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珠
[摘要]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旨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一直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文言文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本文基于“梯度思维”理念,从理解难度、文体特点、思维发展三个角度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文言文;梯度思维;教学策略
文言文语言凝练、行文简洁,意在以较少的文字符号表达出完整的内容,由此形成了独有的一套词汇、语法、修辞等文体范式。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文言文最大的困难在于“言文分离”,具体表现在同样用汉语表达一句话、一个观点时,反映在书面與口头上完全是两种情形,从而造成阅读障碍,致使学生理解不畅。本文研究的“梯度思维”正是为了有效应对这一困境。“梯度”本身是一个数学及物理学术语,本研究将其引申为教学模型中存在变化的量,并映射在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坐标系”内。“变化的量”包括理解难度、文体特点、思维发展,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一、厘清文言文难度的梯度变化,设置分层教学模式
基于文言文的特征,教学文言文主要的困难就是“言文分离”,教师教学文言文的压力也集中于此。因此,基于梯度思维的教学实践过程首先要厘清文言文理解难度,再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按照“逐字、逐句、逐段、整篇”的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
首先,“逐字教学”的环节需要语文教师事先对整篇文言文进行筛选,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字,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文,鼓、志、曰、若、足等字重要性相对较高。以“鼓”字为例,它出现在题目当中,就足以表明理解其内涵之重要。依据小学生形成的语文知识经验,“鼓”要么代表一种名为鼓的乐器,要么用来表达敲鼓的动作或物品鼓起来的状态。但在《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中,“鼓”则是指弹琴的动作。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古今表达中“鼓”这个字的内涵差异后,余下的内容中再出现“鼓”字,就可以有效地规避理解障碍。因此,教师对文言文关键字的把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可在教学中充当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
其次,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关联前后句的关系,这是因为文言文的表述过于简洁,单看一句或一个短语则难以有效掌握文本所表达的意义。如《伯牙鼓琴》开篇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单其中一句似乎只是表明某人做了某事,并不能反馈出伯牙的身份是演奏者,钟子期的身份是听众这层关系。同时,在“逐句教学”的环节,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多方领悟,避免被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所误导。如“善哉”一词,小学生对这个词的印象主要源自于影视剧中佛教和尚所述。如果教师忽略这一背景,就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文言文的理解偏差,所以教师要结合前后句的内容,正确解释“善哉”为好啊、擅长啊等含义,其中“哉”是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在通篇解释完关键字后,教师还应重新整合完整的句子,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整体的理解。
再者,教师还应注意文言文的结构分析,尤其是文中所表述内容的起承转合,这对帮助小学生了解文言文大意、情感、人物特点是不可或缺的。究其原因,在于文言文作为一种古代书面文体,与现代散文、记叙文等段落概念完全不同,它没有标点符号,因此掌握分段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伯牙鼓琴》为例,开篇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为第一段,交代了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第二、三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汤汤乎若流水”为第二段,在表达伯牙弹琴技艺高超的同时,也说明了钟子期是他的知音。第四句“钟子期死……以为世间无足复为鼓琴者”为第三段,主要表明了两人间的惺惺相惜之情。
最后,在“整篇教学”的环节,教师应注意文言文意境赏析。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只重局部而忽视整体”,即关注点放在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上,未能让学生了解通篇文言文的意思。从现代文的立场看,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书面表达形式,但将文言文融入古代时空,它本质上是一种文体规范,因此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方式与现代文大相径庭。基于此,在文言文“整篇教学”的环节,教师不可忽视对意境的赏析,这也是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如《伯牙鼓琴》通篇解读完毕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琴名作《高山流水》,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要从无形的音乐中感受到弹奏者的情感,不仅需要高超的音乐技能与深厚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要对演奏者本身有所了解。通过意境赏析,学生得以理解为什么俞伯牙将钟子期视为“知音”了,同时对“知音”这个词理解更为深刻。
二、抓住文言文文体的主要特点,梯度安排教学环节
将梯度思维运用到文言文理解难度的把控上,进而安排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教学方法。此外,文言文还有一个特殊的属性,就是文体本身,即构成一篇文章的规格、模式、结构及语言风格等组成。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即便能理解关键字、句子、段落的意思,但仍然不能很好地开展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这说明小学生并未完全掌握文言文的精髓所在。因此,设计梯度教学,应将重心放在文言文文体特点的显化和应用上,具体环节如下:
第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训练。强调朗读旨在让小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发出声音、增强体验,以更直观地品味文言文的特点。相对于白话文口头和书面表达的一致性,文言文则是惜墨如金,但为了达到表达完整、情感丰富的目的,又往往善于用典。此外,还有一些文言文音律、对仗工整,文言虚词的广泛运用也是一大特点。通过朗读教学方式,有助于小学生读通语句、精准断句,进而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并由此体会到文言文表达的精妙之处。如《伯牙鼓琴》第三段“钟子期曰”的部分,就呈现出明显的对仗特点,教师可以单独挑出来让学生阅读,并体会“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之后进一步向学生解释这就是成语“高山流水”的出处,鼓励他们据全文意思去解释成语,能很好地提升文言文学习兴趣。
