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研究、宣传的方法观*

2022-12-14 13:09粟迎春
新疆社科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粟迎春

党史观,是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根本立场、观点、看法。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正确党史观,可以理解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理性地学习、研究、宣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方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史领域的坚持和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历来重视对自身历史的学习研究,既从过往的奋斗历程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又从历史的演进规律中探寻未来前进的方向,还通过历史宣传教育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树立党史学习、宣传、研究的正确方法观,在政治视阈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理论视阈下事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坚持与发展,在实践视阈下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研究探讨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础、内涵外延、基本原则和价值功能,对于推动党史的学习研究宣传,以及明确具体工作要坚持什么原则、把握什么方向、发挥什么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正确学习党史:深刻认识“源”与“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建立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把握上,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渊源和历史必然的深刻认知上,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深刻理解上。

(一)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发展党的事业,必须坚持以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是由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百年党史,既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100年,也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100年。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生产力理论、经济学说、人与自然关系学说、建党学说、国家学说、世界历史理论等作出了许多重大的原理性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有机结合,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同时,这些伟大的理论成果也是在中国人民不断争取民族独立和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长期发展、逐步完善、内生演化和实践验证的结果。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①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言,“理论的彻底”就是立足系统思维、整体视角、贯通观点,精读细研这套理论的总体框架、内在逻辑、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领会纵贯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要更加注重理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回答时代之变、当代之问作为我们的理论视阈和现实观照,以唯物史观增强我们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

(二)深刻理解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百年历程中,正是因为不仅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规律,还根据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成功探索了规律运用的特殊情况,才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危难关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到进入新时代,几代共产党人上下求索、勇毅前行,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顺应时代变化中探索规律,在识势图强中把握规律,不断深化对社会规律的认知和运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规律,进而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客观可能性。深刻认识规律,就是要从党的伟大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深刻领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深刻体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对世界发展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自觉运用规律,就是要聚焦新情势、新状况,从诸如“农村包围城市”“发展是硬道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历史经验的宝库中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过去和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各种矛盾挑战中发现风险的生成演化规律,增强时代性、系统性、科学性、创造性,通过学习更好地把握历史主动。

(三)全面认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②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无论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还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都必须通过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火热实践才能实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性实践活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挫折和挑战,最关键的就是把党的根脉深植于人民,推动形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内在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③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的继承发展,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丰富提升,也为我们探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以优良的作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反腐败斗争,让人民群众对党更有信心;举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收获的不仅是城乡新变化,更进一步筑牢了党的根基、共和国的根基;沉稳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背后的支撑力不仅是经济实力和治理能力,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带来的强大自信。

学习党史,就要对照焦裕禄、杨善洲、张富清等先进典型,学习“永不脱离群众”的坚定信念,学习“剪下半条被子”的真挚情感,学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济世情怀,深学细照笃行,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进一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同人民群众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正确研究党史:深入阐释“古”与“今”

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④在党史研究中培育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要更加自觉地把树立远大理想同实现共同理想统一起来,着眼客观实际,对照历史研究治党治国的历史资源,不断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铭记历史警示,为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贡献智慧。

(一)牢固树立大历史观视野

党史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外在形态,要注重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未来,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大势、抓牢历史机遇。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研究党史)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⑥,“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⑦,这告诉我们,既要在整体中观照个性化、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又要在历史细节的研析中贯通党史的百年历程;既要在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中探讨特定的物质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关系、文化思想关系,也要在人与自然实践关系构成的分析中把握历史递嬗的总体脉络。

党的历史呈现出螺旋上升、梯次递进的变迁轨迹,内蕴着继承与发展、行进与跌宕的辩证统一,不能人为孤立其历史脉络、逻辑关系。因此,在党史研究中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应当关注和强调党史研究阐释的整体意识、多维视角,更好地洞悉历史的嬗变逻辑和生成范式。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既要联系100年革命建设改革史来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愿景,也要联系5000年中华文明史来思虑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探究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联系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奋斗史来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论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真理性。

(二)着眼服务民族复兴伟业和国家发展大局

当前,面对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特点的全新时代,越发需要党史研究工作深度嵌入社会现实,把提供历史依据、历史启示和解决实践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挖掘从严治党和治国理政的党史资源,认识和把握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所在,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史海钩沉与实践引领的统一与良性互动中更好地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这是党史研究的实践追求与价值旨归。

恩格斯曾说过:“在我看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⑧,阐述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与时代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治国智慧和理政经验,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参照,为巩固执政兴国基础带来了有益启示,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添了精神动力。

