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洋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河南 郑州
近些年来,我国在现有财税体制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组织,不断提升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至关重要,而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需要引起重视,加强研究,积极落实。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是重要的公共品,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重视收入管理而忽视支出管理的问题。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强化支出管理,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具体要求,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1)预算编制人员缺乏专业性。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一般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预算目标设置及预算项目编制。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承担了整个单位的资金核算及费用支出工作,投入预算编制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另外,预算编制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人员常常由财务核算人员兼任,预算编制的专业能力不足,造成预算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2)预算目标设置缺乏合理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与决算存在较大的金额偏差,这是由于一些单位设置的预算目标难以完成,预算编制不合理,导致预算项目难以执行或者预算执行进度慢等问题。
(3)预算编制流程缺乏联系。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需要遵循“二上二下”的工作流程,各单位在“一上”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标准进行细化调整后形成预算数据。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二上”预算数据时,为了减轻工作负担,没有充分结合“一上”预算数据就上报预算方案,导致前后预算方案的具体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预算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对于一般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比较随意,导致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短缺,并占用机动预算资金,难以发挥预算管理的真正效用。
(4)未建立预算项目库。为了保障预算资金运用的合理性,通常将预算资金划分为一般项目预算资金及机动项目预算资金,当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一般项目预算资金难以支出,应当从预算项目库中重新挑选项目,从而提升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未建立预算项目库,在编制预算方案时没有充分准备,导致预算资金的支付率较低。
(5)项目资金设置缺乏灵活性。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过于僵化,缺少机动性和灵活性,当发生新的业务需求时,资金难以及时调配到位。而一些事业单位设置了较高的预备费用,导致资金总体支付率过低。
(1)预算调整困难,预算执行率低。从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时效性,部分预算项目无法按时执行。在第三季度梳理预算支出情况时,发现预算资金结余过多、预算项目执行率偏低。在年中进行预算方案调整时,由于项目开展不及时、执行率低,需要大量核减项目资金,出现预算资金无法按时支付的情况,从而影响了预算执行率。
(2)未及时监控预算支出进度,资金支付率低下。根据财政部门要求,事业单位的年度结余资金需要上缴财政。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都会存在预算结余滞留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没有及时监控预算支出进度,没有及时跟踪项目开展情况。部分事业单位会在年底突击使用预算资金,导致预算执行率低下。
(1)预算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大量使用定性指标,而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部分项目的预算考核指标可以量化,但是很多单位仍然使用定性指标,难以对绩效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另外,事业单位在预算考核报告中,常常使用模糊表述。比如,预算执行质量与去年相比有所改善,预算费用有所下降。这样难以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造成预算考核缺乏科学性。
(2)预算考核缺乏客观性。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考核主要是自我评价,没有积极应用第三方评价。有些事业单位采用了第三方评价机制,但是从评价结果来看,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的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考核标准不同,导致了评分差异过大,无法客观地反映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1)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随着预算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管理更加严格。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内容越来越多样,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刻不容缓。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宣传和培训,督促工作人员主动学习预算管理知识,充分调动起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积极性,让全体员工都意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形成人人参与预算管理的良好氛围。
其次,事业单位需要明确权责关系,完善激励机制,细化预算管理目标,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预算管理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流程,落实责任,全面提升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水平。
(2)设置合理的预算目标。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之前,应当开展调研工作,对下一年度的工作规划、预算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论证项目立项的政策依据、项目开展的必要性、项目实施的合规性、预计投入和预期产出等,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基础,及时取消不合理的项目或支出,避免预算资金低效或无效使用的情况。
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事业单位需要根据项目特征及运营特点,设置合理的预算目标。预算目标应当具备可衡量性、可实现性、时效性等。根据预算目标,事业单位可以设置绩效目标,并将绩效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各岗位,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部门需要围绕绩效目标,合理地使用预算资金,保证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加强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事业单位需要增强预算管理意识,设置合理的预算目标,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加强协调。
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工作岗位,不断优化组织架构,理顺预算管理流程,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考核等环节的衔接,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任务,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需要严格执行“二上二下”的预算管理程序,提升两次绩效方案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同时,事业单位应该结合预算管理流程,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做到步调一致、协调有序。
(4)建设预算项目库,提高资金支付率。事业单位为了充分利用预算资金,提高预算资金的支付率,应当建立预算项目库。事业单位在项目运营过程中,部分项目可能中断,在这种情况下预算资金容易闲置,通过建立预算项目库,可以减少预算资金的闲置时间,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效率。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同时,应该完善本年度的预算项目库,备选项目也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从而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5)提升预算管理的灵活性。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费用占据较大比例,很大一笔预算资金花费在资产购置、设备维修等方面,导致机动预算资金不足,影响了预算管理的灵活性。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资产管理,做好资产维护及保管工作,适当降低资产购置、资产维护费用,增加机动预算资金的额度。
(1)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能够保障预算方案有效落实,降低预算执行偏差。但是,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常常存在偏差,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调整工作,提升预算方案的灵活性,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与预算方案之间的偏差,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事业单位应当完善预算调整机制,加强预算分析,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执行率低、资金支付率低等情况,应当及时预警,并将相关偏差情况反馈给预算管理人员。预算管理人员需要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明确相关责任。
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对重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全面剖析,对其他项目进行定期抽检,将预算执行的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2)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提升预算执行率。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项目的跟踪管理,保证预算执行进度满足相关要求。事业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预算监督岗位,专门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加强预算支出管理,使每一笔预算资金的使用都有迹可循。
事业单位需要重点关注上一年度预算资金结余的项目及预算执行率低下的项目,避免同类项目再次出现预算资金结余,并对发生预算资金结余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各部门不仅需要编制本部门的预算方案,做好预算执行工作,还应当根据预算支出进度,编制月度、季度及年度报告。预算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总结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并对预算执行进度明显落后的部门进行通报,督促相关部门调整预算执行进度,保证预算方案的有效落实。
(1)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保证预算考核的客观性。事业单位在推进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考核机制。事业单位不能仅仅依靠自我评价,这容易导致预算考核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因此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价,实现自我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的有效结合。
事业单位可以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或专家评审组,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包括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等。
(2)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绩效指标体系,避免绩效指标单一的问题,实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从而全面评价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为定量指标运用提供数据支持。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事业单位在预算考核过程中应该加强调查,保证定性指标的合理运用。通过不断摸索和经验积累,事业单位需要减少定性指标,增加定量指标,从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推进,事业单位需要积极转变思维观念,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考核的客观性,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及有效使用,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