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2-12-16 17:23宋春林
科教导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劳动者工匠

宋春林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工匠精神重回公众视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2022年5月正式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提到“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3]要让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成为更多人的工作态度、人生立场和价值信仰。

1 工匠精神培育是现代德育的重要任务

从工匠精神的价值意涵来看,工匠精神实质是一种职业道德,培养人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现代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也是现代德育关注的重点。

1.1 落实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哲学出发揭示劳动的本质,也就是劳动本质论,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4]二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劳动的探讨,也就是常说的劳动价值论,其核心观点是劳动创造价值。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视野下阐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步阶段,所谓劳动解放就是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得劳动成为自己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劳动最终会帮助人们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德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两者有共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德育的范畴。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体现的是劳动者的自尊自信,有了工匠精神的规范,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就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这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诉求不谋而合,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有力落实。

1.2 塑造职业道德职业风尚的关键抓手

塑造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风尚是现代德育的重要内容。2019年10月印发实施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5],从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来看,它与工匠精神的价值意涵高度契合,培育工匠精神在一定层面上也意味着培育职业道德,塑造整个社会的职业风尚。工匠精神深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历经千年雨雪风霜沉淀而成,其中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自然而然会对工匠精神产生一种亲近心理,进而接受它,信服它,践行它。此外,中央文件的频繁提及以及大国工匠的典型树立,使得工匠精神成为流行词,引起民众的热切讨论,这为工匠精神的传播和培育提供了契机,同时为公民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契机,纠正了民众对于工匠精神适用范围的误解,使他们了解到工匠精神是每个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价值信仰,从而自觉接受工匠精神的洗礼,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促进整个社会良好的职业风尚的形成。

1.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党的十八大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规定了新时代我国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和方向,这也是我国现代德育的重中之重。之所以说培育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主要有是因为无论是对国家富强、文明、和谐等美好目标的追寻,还是对公民个人敬业、诚信等美好素养的憧憬,都与工匠精神的价值意涵有异曲同工之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工作,本身就需要人们自觉地秉承和践履工匠精神,不懈奋斗、积极进取、肯干实干才能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7]因此要积极培育工匠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2 工匠精神培育的德育思考

在当代中国社会,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复归,但也面临世人对工匠精神的种种误读、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冲击、政府对工匠精神的宣传不足等困难。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对于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培育工匠精神是现代德育的重要任务,但只从德育出发却是行不通的,这需要借助政府、社会、个人的合力,从制度、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实现。

2.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呼应专业技能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这既顺应了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要求,也满足了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专业技能的需要[8]。但是当前的职业教育过度注重专业技能教育,削弱了对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这种职业教育格局下培养出的劳动者,即便具有超高的专业技能,但也只能成为一般劳动者而非“高素质人才”。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从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面入手。劳动者个人方面,劳动者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直接关系到职业道德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劳动者要深化对自己所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人单位方面,要认识到职业道德建设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制订长远、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首先,用人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道德修养,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邀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做报告,用先进事迹激发职工的职业认同感;组织职工去博物馆参观,领略先人智慧,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匠心。其次,用人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良好的职工要予以嘉奖,对于不能坚守职业道德的职工予以惩戒。政府方面,首先,要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宣传渠道,吸引公众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关注,营造崇尚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风尚;其次,除提供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规范外,还要为各行业制订出体现职业特点的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提炼出侧重点;最后,运用法律强制力遏制职业道德失范行为,以弥补职业道德对个人约束力度不够。

2.2 营造优良文化氛围,涵养现代工匠精神

一种精神的生长需要优良的文化为土壤,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需要适宜的文化来涵养。创造这种优良文化,需从两方面入手。

消除对工匠精神的误读,打破桎梏工匠精神发展的精神枷锁。首先,消除对于工匠精神时代意义的误读。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传统工匠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孕育于此的工匠精神也逐渐落寞,有些人便认为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已不具有存在意义,这种错误的观点阻碍了工匠精神的传播和发展。其次,消除对工匠社会地位的误读。受传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有些人误认为工匠阶层是社会低级阶层,但这原本描述的是一种社会分工,只是由于几千年来的文化演变,这句话成为官本位思想的立论基础。虽改革开放已超40年,但传统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阻碍了工匠精神的传承。最后,消除对工匠精神适用范围的误读。有些人认为工匠精神只对技工和高职学生有意义,事实上,工匠精神的价值意涵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不存在职业区别,这种错误观念对于工匠精神的普遍传播起消极作用。

在消除错误思想的同时,要积极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工匠的文化氛围。首先,充分发掘优秀文化资源,具化工匠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无数凝结着工匠精神的物质成果,如建筑、瓷器、丝绸、书画等等,这些物质文明成果使得工匠精神得以具体化,用这些文化资源展现和传递工匠精神,不用一言一语,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合理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通常提到工匠精神,我们瞬间想到德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德国已成为工匠精神发展与传承的典范,对于其有益经验我们要积极借鉴,并结合我国工匠精神的特色,彰显工匠精神的魅力,提升工匠精神的吸引力。最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和发展都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度。

2.3 宣传先进工匠典型,培养职业自尊和荣誉

世人对工匠精神的误读,不仅阻碍工匠精神的传播,还会消弭“工匠”阶层的职业认同感,鉴于此,政府要加大对先进工匠的宣传,既要消除公众对工匠精神的误读,使其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自觉向先进工匠典型看齐,还要为劳动者正名,培养职业自尊和荣誉。

首先,设立奖项提升劳动者的影响力。可以借鉴建筑业的“鲁班奖”和电影业的“华表奖”等,在行业内制定评选标准,评选出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先进工匠,吸引公众对“工匠”阶层的关注,提升“工匠”的自尊自信。其次,对于先进工匠的典型事例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途径进行宣传,宣传的方式可以选择公益广告或纪录片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纪录片《大国工匠》就以一集一个人物的形式展现了八位不同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引起热烈反响。最后,要特别重视在现实生活中对先进工匠典型的宣传,人总是活在一定现实中,这种宣传最直接且影响力最深远。不同的场合要运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如在农村和社区,就可以借助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理论宣传栏张贴先进工匠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在人流量较大的广场,可借助户外显示屏循环播放宣传先进工匠典型事例的公益广告;在校内,可以借助职业教育课程为学生播放反映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纪录片。此外,在选取先进工匠典型时要注意普遍性和感染力,考虑其事例是否能引起公众的共鸣;在宣传时还要注重适度原则,切记物极必反。

3 结语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一环,工匠精神为社会进步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同时激励广大劳动者立志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工匠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培育伟大精神,必然要以伟大实践为现实土壤。依托于现代德育,借助于政府、社会、个人的合力,得益于制度、文化、教育的多重保障,工匠精神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中国焕发磅礴生机,也必将助推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劳动者工匠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工匠神形
工匠赞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