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巴坚参 张颖 次仁 张均盛**
(1.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2.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西藏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药物资源,同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医学的精华,经历3000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藏医药体系,是藏民族特色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西藏藏医药大学多年来,一直秉承着以立足西藏,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人类健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为办学定位,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藏民族特色文化底蕴的高等医药人才。我校拥有藏药学(生药学)、藏医人体学2 个国家教育部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学科,藏药学(方剂学)、藏药药理学等8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藏医学、藏药学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开设藏医学、藏药学、藏医学(护理学)、藏医学(临床药学)、藏药学(市场营销)、藏医学藏药制药工程、护理学7 个本科专业,藏医学、藏药学、藏医学(护理学)、天文星算4个专科。西藏藏医药大学已形成本科、研究生、在职教育等多层次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地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育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要保证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三者紧密融合不可分割。课程思政改革的成败关系着学生能否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关系着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成长,甚至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复兴崛起。医学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在于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主动转变思路,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医学基础和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挖掘和运用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自然有机融合。为进一步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承担学生价值引领的责任,我校于2020年起开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对如何立足藏医药特色,以传统藏医药文化为依托,从专业特点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同时积极适应新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藏医药人才,使课程思政的实施更有效地达成育人目标,一直是我校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的重点。
育人工作是高等院校的核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即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是课程思政改革的最根本要求。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时代接班人。只有牢牢把握住育人的根本方向,才能确保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变质、不偏航。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将思想道德育人工作交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一工作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育人的要求。在实施全方位育人的大背景下,当专业课程也作为主体参与到思想育人工作中来,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问题,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润物细无声”地开展育人,寓德于课,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育人开辟理论实践新渠道。
藏医药是藏族文化的载体之一,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对藏族文化的传播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特殊的意义,藏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藏医药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他们除了掌握传统藏医药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了解部分中医药理论、具备科学研究素质和技能等,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继承传统,也要考虑到知识的广度和融合;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做好德育培养的正确引领。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构建立足藏医药特色,全覆盖、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建设和课程团队,让专业课与思政课程相互支撑,使得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2.1.1 课程建设。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里育人目标的重新修订、教材的选用、课程思政素材内容的提炼和总结、教案和课件的准备工作,到课堂教学的融入,再到课后育人效果的评价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前后呼应密切关连。这些环节中,确立育人的目标是关键,确定课程思政的内容是基础。
在进行藏医药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开放性和融合性,如何将思想政治元素自然地融入专业知识中是实施的重点。与思想政治课程相比,藏医药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应注意育人的输入模式应该潜移默化地进行,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原有的育人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主要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家国情怀的颂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和行动;规范从医的职业操守,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树立全民大健康的理念,教育学生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大医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提升医患沟通技巧,树立崇高的医学公益情怀等。
作为藏医药大学,我们还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将藏医药专业课中的优势学科作为建设的核心学科,围绕学科特色,优化课程结构内容,积极探索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藏医药专业课程相较其他的课程的优势,在于思政元素涉及面更广泛。一方面,藏医藏药的特色哲学思想、有极其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藏医学和藏药学的载体是古籍文献,具有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涉及地域广泛等特点,不仅有底蕴深厚的藏医药传统理论,也有藏医药发展的历史、天文历算、史诗传说的人文故事。例如赤松德赞时期的“医圣”宇妥·云丹贡布,他在几十年行医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研究各地民间医疗方法,翻译汉文医学著作,结合藏民的生活习惯特点,博采众家之长,编撰出古代藏医学的巨著《四部医典》,奠定了藏医学的理论基础,创立了藏医药学独特的体系,他的故事在藏民间广泛流传。作为医者和学者的创新精神、宽和的态度和大爱无疆在现代藏医药学生中同样可以引发巨大的共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医学专业精神起到价值引领的效果;另一方面藏医药与我国其他民族医学和文化的沟通和交融(中医中药、儒家思想等)。藏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医学文化一脉相承,这部分思政元素的发掘,可以极大地增进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对国家认同感[2]。例如,据《藏医史》记载,汉族的中医学在藏医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藏医学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部译著《医学大典》,就是由文成公主带进吐蕃的;藏医学的“触诊”和触诊部位与传统汉地医学的“诊脉”基本一致;药浴疗法、放血疗法、火灸疗法、涂抹疗法等,都是与汉族医学类似的治疗手段。这些都体现了汉族医学与藏医学的交叉影响,也是我们可以深入挖掘的思政元素宝库,传播藏医药文化与汉族医学,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1.2 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有序实施的基础是教学团队的建设,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并实施教育教学实践,直接决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要推动医学高校教师提高育人意识,充分激发教学育人热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育人能力,以此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和教学小组的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建立稳定可实施的集体备课制度。专业课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学生的“领航人”。教师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积极探索本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寻找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的切入点和方法。一是要以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为标准,全面把握本门专业课程要达到的育人目标;二是要保证专业知识、能力与育人的同步性、科学性、整体性;三是要做到师生思想共鸣的深入性,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真正做到育德于学、立德树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基础也是关键。鼓励学科带头人牵头,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团队之间、团队内部的多种层次的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积极探索收集藏医药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育人融入的教学方法,使专业知识和育人的结合更加科学合理,教学方法丰富自然;以若干较突出的学科团队为榜样,带动整个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多层次的激励方式有效激发广大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共鸣,明确理解这一教育理念,提高专业课程的内涵,理清建设思路,指明育人方向。在此过程中,教务部门出台倾斜性政策,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和研讨活动,支持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教学比赛和培训,促进教学交流系统深入地解读国家政策,提升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支持优秀团队成员特别是青年教师培训、进修。鼓励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中难点、关键点的突破性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课题,鼓励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团队合作,构建多层次联合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在新教师入职的岗前培训中,着力对师德师风和思政教学能力的专题式培养。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共建课程思政,构建学校“大思政”的育人格局。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有相同的育人目标,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思政课理论教师需要协助专业课教师深入地学习政治理论了解国家政策,使专业课教师也能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可以将时政热点与知识恰当结合。
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也是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能够达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和检查监督机制,在学校各级各类评估考核工作中,确保思政建设做到细化并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教师的激励制度,对于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在年终考核评价、岗位晋升、评优选拔等教师考评环节中给予充分的考虑。对于教学成果显著,在各级教学成果奖中突出课程思政内涵的,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按照课程的特点,既有统一的要求,又充分尊重个人创新,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为实现民族医药事业的大发展,藏医药正在积极寻求独具特色的、兼具传承的发展之路。这需要藏医药不仅保持和继承藏医药学的精华和内涵,更要善于交流、借鉴其他理论和技术,融入现代社会的医药知识体系中,才能使藏医药的发展和传播出现更广阔的前景。新媒体充分利用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优势,融合动画、多媒体、互动等多种信息传播形式,使受众在接受藏医药文化信息时,没有了时空的限制,信息更加灵活丰富[3]。使网络在线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无限拓展,有力地提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感染力和共鸣感。一方面,我们要善于与兄弟院校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善于运用已有的课程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另一方面,我们要支持教师积极开展线上课程的建设。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知识点和思政内容进行重新的梳理和融合,按照自身专业特色,建设更符合学校育人特色的线上平台课程。这类课程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授课的有力支撑或辅助。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式,在扩充知识容量和提升思想感悟的同时,能有效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了解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
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需要,是全面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藏医药大学一直以来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的实效性。在保持藏医、藏药特色的基础上,将大学的课程与育人结合在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上协同进行,为培育新时代藏医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