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描写对《藤野先生》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2022-12-16 13:11甘肃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讲义藤野人物形象

◎甘肃/王 雄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往往具有代入感,比旁白描写更有感染力。我们在生活中有时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大致可以猜出对方的身份,而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效果更加明显。经过作者的精心设计,读者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职业等信息。对话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对话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藤野先生》是鲁迅回忆老师所写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文章中穿插了大量对话描写,借助藤野先生的谈吐,让读者仿佛亲历了其中的事件一般,也使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一、一视同仁——修改讲义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中日关系极度紧张,且大部分人对中国人有敌对情绪,“我”本能有所戒备,但显然是误解藤野先生了。“拿来我看!”面对不容置疑的话语,“我”只能将讲义交给他,因为“太不用功”,讲义自然是写得一塌糊涂,原以为会受到一番批评,结果却是讲义几乎全部被认真修改校正了,这让“我”感到不安。一方面是自己不认真学习的秘密被发现了,另一方面是对藤野先生的态度感到错愕。当然,对于独在异国的外乡人来说,能得到他人的关心,这让“我”感到“感激”。

从文中的对话描写来看,藤野先生在向“我”要讲义时,没有一丝多余的情感,好像天经地义一般。“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如此关心学生,对一个异乡人有如此周到的照顾,藤野先生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到“不安和感激”。作者的情感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中国人到日本之后,本就不受欢迎,“我”在求学期间也因为和“清国留学生”合不来而孑然一身,甚至没有朋友。而在当时日本人大都轻视甚至敌视中国人的情况下,藤野先生仍然能够抛弃国籍偏见,主动关心来自异国他乡的“我”,“我”原以为他是另有所图,或是做做样子,结果这件事藤野先生却一直坚持下来,直到“我”后来离开,甚至还引起了一些人的误会,可见其待人真诚。足以感受到藤野先生治学严谨,且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诲人不倦——纠正解剖图

“我”对学习“太不用功”,但藤野先生还是如往常一般给“我”修改讲义。由于“我”学习解剖学会涉及到很多图画,在一次的讲义中,“我”为了好看,在画图时自己作了一些改动。为此,藤野先生特意叫“我”到办公室,平易近人地提醒“我”不要将医学与美术混淆,要端正学习态度。藤野先生因为一点错误,也要特意叫“我”过去纠正,可见其治学严谨。从这段对话描写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业是非常关心的,不仅指出了“我”的错误,还为“我”犯下的错误找到了“的确比较好看些”的理由,一位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关爱学生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不禁让读者对藤野先生产生了敬佩之心,也为其诲人不倦的品格所感动。

藤野先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除了发现错误要特意帮助学生纠正之外,还说“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一切事宜都已代学生完成,并叮嘱学生“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之外,还主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与之相对的是“我”,在藤野先生帮助“我”修改错误之后,“我还不服气”,还想着“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通过这段对话描写,将其与“我”的内心独白进行对比,衬托出藤野先生的教学精神,没有因为“我”学习马虎而不管不顾,反而给了“我”格外的关怀。这部分的对话描写使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高大起来,表现了藤野先生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三、待人诚恳——关心实习

在学年成绩下来之后,“我在中间”,先不论“我”的心情如何,藤野先生却反应异常强烈。在“我”解剖实习一周之后,藤野先生又叫“我”去,还用极为兴奋的声调说“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显然,藤野先生比起“我”自己,对“我”取得的成绩感到更加高兴。同时,从他担心“我”因为敬重鬼神而不肯解剖的行为来看,他对异国他乡之人,不仅没有偏见,反而还格外关心。在这部分的对话描写中,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他对备受歧视的中国学生丝毫没有多余的想法,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关心自己的学生。

鲁迅在文中还通过对比其他日本人与藤野先生的作为,衬托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在后来的日子中,“我”受到了学生会干事的盘查,还寄了一封很厚的信,第一句便是“你改悔吧。”认为“我”受到了藤野先生的特殊照顾,所以才有如今这样的成绩。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是愚昧无知的,即便是取得了中等成绩,也是靠作弊而来的,他们认为中国人只能得60分以下。其他日本人的种种行为与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行为产生了强烈对比,更体现出藤野先生不带国籍偏见的高尚品质。在后来,“我”决意不学医,向藤野先生告别,藤野先生还“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藤野先生对学生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国籍,他待人诚恳的态度也让“我”牢记一生。直至多年之后,“我”依然记挂着藤野先生。

四、平等视物——了解裹脚习俗

旧中国有很多陋习,比如男子剃发蓄辫、女子裹脚等。这些事情在外国人看来很难理解,大多数人对此都带着批判、轻视的态度。藤野先生对裹脚习俗却十分好奇,但他与其他不怀好意的人不同,他问的都是“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显然,他是站在医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的。在医生的观念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这份心态在当时是万分可贵的。

“我”初到仙台医专时,学校当时“还没有中国的学生”,于是“我”就成为了日本人“争相照顾”的对象,不但学校不收学费,而且管食宿。然而,“我”住的地方“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必须“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才能“睡安稳”;吃的是“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可见,日本人对“我”的关心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后来因为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我”遭到了其他人的怀疑和污蔑,这充分说明其他日本人对中国人还是有着深刻偏见的。反观藤野先生,在得知“我”不准备学医后,表现出了“脸色仿佛有些悲哀”“有些凄然”,还交给“我”一张他的相片,还“希望将我的也送他”。藤野先生的种种行为都说明他并没有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歧视“我”,对中国的习俗也是本着医学的态度询问,并没有多余的想法。从藤野先生询问裹脚习俗以及惜别时的对话描写来看,其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专心致志、心胸广阔用来形容藤野先生再合适不过。

总之,《藤野先生》一文中有大量对话描写,透过对话内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鲁迅将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塑造得更加立体,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心胸宽阔、正直无私的品质,特别是没有民族偏见让读者由衷敬佩。

猜你喜欢
讲义藤野人物形象
陈岱孙补充讲义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陈岱孙补充讲义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藤野先生谈鲁迅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