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12-16 15:26:27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北校区刘秀云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家国教材内容情怀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北校区 刘秀云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我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给学生讲述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时,上升到思想情感以及精神层面,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感同身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道德品质。根据我国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指的是对学生良好行为及个人品格的塑造,在教学中对家国思想情怀地渗透,要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有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渗透家国理念,让学生学习感悟历史知识,从历史事件中获取经验教训,并能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建设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具体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多种资源开展教学

1.注重教材资源的挖掘

第一,挖掘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开展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讲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阐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背景,就会使课堂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足。面对这一现状,教师要透彻剖析教材内容,对教材中零散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些屈辱的历史事件,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一些光荣的历史事件,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国家荣誉感。

例如,对近代史中“鸦片战争”的教学,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是列强对我国侵略的第一场战争,教材讲述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以及鸦片战争失败对我国的影响。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感人事迹。尽管鸦片战争失败了,但是也涌现出了一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勇士,他们能感化学生的内心,教师要给学生宣传这些英雄的优良品质以及高尚精神,让学生将这些英雄人物的品质转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二,通过历史人物培养家国情怀。历史上有很多鲜活的人物,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教师根据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渲染,学习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例如,在“清朝”的教学中,面对晚清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很多历史人物开始选择救亡图存的道路,教师要讲述邓世昌、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这些历史人物为救亡图存所作的贡献,学生将历史人物爱家国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又如,在“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教学中,涌现出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历史人物,教师将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编为生动的故事并向学生讲授,通过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以及人格魅力,让学生从王进喜身上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从雷锋、焦裕禄身上感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些人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亲和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通过对比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政治制度。高中阶段的历史内容对深度和广度有所拓展,涉及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教师根据历史课程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秦朝政治制度”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秦朝的郡县制,使贵族分封制被打破,加强中央集权,有助于民族交流、国家统一。教师让学生对比古代和现代的政治制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我国现代社会的政治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意识。此外,教师将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进行对比,将西方封建社会与我国封建社会进行对比,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知识框架。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我国比西方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教学

由于高中历史教材资源有限,教师要挖掘教材以外的生活资源开展教学,学生通过设身处地感受生活中熟悉的资源,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古代四大发明”的教学中,教师将现代的发明和古代的四大发明进行比较,使学生亲眼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很多现代化的发明的产生,包括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高铁等,这些发明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亲眼见证。通过古代发明与现代发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进程中各个领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历史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国家自豪感以及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第一,利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资源很丰富,包括多样化的形式和种类,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制作微课,拓展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更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古代科技成就”的教学中,教材上只是简单的介绍,要求学生了解科技成就及影响。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关于古代成就的素材制作微课视频,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这些微课视频,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古代科技成就,从而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第二,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声画一体的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整合文字史料、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逼真的场景中,与历史对话,感受真实的历史场景,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对“抗日战争”的教学,在日军侵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日军轰炸、疯狂扫荡、日军用中国人做活体实验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感受日军的残暴,采用音像兼备、视听结合以及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现我国人民奋勇抗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感受民族抗战精神,体会个人荣辱与国家荣辱的紧密关系,认识到祖国强大以及民族独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让家国情怀在学生的内心扎根。

又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五四运动的音频、视频,让学生了解热血青年的奋斗史,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有趣。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4.利用课外资料开展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查阅网络、书籍、拓展历史知识,利用课外历史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宗法制”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查阅东西方的家庭文化礼仪,让学生了解东西方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西方国家的父母和孩子相互直呼其名,并且西方的兄弟姐妹没有长幼之分。在中国,孩子不能直呼父母其名,兄弟姐妹有长幼顺序之分,这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这一文化知识,有助于为宗法制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受到我国古代宗法制思想理念的影响,中国人更加重视长幼顺序以及认祖归宗的文化,从而衍生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教学资料的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品质,从而让学生将对家庭的爱延伸到对国家的爱。

(二)设置问题开展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并且能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历史,珍爱和平,从而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例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浏览教材内容,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整体的认知。教师设置讨论问题:一国两制具有怎样的实质内容及影响?一国两制的发展形势是怎样的?让每个学生在探讨中发表看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形成结论。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对祖国命运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开展实践活动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要重视实践活动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实践活动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学生体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内在精神品质。

第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活动。校园活动的开展,可以营造历史文化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新中国成立周年的各种活动,包括“演讲比赛”“社团活动”“征文比赛”“黑板报展览”“历史剧编演比赛”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这些校园活动,学生在参与这些校园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祖国成立的艰难,会更加珍惜和平时代,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外,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家国情怀的“读书会”,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分享自己所读的关于家国情怀的书,营造浓烈的读书气氛,培养学生对家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回忆革命的发展进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革命古迹,通过纪念馆中的历史故事印记以及留存的物品,让学生感受战火纷飞的历史岁月,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培养学生的革命英雄情怀和爱国情怀。

又如,在清明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以及英雄人物的墓碑,通过了解英雄人物的功勋奖章以及生平事迹,对革命英雄人物产生崇敬的心理,正是因为革命英雄人物的奉献、牺牲,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生在参观中,感受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并在自己的心中内化家国情怀,从而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通过设置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增强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教师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家国教材内容情怀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赣鄱情怀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