第二,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写作练习。进入第二梯度,教学重点落在“以读促写”这一层面。文言文教学的价值,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语言表达方式,还应该从中体会汉语之美,并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塑造人文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该梯度下的写作练习不是翻译成白话文,而是在掌握文言文文体特征后,撷取一点再发挥想象开展写作。以六年级下册《书戴嵩画牛》一文为例,教师让学生根据最后一句“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明白了写作要深入生活的道理,在现实中这有助于纠正部分学生不良的写作习惯。
第三,在写作练习的基础上逆向翻转表达。语文教学的职能之一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学的创作方式,虽然已经远离了现代社会情境,但其自身的魅力并未减少,仍然有着继承的必要性。同时,培养小学生文言文写作能力,对提高其语文素养和文学造诣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在进入第三梯度教学时,可以在写作训练的基础上开展逆向翻转表达的尝试,将其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拓展提升环节。同样,为了照顾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如先从字词、句子入手,再逐渐仿写段落、整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山流水”的含义,可以仿写钟子期的话,如出示一幅徐徐清风图和一幅皎皎明月图,再指导学生借鉴“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秋月”这句话,并用“善哉乎鼓琴, ”的方式表达,这样的训练既能让学生明白知音的意思,又可增加语文写作的乐趣。
第四,在逆向翻译表达的基础上倡导生活化运用。广义的文言文包含了诗词歌赋、曲策八股,几乎是所有古代文学创作问题的总称。虽然时过境迁,但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并未彻底消亡,这是因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一种从未中断发展的表意文字,它为文言文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运用提供了保证。例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常用的成语典故、写文时是引用的诗词段落等文言词句,不仅不会与白话文产生违和感,反而能够增加文章的韵味、彰显此人的文化层次。因此,在逆向翻译表达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文言文。当然,这种运用并非盲目地、形式化地使用“之乎者也”,而是在熟悉文言文体的表达规律、基本用词等基础上,自然地嵌入到口语及书面语的应用中。例如,在学习完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文后,教师指导小学生对原文进行拆解,形成类似“文言文实用指南”的成果,再让他们在生活场景中熟练地运用。例如,“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这句话就可以转化成一个固定的句式,它交代了谁干什么、发现什么、去做什么,依托这个句式转化而成现实生活中的表达,如“我过马路,见红灯亮起,立停脚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以短短几字、寥寥数笔就交代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写作,都有很好的实用性。
三、巧搭文言文内容的学习支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文言文内容与现代文内容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在组织过程中更注重埋下伏笔,这也是文言文惜墨如金的特点所决定的。换言之,文言文相对更加注重思辨、归纳、对比等高阶思维的运用。而现代文内容组织往往则较为直接,如一篇文章交代人物、事件、环境等要素是以平铺直叙来展开。由此可见,文言文重逻辑,白话文重情节。
例如,六年级下册《学弈》一文的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开头就强调一个人下棋很厉害,那么在余下的文言文内容阅读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他的徒弟也会很厉害”的想法,但这一句恰恰是一个伏笔,在最终“非然也”一句完成了翻转。同时,“弈秋”这两个字就非常具有逻辑性,所谓弈指的是围棋,“秋”才是人的名字,合起来是“一个会下棋叫做秋的人”,并非这个人叫做“弈秋”。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根据表面内容教学,或只是让学生按照注释来理解文章大意,学生则难以从中理解起承转合的变化,也无法获得文言文思维的跃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文言文内容,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例如《学弈》体现了对比思维,论证了两人都在学下棋,结果却截然不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转化文言文的表达思维,对“弈秋”这两个字进行“文言文解释”,如“秋,善弈者也”,将原本的动宾短语转化为主谓语句。又如,《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演绎“两小儿辩日”的情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论点,如太陽在冬天离得远,在夏天离得近,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文言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应差异化运用教学理念与方法,将其与现代散文、记叙文、诗歌等文体区分开来。梯度思维的运用,不是单纯地分层或分阶段,它是将文言文教学视为一个语文知识“坐标系”,从难度、文体、思维三个维度同时展开,是因材施教的进一步升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何裕奋.读·解·品·拓——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梯度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教师,2022(06):25-27.
[2]郭珲峰,袁莉莉.参透课标 抓牢课后题 实施文言文梯度教学[J].新教师,2022(06):28-29.
[3]陈英华.“读思达”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J].课外语文,2021(24):107-109.
[4]陈秀锦.文言文梯度教学的三个关键点[J].教学与管理,2021(20):31-32.
[5]吴礼行.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究[J].课外语文,2021(0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