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俞 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引导学生专研文本,加深理解、体验、实践,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其中,多次强调“体验”和“实践”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主体能力性。同时,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穿插在各个单元之中,打破了传统的将阅读和写作分而治之的局面,彰显出“融合”的特点。从语文学科素养上来看,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重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这很好地契合了新课标提出的“大情境”“大任务”,综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语文能力。
调研中发现,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创设的情境任务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将情境任务等同于情景氛围。不少教师将课前导入环节等同于情境任务,致使“单元”教学无法实施。(2)将情境创设等同于课堂提问。情境任务是在具体的场景和环境之中产生的,具有典型的驱动性、诱导性。(3)将情境设置脱离文本和生活实际。一些课堂情境创设脱离了真实的生活和实际文本,将之转变为“活动实践”课。基于出现的上述问题以及“情境任务”在单元教材设计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情境任务”需要紧扣单元学习目标,从“整体”到“局部”,从“单篇”到“多篇”,有效设计情境、任务、评价,才能真正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真实情境”是指在真实状态下创设的场景或者特定的环境。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客观真实状态进行还原,借助文字或者媒体再现当时原貌。而经典的文本往往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构成的,蕴含着情、意、理。在语文学习中,教师需要建构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学会做题”转变为“学会做事”,深刻领悟和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基于单元任务,创设真实的单元语文情境。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编者有意识地设计了单元阅读和写作任务,意在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有全局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单元内容为主体,寻找文本之间的共性特点,创设整体的情境。其中,整体情境不能脱离学情,不能脱离文本实际,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编了一组记叙人和动物相处的文章,表达了人对动物命运的关注。教师不妨抓住单元人文主题“生命之趣”,结合单元写作任务,以“尊重动物 善待生命”为题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具体为: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关爱自然 刻不容缓”。其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善待动物,尊重生命”是保护全人类的重要事情。为了强化学生这一意识,学校举办了“阅读经典,关爱动物”的主题活动,初一年级将以第五单元中选编的文章为素材,设计主题活动展牌。
真实情境创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提炼出相关的思想主旨,激发学生善待动物的情感。在此情境下,教师还需要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引领性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梳理、探究、表达,最终达成单元学习目标。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核心问题如下:
制作主题为“善待动物,珍爱生命”的公益广告视频,设计广告语,要求体现出三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生围绕该核心问题多角度地梳理文本内容,形成对“人与动物”的相关评价。同时,教师要进一步细化议题,引导学生分阶段完成任务。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环节:(1)摘录概括。默读全文,梳理出三篇文本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2)评价反思。结合自身生活阅历对文本中所说的“人与动物”的关系,做出评价。(3)搜集整理。围绕三篇文本的核心思想,搜寻相关图片、素材。(4)撰写文案。围绕“善待动物,珍爱生命”这一主题,撰写广告词、解说词、镜头脚本。(5)整合制作。将文字素材与音视频素材整合一起,并且上传到班级群。
由此,一个开放性、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可以勾连起整个单元学习内容,构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桥梁,开启学生不断搜索、分析、探究的快乐旅程。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部编版语文教材有效地将“活动·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到“阅读”与“写作”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应依据学生认知,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驱动性任务”教学中“任务”是核心,“驱动”联结了“任务”和“学习”。学生需要从原有的经验出发,通过思考、顺应、同化等能动反映,不断地构建新知。其中“驱动性学习任务”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让学习真正发生,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时候,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认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描写景物、安排写作顺序、运用修辞方法等写作技巧,进而设计驱动性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执教时以编辑“九月的校园生活”散文集为核心,设计了如下驱动性活动任务:
(1)校园寻美。观察校园,拍摄九月校园的美景,说一说九月校园之美。(2)细品景中情。从本单元中挑选一篇文本,将其改编为一首歌曲(作词不改变课文描写对象、顺序;作曲可以自创)。(3)以读导写。围绕自己的校园,撰写一篇描写九月校园的散文。(4)诗情朗读。精选散文集中一篇优秀作品,为其设计朗读脚本,提交朗读音频。
上述学习任务设置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要求学生全面读通、读顺文本,掌握文本中写景散文的内在规律,进而转变为自己的阅读感知。教师以制作散文集为驱动,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制作成朗诵、配乐、插图一体的视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观察,学会体验,进而感悟自然的魅力。
“情境任务”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学习,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学完成预期目标,不断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大单元”教学强调“教——学——评”三位一体,强调学习评价和学习成果的量化设计。展开高质量的学习评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个体进行深度学习,而且形成互助互学模式,提升了“大单元”教学的效率。
注重评价量表的设计,有效检测“情境任务”的完成。开展“情境任务”的单元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文本内容,制定评价量表。学生只有对照量表,才能不断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创意,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而优化自己的作品。比如,在执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时,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制作评价量规:
(1)图片命名。精美图片并且配文凝练两个方面。(2)配文朗读设计。解说配文的语气、语调、轻重、停连、情感。(3)散文作品。选取角度、语言流畅、用词用句。(4)散文集。封面设计、腰封设计等。
由此,学生之间形成互评,学生间交流学习成果,形成“生生”“师生”共成长的境界。
总而言之,基于真实情境任务开展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自主探索,实现“大单元”“大任务”的可容性和生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