内容,此时学生融入自身情感再次朗读。此种情况下,教师基于先进技术与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诗情画意的诗词氛围,激发学生朗读动力的同时便于学生深刻认识并了解所学内容,提高其朗读能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课堂。

(五)设计趣味性朗读活动加强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培养

众所周知,趣味性朗读活动的设计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规范与科学性的朗读教学指导,同时为学生设计根据趣味与体验性的活动,保障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朗读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朗读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在班级组织朗读比赛,每名学生有不同的朗读主题与形式,如个人朗读、集体朗读甚至朗读为主体的小话剧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活动,全面融合课堂教学与朗读活动,保障学生获得更好的朗读情感体验。比如,在《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使用写作素材并在课堂上朗读,看哪名学生的作文情感更加充沛,谁的朗读最有情感,更具感染力。另外,在《草船借箭》名著片段学习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体会人物情感,有效表演人物形象,教师利用朗读活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打好基础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时期,此阶段也是学生良好语感及阅读能力养成的初级阶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养学生语文朗读情感。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文本内容,以此深入了解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灵活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学生情感朗读兴趣,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