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2022-12-16 05:45郭娓娓郑州西亚斯学院教育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3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信息化

郭娓娓 (郑州西亚斯学院教育学院)

教育信息化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指将信息与信息化技术运用、推广于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不仅涉及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改变,还涉及学习方式、教学人际关系的变革,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过程。[1][2]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相关的诸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例如,在线课程、云课堂等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数据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线上直播、音视频即时互动平台的进一步推广使教学大有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借助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和客观环境的过度依赖,为促进教育公平、缓解师资压力等教育领域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众所周知,任何教学改革,首先要考虑的便是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的更新。[3]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和学的方法与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师生的相处方式也与往日不同,面对新形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审视师生关系这一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论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条件,还是衡量师生在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4]影响师生关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态度,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组织环境,教师是否可亲近、是否热爱学生。诸因素中,教师自身的因素是影响师生关系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教师本身的人格特点、对学生的态度、领导方式、是否具有教学智慧等,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段师生关系的积极程度。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每一位有教育责任心的教师首先都会从自身出发,通过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适当调动教学机智、亲近学生等途径着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对教育信息化这一大背景,了解师生互动的特点是有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

一、教育信息化时代师生关系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线上虚拟教学、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育元素涌入后,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或者学校的范围内,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这些都在推动当下的师生关系主动地表现出新特点:

(一)更注重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这里提到的“健康”至少涉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从根本上讲,师生关系是在关心、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的心理和社会关系。在传统教育关系中,因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教师通常作为最重要的知识载体,承担传递知识的核心工作,师生之间主要表现为知识上的授受关系。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将一部分教育者从琐碎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也使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变得更具可操作性。这就要求师生关系除了要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在下降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承担着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播的重任,学生能获取知识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有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知识权威性除了能促进学生的心智能力发展,还会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专业崇拜,进而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教师的专业形象是其首要职业形象。

而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教与学的界限逐渐弥合,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逐渐消解,学生的知识反哺能力逐渐提升。[5]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互联网可提供信息的丰富性、准确性远高于教师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与途径并不逊于教师,部分学生在该方面的表现还远超于教师。

因此,相较于传统师生关系,教师的专业权威逐渐在消退,知识和专业优越性给教师带来的交往便利也在逐渐淡化。

(三)师生交往形式与内容更多元

在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主要是课上或课下的面对面直接交往,而信息化时代的师生交往形式更多元。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往外,师生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交往,使得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之内。同时,时代的迅速发展、交往形式的多元使师生交往不再局限在教育教学的基本话题之内,社会百态、日常生活困扰、多重心理冲突、价值观矛盾、未来发展规划等学生常遇到的问题都已成为师生日常探讨的常见话题。

(四)师生交往意愿与深度表现出两极化

有学者曾提出:教育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师生关系的弱化,尤其是在以人工智能为发展方向的信息化教育变革中,师生关系的弱化几乎成为必然。[6]出现这一现象主要与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降低、教师对学生需求度的感知度降低、线上交流无法取代面对面交流、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分散了交往专注度等影响交往质量的信息有关,这会造成一部分原本交往主动性不强的教师与学生更不愿意积极主动建设师生关系。然而事实上,在教育实践中,还会观察到出现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而深化师生交往的情况,尤其在大学阶段的大班额教学过程中,对比因时间和技术手段受限只有少数同学能参加到课堂互动中的传统情况,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变得更加便捷。这种便捷还体现在学生课后也能有更多机会与教师进行探讨,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积极的交往反馈,可以起到提升交往意愿、加深交往深度的效果。

因此,从师生交往意愿与深度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加入或许更应该被形容为一把“双刃剑”,教师在实践中要有意识降低信息化给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教育信息化时代构建师生关系的策略

从师生交往的新特点来看,教师在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诸方面入手探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一)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1. 贴近学科前沿,更新自身知识体系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科学领域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变,每个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也都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仅用自己数年前甚至数十年前在学校学习的有限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需求了。有些教师还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教学中失去工作热情,产生对职业和学生的厌倦,这样既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通过阅读最新的理论文献、了解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在实践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断寻求创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减少职业倦怠,还可以增加自身的专业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与交往兴趣,从而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2. 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手段,熟练运用新媒体

