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6-11-09 08:12屈冠华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广播媒体报道价值

屈冠华

本文探讨了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广播媒体如何发挥自己所长,进行传播报道。文章结合广播媒体自身优势,以及非自然灾害的突发事件相关特点,系统进行分析,以期给各位同行些许参考。

【关键词】广播媒体;非自然灾害;报道;价值

每天,我们的媒体上都可能会播报一些突发事件的新闻,比如工矿爆炸、交通事故、传染病疫情、恐怖袭击等等,其实这些都属于非自然灾害的范畴。总的来说,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非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广播作为运用现代电子传媒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凭借它自身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起源上看,突发事件最早的传播是从声音传播开始的。古代,人们在各种突发的灾难发生时,发出一种特殊的、但共同可以理解的声音。他们以声音相互传递着信息,共同抵御灾害。这种声音的传播,在当今就转化为使用广播这种电子媒介来进行了,而且能把声音传得更快、更远。

1 危机初发期

灾害发生后,也就是在危机初发期,作为新闻媒体,首要职责是传播信息,就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迅速对事件做出报道,随后再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而且对这些信息的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对于灾害报道的价值,有几种常用的判断方式:看事故的大小、造成的损失,尤其是生命财产的损失情况的大小;看事故有无特殊性,即有无引人注意的显著特征;看同类事故灾害是否连续发生,背后有无必然原因;重大灾难事件和现象应“有闻必录”。

不过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我们的媒体也是要经历一个学习过程的。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传播速度快,是媒体关注和报道的重点。但是在2003年的非典危机中,媒体的报道表现从“失语”到“失真”再到“失度”,充分暴露出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非典”之后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然表现出迟缓、被动或不作为,失去“将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机会。

有了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就能有的放矢地去提高。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迅速、及时是广播媒体最大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手中的电话,就能第一时间把现场情况传播出去。因而在报到突发事件时,广播媒体应加强现场记者的力量,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再加上广播媒体具有的移动收听的特点,使它在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够立即成为传递、交流和沟通各种信息的平台。同时,广播电台能充分发挥广播现场直播作用。因为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复杂多变性,在实时报道中把握好了时效性,也就掌握了灾情发布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所以要注重流动突发事件新闻的流动播出,可以在节目中增加现场连线的频次,有最新情况可随时插播,充分满足受众的求新欲望。

2 危机持续期

随着危机的持续,媒体报道在不失语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做到全面、客观、准确、科学、适度地报道事件过程,不能乱语,更不能越位。也就是说,媒体应该深入报道危机产生的原因、过程、目前的态势、可能会造成的危害,以及由危机引发或者产生的其他问题都应该予以报道。

另外,要以一种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危机,听取不同立场的声音,还要把自己的价值立场和感情倾向降到最低、隐藏最深,以记录者的角色向受众呈现现实的情况,坚持用客观事实本身说话,不进行任何的渲染和炒作,从而使报道更加接近事实。

而且,报道不是越多越好,应该适度,在“量”上讲究报道的平衡: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盲目地进行“新闻轰炸”,也避免来去匆匆,虎头蛇尾。最好采用系列报道的方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长期、深入报道。

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采访中遇到的阻力可能会相对小一些,因为只记录声音的话,当事人还是愿意说一说心里话的,相对于镜头和图片,广播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所以,广播媒体可以在事件、人物、细节上多挖掘一些内容。

3 危机消退期

在危机消退期,媒体报道的重点就要落在加强长效预警报道和对危机影响后期的报道上。比如,应该如何避免此生灾害等。

同时,对受众进行心理安抚,修补社会创伤。虽然没有人能够穿越生死,但是声音可以起到抚慰心灵的作用,这也是除广播媒体外,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因而,广播媒体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做客直播间,为灾难之后的人们做心理疏导。同时,广播媒体还可以制作一些能够抚慰创伤的专题节目。比如,诵读安抚的诗歌,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励志的故事等等。终归的目的就是让帮助危机中的人们减缓并摆脱焦虑与不安的折磨,让受灾地区的人们摆脱压力,重拾信心和力量,积极生活下去。

4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广播媒体也应该注重与新媒体的合作共赢,把触角延伸到新媒体领域。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广播媒体的记者在第一时间通过电波报道了当时情况后,可立即将这一情况提供给手机客户端,并且可以图文并茂。广播最及时,但内容也相对简单,广播的听众如果想了解更具体的情况,就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查看。而手机客户端的客户如果想了解最新的进展情况,也会通过广播这个途径。这样广播与新媒体就形成了互通、互补、互融。

面对非自然灾害报道,广播媒体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改进的方向始终是更加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同时也会更加专业。

作者单位

河北广播电视台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猜你喜欢
广播媒体报道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新思考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给”的价值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广播媒体广告价值最大化探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