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体检成人晕针与血糖和血压及BMI的相关性

2022-12-16 08:20邓敬仪汪竹红林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23期
关键词:低血压低血糖门诊

邓敬仪 汪竹红 林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治疗中心,广州 510630

晕针是指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精神高度紧张、肌肉紧缩、四肢湿冷,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二便失禁,甚至休克、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1-2]。因此,需重视晕针的预防及晕针后的紧急管理。门诊抽血晕针与心理、疼痛、抽血体位、抽血时身体状况等多因素有关[3],但现有关于抽血晕针的研究多为定性的分析,缺乏关于患者生理因素与晕针的定量分析。为此,本研究探讨了门诊体检人群晕针与血糖、血压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旨在为早期识别、预警门诊抽血晕针风险人群提供指导,减少晕针发生率及晕针关联的继发性损害,提升门诊抽血管理质量。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取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学会批准,受试者知情同意。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标准:⑴均为门诊体检人群,体检项目包含血压、糖代谢、血常规等检查内容;⑵抽血均采用一次性采血管或采血针;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晕针标准:抽血中或抽血后出现不同程度头晕、眼前发黑、出汗、心慌、四肢湿冷等症状之一,可伴或不伴意识模糊。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体检6 4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晕针54例(晕针组),未发生晕针(未晕针组)6 384例。晕针组中男21例,女33例,年龄19~64(43.14±10.76)岁。未晕针组中男3 400例,女2 984例,年龄18~84(43.60±8.55)岁。

2、方法

2.1、基线资料收集采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设计的基线资料调查表,包含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基线资料,并根据BMI计算公式:BMI=体质量(kg)/身高(m)2。参考《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BMI与体质量的分类标准,分为低体质量: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18.5 kg/m2≤BMI<24.0 kg/m2,肥胖前期: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BMI≥28.0 kg/m2[4]。

2.2、血压与血糖的监测体检人群均采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并根据2018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血压分为以下3个级别。低血压:SBP<90 mmHg(1 mmHg=0.133 kPa),DBP<60 mmHg;血压正常:90 mmHg≤SBP<140 mmHg,60 mmHg≤DBP<90 mmHg;高血压: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5]。血糖检测:静脉抽血的血液标本送至检验科,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并将血糖分为低血糖(FBG<3.9 mmol/L)、血糖正常(3.9 mmol/L≤FBG<6.1 mmol/L)、血糖受损(6.1 mmol/L≤FBG<7.0 mmol/L)、高血糖(≥7.0 mmol/L)[6]。

3、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血糖、血压及BMI与晕针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晕针为非连续变量),其中|r|≤0.3为弱相关性,0.3<|r|≤0.6为中等强度相关性,|r|>0.6为强相关性;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血压及BMI与晕针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门诊体检成人晕针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BMI、FBG及血压因子下的晕针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门诊体检成人晕针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2、门诊体检成人血糖、血压及BMI与晕针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赋值为1,晕针组赋值为2,血糖、血压及BMI均为具体数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含非连续性变量),晕针与血糖(r=-0.246)、血压(r=-0.260)有弱负相关性,与BMI有弱正相关性(r=0.184),均P<0.001。

3、门诊体检成人晕针相关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因变量为组别,将BMI、FBG、血压的进行分类录入后,并设置哑变量分别为正常体质量、血糖正常、血压正常,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式为输入,结果显示:肥胖前期(OR=1.343,95%CI1.089~1.656)、肥胖(OR=1.730,95%CI1.107~2.703)与正常体质量比较,晕针发生率显著上升;低血糖(OR=2.232,95%CI1.268~3.960)与血糖正常人群比较,晕针发生率显著上升;低血压(OR=1.520,95%CI1.084~2.131)与血压正常人群比较,晕针发生率显著上升。见表2。

表2 6 438例门诊体检成人晕针相关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抽血检查是现阶段体检基础性检查项目之一。晕针是抽血中或抽血后的不适症状。晕针属于血管抑制性晕厥,是由于在疼痛、恐惧、紧张等负面体验下,经迷走神经反射引发的血管扩张,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心脏输出量快速下降,引起短暂性脑血流量减少,致使晕针[7-8]。晕针发作初期可出现各种不适感,如面色苍白、冷汗、头晕、耳鸣等;发作期可伴肢体发软、摇晃不稳、瞬时的部分意识丧失,严重者可出现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等;晕针即使经快速、正确处理后,短期内仍旧可伴疲乏、面色苍白、嗜睡等症状[9-11]。晕针本身并不难处理,绝大部分晕针患者经心理安抚、平卧位、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缓解,但亦有晕针后出现意外损伤(跌倒、休克),引起护患纠纷甚至索赔的相关案例。因此,需做好晕针的预防、晕针后照护。本组门诊静脉抽血人群中,晕针发生率为0.84%,由于缺乏大样本晕针的流行病学报道,暂无法比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体检成人晕针率与其他文献的差异。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性别、BMI、FBG及血压因子下的晕针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晕针组中女性比例更高,可能与女性对于疼痛刺激耐受阈值更低,疼痛刺激更为敏感,在门诊抽血中易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有关。本研究显示,晕针与血糖、血压有弱负相关性,与BMI有弱的正相关性,说明低血糖、低血压、肥胖与晕针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肥胖前期、肥胖、低血糖、低血压均增加静脉抽血晕针的发生率。低血糖可引起心悸、出汗、饥饿、感觉异常、焦虑等[12],严重低血糖可能诱发脑功能障碍,导致休克、昏迷[13-14]。体检抽血多在空腹下开展,由于长时间未摄食,门诊体检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在抽血疼痛的刺激下,对抽血的耐受性下降,易引起晕针反应。低血压在成人并不少见。傅传喜等[15]对广东省15 474例15岁以上人群调查发现,低血压发生率为4.0%。低血压可引起脏器官、脑及肢体远端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精力下降、活力不足等问题[16-17]。低血压与晕针的确切关联机制尚未明确,考虑与低血压人群在抽血中更易刺激迷走神经反射,进一步引起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导致晕针。肥胖多与营养过剩有关,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关[18-19],肥胖将引起脏器官功能减退,应激能力下降,对针刺疼痛刺激耐受性下降,容易发生晕针。此外,肥胖人群采血时由于皮下脂肪较厚,静脉采血时血管不易显露,静脉采血难度增加,易引起采血针穿刺失败,反复穿刺采血可引起疼痛及心理负担加重,导致晕针。最后,肥胖人群在经历长时间禁食后,饥饿感增加,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血管阻力增加,心肌耗氧上升[20-21],容易引起晕针。

综上所述,低血糖、低血压、肥胖前期、肥胖与门诊体检成人抽血检查晕针密切相关,需加强该类人群抽血晕针的预防,如适当的心理支持、卧位下采血、采血前注意力转移、语言安抚、松弛训练、穴位揉按、采血后立即补充能量等措施加以预防,以提升静脉抽血检查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低血压低血糖门诊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门诊支付之变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