工作当中:学习新事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学习实践中不免会出现畏难情绪。从计算机走进教育教学领域以来,与教学相关的新技术就层出不穷,从最开始要求教师尝试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到现在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还要同时具备信息搜索、筛选、组织、灵活呈现等多种技术手段。在教育实践中,因为工作内容烦琐、工作压力大、缺乏创新热情等原因,不少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并不高,主动学习新技术的意愿并不强,这使得部分教师的工作陷入被动。事实上,端正态度很重要,教育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身为教育领域的一员,教师应调整心态顺势而为。

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多尝试接触当下的新鲜事物,要知道在学生群体中,微信、QQ、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已成为其生活常态,不少教师对这些新媒体内心也有不同程度的抵触,认为学生沉溺其中会玩物丧志、影响学业进步。事实上,有问题的不是新媒体本身,新媒体同样可以作为学习的手段,拿抖音短视频平台来讲,其中也有不少教育领域的优秀博主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若能打破自我设置的限定、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

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何确保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界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参与的教学活动仍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但此时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活动不同:我国当下的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智育只是其中的一个范畴。换言之,课堂虽依然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但课堂本身要给学生提供的绝非仅是知识。作为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变化,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课堂组织形式,进而呈现出学生真正需要、真正感兴趣的课堂。

同时,教育理念的更新也包括学生观的更新,学生观直接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在传统师生关系中,学习成绩好和服从管理的学生往往是教师比较偏爱的类型,每个老师不可避免地会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出自己喜好,差别对待学生,这种做法十分有害。尤其在信息化的当下,学生可以通过更多途径传播对教师不当做法的态度,过多的信息既不利于学生稳定,又会妨害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会将师生摆在对立面上。笔者曾针对教育类专业的457名大学生进行过一项态度调查,调查主题是“你最喜欢的老师有什么特点”。收集到的结果显示:86.3%的学生提到“公平对待学生”“不以学习对学生做唯一评判”“(教学)新颖、有趣”,同时,在这些维度有相反做法的教师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可见,创新教学模式、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将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有力抓手。

4.关注自身心理成长,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教师备课过程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人机对话,技术在把人们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要求人们以更高的工作质量投入到技术无法取代的工作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心理冲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意关注自身的心理成长,时常觉察自身的情绪状态和内在心理活动,掌握压力调节的有效方法,避免自身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关注自我的人格发展,要知道性格、气质等人格因素是影响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因素。

此外,从根本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可通过进修专业课程、观摩和学习有经验教师的师生关系处理之道、自我反省等途径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打造独特的交往魅力。

(二)深入了解和关心学生

信息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大量繁杂信息的涌入,使得当今时代的学生群体价值更多元、学习目的更多样、自我意识更强,真正了解和研究学生成为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前提。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互动、问卷调查等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增加师生交往的话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熟悉和接纳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增加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接近性,同时教师的开放性态度也可使学生感受到接纳和支持。有研究证明,教师支持与教师可接近性与师生关系呈现出最高的正相关。[7]

(三)丰富并参与课外活动,创造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

线上学习平台和即时通信软件的出现丰富了线上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但共同的活动经历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更有利于情绪信号的传达和深厚人际感情的形成,这是信息化技术难以替代的“人情味”。因此,教师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余,还可以创设并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以促使积极师生关系的有效构建。

三、结语

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教育从业者有必要在建立良好是师生关系问题上下足功夫。面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少人认为师生关系已不再重要,这种观点是错误且危险的。目前,关于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影响的实证数据还比较缺乏,尤其是课外师生交流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师生关系对学生纵向发展的追踪类的研究更为少见。在后续研究中,一方面要通过实验和数据验证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也可继续深挖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的提出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信息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后浪&前浪 艺术史上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刍议班主任工作中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