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吟春
[摘要] 文章探讨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凸显传统文化所彰显的韵味,加强传统文化的浸润,同时分析了传统文化渗透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课程要担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文化自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和宝库。
一、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韵味
阅读是借由语言文字获得信息、了解世界、提升思维和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可从中了解到万千变化的世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阅读教学主要在以下方面凸显其文化特征。
阅读教学主体的文化性。阅读主体一般指读者,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为学生与教师,其中学生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文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学生主体在阅读中感知世界,本身就有着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需求;二是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之中。语文课本中的优秀作品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先贤思想的智慧结晶,承载着祖先生活经验的延续。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自身就具有本能的传统文化需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潜移默化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充盈着传统文化韵味的教和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阅读教学客体的文化性。阅读客体一般指读物,它是阅读客体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客体也具有文化性,主要有两点表现:其一,汉字本身是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二,汉字构成的词语、句子、章节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韵味,是文化表达重要的形式。汉字不仅是文化的组成和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语文阅读的是汉字写成的读物,学生可以从文言文、古诗词中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从中感悟历史的变革、时代的进步及文化的发展。
阅读教学功能的文化性。阅读教学具有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功能,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也是引领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育普及的过程中,语文阅读在提升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文化是素质养成的关键。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这也使阅读的教学功能得到了延展。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能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大量学者对如何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这一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仍有可以提升的方面。在课堂上,部分教师更注重的是实用性的知识学习,所教授的内容更多是为考试服务,导致通过语文课程渗透传统文化的诉求得不到有效实现。此外,传统文化在实用性上略显不足,也导致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其产生不重视的心理,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再者,传统文化内容纷繁庞杂,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呈现出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
二、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是多元化的,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和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借助以下路径来渗透传统文化。
1.诵读课文,在书声中感受文化
诵读课文、背诵课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方式。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方式在合适的场合中合理运用则仍然有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意蕴。在古代,孩子从小开始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著作,在书声中领悟到为人孝道、处世立身的道理。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诵读和背诵文质兼美的传统篇章,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以此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戴望舒的《雨巷》等现代文学,通过这些篇目的诵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体味近现代文学的文化韵味。而古典文学孔子的《论语》、屈原的《离骚》,能增长学生的学识,有助于他们立德修身。
2.探究文本的传统文化特质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探究文本的传统文化特质,在课堂融入文化的元素,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欣赏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对文本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质的正确把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引导作用得以发挥的牵引绳。例如,教师在教学《社戏》时,可以将文章中的戏剧文化与现实中的戏剧进行对比,进而凸显文章中那个年代的传统文化特质。在讲述《苏州园林》里的园林文化时,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园林相关的视频,丰富学生对园林文化的认知。像这类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的阅读还有很多,如《核舟记》里的微雕文化、《昆明的雨》里的饮食文化、《陶渊明饮酒》和《水浒传》里的饮酒文化等。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文章中的文化,还要将文化延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
3.阅读教学和地域文化相结合
学生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充满浓厚的地域文化。教师要善于整合当地的传统优秀文化教学资源,将课内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生活。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六朝古都的南京,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朝花夕拾》里的民俗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金陵的民俗风情,如夫子庙的花灯、江宁织造府的云锦等。而在教学唐诗时,笔者带领学生吟诵《登金陵凤凰台》与《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两首李白在南京创作的古诗,再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金陵怀古》等诗篇。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同时,又涵育了乡土和家国情怀。
4.利用先进技术,将阅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内容是给定的,但在教学形式上教师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的课堂中引入了很多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要对语文阅读材料进行细致的剖析,深刻理解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利用这些技术来传达文化。比如,在讲解《安塞腰鼓》里的地域艺术文化时,教师可以抛弃以往传统的播放视频的教育形式,改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室中的虚拟现实相关设备来輔助教学,给予学生沉浸式的体验。利用该技术教学,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助于将课堂引向实际生活。
[参考文献]
[1]丁奕然.当今时代,我们为何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中小学班主任,2022,72(12):1.
[2]胡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统编本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8(11):79-80.
[3]李长东.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入[J].才智,2020(0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