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视域下新媒体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

2022-12-15 20:54王丽玲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共治理报道传播

王丽玲

关键词:公共治理;新媒体;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传播

在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等相关行业领域内,新媒体的突发事件信息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普遍更强,也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与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融合发展速度,因此需要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实地报道过程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并逐步形成系统化的应急响应机制。但是在对各地区公共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类谣言和不实言论进行集中处理。

公共治理概述

公共治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是开放的公共管理形式以及广泛的公众参与形式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并且普遍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以及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基本表现特征。但是在公共治理视域下,最后一公里是非常难以攻克的问题,也会直接阻碍和限制不同治理主体的权责归属条件,还会对各项公众监管事项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公共治理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以及组织机构都能够根据自身权利义务以及社会责任,从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准则等不同层面进行资源集成,并从不同治理视角和监督视角中深层次挖掘各类治理事项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也能够形成公共治理事项的特定事务处理链条。尤其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盛行的时代,公共治理内容更兼具社会监督效用,因此需要对公共治理事项的具体解决方案进行透明化和公开化部署。

传统媒体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

很多传统媒体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事件和新闻的报道形式非常官方,并不能及时整合基层民众的观点和反馈意见等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对称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与地域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直接相关。很多传统纸媒以及广播电视台并不能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响应,也会存在反应速度缓慢等情况,对各项公共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不了解,也并不能全面认知和理解此类事件的权责归属情况,办事速度相对较慢,也并不能及时征集基层民众的关键反馈信息,报道内容的时效性并不突出。

公共治理视域下新媒体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优势

信息来源渠道具有多样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以及专业技术团队的信息来源渠道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能够精准采集各项公共突发事件的地域性信息,新媒体平台和专业技术团队对事件信息的了解程度普遍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媒体受众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来源普遍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新媒体平台以及社交平台能够进一步收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公共突发事件和相关信息资源,还能够精准链接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和网络监管机构,高效率处理各类事件的相关信息,也能够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渠道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并能够及时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发展。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很多社交媒体平台和融媒体平台收集到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其中公共突发事件的相关报道内容也普遍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等特征。尤其在公共治理空间中,很多新媒体技术平台和融媒体技术团队能够对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以及传播受众群体进行精准识别和分类,并遵循传播学的相关规律及时处理各项公共突发事件。

传播与介入速度更陕

與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和专业技术团队其信息传播以及专业介入速度普遍更快,并能够针对备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具体属性和严重程度,及时沟通和链接相关监管部门和基层管理机构,快速确定相关突发事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尤其在网络舆论空间和传播平台中,很多新媒体技术团队和平台能够基本达成共识,对各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性和紧迫性进行精准分类和判断识别,将真实可靠的官方权威数据信息投放到传播媒体渠道之中,并根据自身职责以及权责归属范围重点跟踪和介入到此类突发公共事件之中。很多新媒体平台和技术团队的应急响应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及时引导正能量以及权威导向的信息传播和宣发模式,还能够及时介入到此类突发事件的后续跟踪报道之中。新媒体平台和技术团队所获取到的公共突发事件以及新闻内容,能够呈现更加稳定和高效的事件处理状态,也能够对不同组织机构和阶层反馈的相关信息来源进行集中处理和后期制作,并确保宣发内容和报道内容的一致性。

广泛收集基层观点和意见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以及专业技术团队能够广泛收集基层观点和意见,对恶意的舆论导向进行集中纠偏。为避免出现报道比例失衡等情况,很多地方新媒体技术团队能够在多种社交媒体平台中广泛收集基层民众的意见和观点,并对各项突发公共事件的后续解决方案进行公开展示。相关广播电视台能够充分运用接地气以及民生化的新闻事件报道形式,也能够在广泛收集基层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之上对地方公共突发事件和新闻报道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广泛收集基层观点和意见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网民不文明的言语行为进行集中规范和约束,并对各项民生诉求等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尤其在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公共突发事件进行集中报道的过程中,新媒体平台以及专业技术团队需要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基础之上对突发事件现场和周边区域的基层民众进行集中采访和信息采集,也需要充分运用真实可靠的新闻报道形式,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传播发展方向,避免出现信息失真和谣言等现象。

公共治理视域下新媒体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劣势

信息失真率高,谣言泛滥

在公共治理视域下,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失真率相对较高,谣言泛滥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与当前我国网民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关,还会直接关联到各方治理主体的权责归属条件以及参与治理的工作积极性。尤其在未进行实名制认证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中,很多网民的言论相对比较随意,并不能为事件的发酵和解决提供可靠以及可信的思路。信息失真率较高以及谣言泛滥的新媒体平台,更需要被集中整治和规范化处理,还会直接关联到各地区公共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现场跟踪报道内容的时效性以及真实性。信息失真率较高的社交媒体平台,普遍缺乏较多监管机构和社会监督力量.并不能及时整合零散的社会公众治理资源。谣言泛滥的情况非常严重,也会直接关联到各地区公共突发事件的受众群体言论自由和规范性,尤其在多元化的社交媒体网络中,很多网民都披着言论自由的外衣肆意进行评论,并不关注各地区公共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重要性,也会直接干扰和限制地方媒体技术团队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事件跟踪和报道力度,还会产生较多失真信息来源,从而影响到社会网络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报道比例失衡

