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1+X”证书制度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022-12-16 09:48嵇建波梁文斌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课证信息工程电子信息

嵇建波,梁文斌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2019年1 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等高等院校启动“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资格证书”的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2]。“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积极考取多类技能证书、资格证书,以反映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3]。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全面启动“1+X”证书制度的实施工作。“1+X”证书制度对深化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4]、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5],高校需精准把握“1+X”证书制度的内涵建设,深化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应用型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全面、完善的“1+X”证书制度。

应用型本科“1+X”证书制度对于高校而言,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学的创新推动,各类应用型本科对“1+X”证书制度的制度建设、证书获取、保障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6],以此来促进应用型本科“1+X”证书制度的正常开展。虽然目前对于“1+X”证书制度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关于如何利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程群等课程体系对“1+X”证书制度进行完善,推动课程群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相关探索和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1+X”证书制度是适应产业发展和进行专业建设的有效过程,能有效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课证相辅、课证相通、课证相融”是“1+X”证书制度的核心要求,是实现“X”中要求的多种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与课程群体系的建设相融相通的途径和手段。因此,本文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嵌入式专业方向的“高级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教育技能培训,对新模式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X”证书与课程群体系建设进行深入探索。

1 现状分析

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现状与“1+X”证书制度的要求依旧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教学课程标准不统一。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体系无法适用“1+X”证书制度是目前高校遇到的普遍问题,高校现有的教学标准体系不符合技能资格证书的标准体系,使得两套标准无法进行很好的衔接。应用型本科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电子信息类相关技能资格证书培训的定位不相符,技能资格等级标准与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标准有着一定的差距,专业课程讲述的知识点和考证中要求的标准存在偏差,许多课程需要重新调整以适应“1+X”证书制度,课程和课程间形成的课程群关系需要重新构建。

其次,课程内容衔接不当。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特别是嵌入式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往往与企业最新使用的技术内容脱节,导致教学内容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不相符合。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了嵌入式相关的课程,但是课程内容涉及的国产嵌入式系统相关内容较少。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了三门嵌入式课程,形成了嵌入式课程群,但是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所讲授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较陈旧,导致了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考证效果较差,“1+X”证书制度无法全面落实。

最后,课程资源建设较少。高校针对考证建设的教学资源较少,市面上的考证机构和考证教材鱼龙混杂,在未经挑选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考证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而言,线上教学属于灵活性较高的考证学习资源,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如果能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特点,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建立考证通道。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应用型高校考证相关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不足,使用线上教学资源落实“1+X”证书制度的效果较差。

2 实施方法

为实现专业融入“1+X”证书制度,实践了“课证相辅、课证相通、课证相融”的课程改革方案,选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代表,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基地——深圳信盈达科技有限公司为基础,以“1+X”高级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技能证书岗位技能要求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实现“1+X”证书制度的建设。如图1所示,首先,结合“1+X”高级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技能证书岗位技能,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模块教学新标准。其次,制定电子信息类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同时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类课程的线上、线下资源。最后,建立基于“1+X”高级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技能证书岗位技能的模块化教学评价体系。以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例实施“1+X”证书制度。

图1 “1+X”证书制度实施方案

2 .1 结合“1+X”证书制度形成教学新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集嵌入式技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首次接触到的软件编程与硬件设计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标准、能力体系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确定课程目标,探索针对该课程可视化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1+X”证书制度的综合考核方案。课程将研发知识体系,设计详细的能力点,并形成有效的知识导图,满足专业教学需要,适应电子信息类专业“1+X”高级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技能证书的需求。

2.2 实施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的具体方案

“1+X” 高级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技能证书教学大致可按照“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实施”和“教学评估”三个阶段来逐步开展,强调任务驱动的三阶段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课程内容载体改革,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类课程的线上、线下资源。课程教学平台教学资源需要重新建设,基于三段式教学的资源内容,如:课程相关的课程课件、微课、短视频、作业、测试题库及课程介绍、课程相关的拓展训练内容等。

图2 教学实施流程图

2.3 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作用、课堂学习监督作用和课堂过程调控作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充分体现高校教师、高校学生、企业工程师等多种角色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强化学习过程的考核。“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根据实施方案按时间分成三段式,课程评价由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而教学过程评价也可具体分为教学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和教学评估,如表1所示。基于模块化教学流程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和主体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要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行为、态度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表1 电子信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 结语

采用应用型本科“1+X”证书制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标准、内容、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对本科高校教师理论授课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结合电子信息类“1+X”证书制度的相关证书获取标准与考级要求重塑课程目标、改进课程大纲。同时要增加考证相关的教学学时,以适应“1+X”证书制度下的考证要求。实施“课证相辅、课证相通、课证相融”,提高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为推动“1+X”证书制度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
课证信息工程电子信息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