在不同类别的公共突发事件报道形式中,很多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官方宣发团队普遍存在报道比例失衡等情况,也会进一步加剧本地区基层民众的不安感和焦虑情绪,对备类民生问题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还会产生更多社会安全隐患。报道比例失衡的公共突发事件,普遍影响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节奏,还会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部分新媒体技术团队和传播平台会根据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屏蔽部分言论,但是并未公开网络舆论的导向和信息传播目标,因此也会产生较多网络谣言和失真的数据信息。报道比例失衡的现象相对普遍,并且主要集中在传播渠道较为单一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中,此类媒体平台的互联网言论规范处理措施并不完善,因此也會让部分网民钻法律和道德的漏洞,产生较多恶意言论。

缺乏深度报道形式

传统媒体对备类公共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形式更具有全面性等显著特征,但是在新媒体平台和宣发渠道中,普遍缺乏深度报道形式,也会引发较多争论,不利于正确引导网络社会舆论。尤其在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中,缺乏深度报道的公共突发事件和新闻信息普遍存在以偏概全等情况,也并不能及时应对多方社会力量的质疑和诘问,因此会接连产生较多公信力下降的多媒体网络舆论信息,并不能及时应对本地区公共突发事件的后续跟踪报道需求。新媒体在报道的信息上主要是以不断重复的形式体现,例如对事件具体呈现情况、原因进行分析等,但忽略了深入了解发生的全过程,进行深度报道能对可能引发的多种情况进行科学解释,并进行一些持续性的后续报道等。

公共治理视域下新媒体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策略

快速响应并引导网络舆论

在公共治理的视域下,进一步完善不同区域新媒体对当地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机制,需要实现快速响应并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尤其在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的基础之上,相关新媒体技术团队需要及时遏制恶意的网络舆论发展方向以及言论,并从自身工作视角出发,逐步深化公共突发事件的具体报道形式以及信息传播机制,营造和谐净化的网络舆论空间。但是在快速响应的过程中,不同监管机构需要及时介入到网络舆论方向的引导层面,并对本地区公共突发事件的后续跟踪报道内容进行重点监督和检验,以免出现报道内容失真等情况。为避免出现报道比例失衡等现象,相关地方监管部门和管理组织机构需要对公共突发事件保持敏感性,并需要及时响应和制定后续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公共突发事件报道内容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提升官方媒体公信力,针对性治理谣言

在公共治理视域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并针对性地治理网络空间中的谣言和失真信息,对不同类型公共突发事件的后续报道和解决措施进行集中整合,在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过程中保持新闻报道内容的一致性和安全保密性,避免出现公共信息泄露等风险。政府机关需要进一步提升公信力,对各项权威和正式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在投放到网络媒介空间之前,还需要对后续信息传播机制和舆论发酵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和分析,并及时与社交媒体保持畅通的沟通和联络,还可以将此类公共突发事件设立为专项讨论话题,置顶官方媒体发布的相关言论信息。为充分提升官方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在针对性地治理网络谣言和失真信息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新媒体技术平台以及融媒体宣发渠道进行集中整治,并对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突发公共事件传播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和在线模拟分析,将全面和深度的报道形式与内容进行精准匹配,并对网络空间中的相关舆论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

新媒体平台严格把关基层观点和意见建议

在融媒体时代中,新媒体平台需要严格把关备类基层观点和意见建议,并进一步完善网络治理空间中舆论信息的采集与预警机制,及时构建正向舆论引导模式下的多元互动治理机制,还需要及时健全新媒体舆论引导的保障机制。在多元化的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充分发挥公共治理空间和公众力量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并对治理主体和治理事项之间的关联隆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将各项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的社会治理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公开公示,积极引导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发表合理的基层观点和意见建议,并对相关报道内容的比重进行动态协调。新媒体平台在严格把关基层观点和意见建议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发挥公共治理空间的舆论引导功效,将热点话题与不同区域的公共突发事件信息进行精准链接,并避免出现不实言论和恶意谣言,在集中整合相关事件报道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传播学的信息传播机制,充分保护基层观点和意见建议不被恶意引导。

全面提升网民素质和谣言辨别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了解程度与网络谣言呈现着相关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全面提升我国网民的综合素质以及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公众在面对消息源不明的信息时仍会出现凭感觉接收信息和不查明信息真实性的情况。因此,应当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增加其知识储备,避免公众接收信息时凭感觉“一刀切”。公众对于媒介信息的接收不应当只有一个小范围的思考,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辨别意识,认识、了解媒介。尤其对于不同地区的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而言,全面提升我国网民素质和网络谣言辨别能力,能够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之下对各项新闻报道信息进行精准辨别,新媒体平台也能够根据我国网民举报和投诉的相关信息来源及时进行封号和删除处理。全面提升我国网民素质以及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是有效实现公共突发事件后续跟踪报道目标和解决事件的关键措施。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且对公众造成严重伤害的重大事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生活的事件。一般事件发生十分突然,极具冲击力和破坏力,具有突发性、显著性等特点。因此,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社会下,新媒体如何做好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以达到稳定社会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公共治理报道传播
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微博问政探析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试论现代公共治理中的领导力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公共治理背景下社会问责完善与创新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