(三)做到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党史是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知识体系意味着党史的学术研究属性,价值体系则昭示着其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我们在党史研究过程中要坚持正确党史观,充分把握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在党史研究中坚持正确党史观,一方面,要聚焦知识体系研究,从历史长河、时代潮流、世界大势中研究分析人类社会演变机理,研究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辩证互动规律,研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逻辑,研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新要求,研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立足客观实际开展唯物辩证的分析。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社会实践起到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党史研究者要严把政治方向。同时,在党史研究中举起理论的武器和批判的旗帜,从史学角度讲清楚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什么要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剖析西方宪政民主、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欺骗性和危害性,理直气壮地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自由观、人权观、法治观、历史观,帮助人们增强抵御西方错误思想流毒的“免疫力”。

(四)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对客观世界的价值判断内蕴着社会制约性,受外在条件的限制,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变化。因而,探讨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历史实际出发,全面、历史、辩证地研究和分析党史研究对象,从而得到科学化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⑩,“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由此,在研究和分析党史研究对象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这些独到而富有创见性的重要论断,为我们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实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现实路径。

毛泽东同志曾如此描述,“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一日这一个日子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二十八年了。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一比喻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在探索中经坎坷、历风雨,逐步成长成熟,进而找到适合自身道路的发展史。我们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党史是“理论探索史”“不懈奋斗史”和“自身建设史”,这是党史发展的主流本质。坚持正确党史观,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引导公众更加客观、理性、全面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史学习中凝聚共识,激发正能量。

三、正确宣传党史:切实推动“破”与“立”

公众对党史的认知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基于人本身能动的自我意识,通过实践改造客观对象,并在改造的过程中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另一方面,客观的党史认识只有在正确观念的长期指导下才能形成并得以保持。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我们应当树立科学的“破立观”:“破”为“立”赢得时间和空间,不破除错误的思想认知,“立”就没有前提;“立”是“破”的支撑,只“破”不“立”则错误思潮会“春风吹又生”,“破”和“立”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一)“破”的一手要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针对党史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精神标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旗帜鲜明地开展辨析批驳,究其本源、剖其本质、析其危害,从而破除错误认知、廓清思想迷雾,铲除其滋生和蔓延的土壤。

党史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武器。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史宣传工作中,必须时刻绷紧意识形态斗争这根弦,切忌被“深水静流”的表象所麻痹。当前,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情势严峻,斗争方法不断升级。特别是一些“公知”、网络“大V”利用网络、论坛等平台发声,否定党的历史人物,歪曲党的历史,贬损党的形象。这些谎言背后的实质是用历史虚无主义混淆是非观念,进而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此,绝不能抱着“开明”的心态姑妄听之,而是应当通过各种路径对历史虑无主义进行有力批驳,引导和帮助社会公众认清其在理论和现实中的错误,看清其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危害,切实消除消极影响、抵御错误思想的侵害。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又显现出了软性、柔性、隐性的发展趋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解读我国法治实践,套用西方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否定我国宪法及其确立的制度和原则,蓄意把中国共产党与成文法的实施相对立,企图把“法治”这个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重要突破口,否定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不懈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实践,进而否定我们的政治制度。必须高度关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趋势,及时予以批驳,避免造成现实危害。

(二)“立”的一手也要硬

坚持正确党史观,要做到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我们在党史宣传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光辉历史,通过声势浩大的党史宣传,把虚无、抹黑党史的歪风邪气破除掉,让正确的党史立得住、传得远。

1.进一步完善史料收集整理工作的条件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长河中,受到前期残酷的斗争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很多珍贵的党史资料并未得到很好的记载和留存。而在当下,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充分具备了进一步加强修史工作、不断完善史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各项条件。还应进一步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斗的足迹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后来者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奋勇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提供基础支撑。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都是我们百年党史中的精彩华章,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座富矿。进一步挖掘、完善史料的收集整理,有利于立体展现建党百年的非凡历程、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呈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揭示中国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

2.推出更多具有较强感染力和传播力的陈列展览

要更加注重党史方面的文物、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策划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展览。积极组织各地党史纪念展馆开展交流合作,举办各种联展、巡展、互换展览,扩大展览影响力,广泛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党史的数字化留存、开发、展示、展陈。通过党史纪念展馆网站、数字展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党史相关文物、旧址的数字化展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等,增强虚拟展示效果,丰富党史相关数字展品数量、展示信息及体验方式,让党史中的故事更加生动。

3.用心用情用功抓好主题文艺创作

要围绕党史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旧址等,不断提升宣传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学习体验、主题实践、征文演讲、文艺汇演等活动,用心用情用功抓好主题文艺创作,运用多种方式引导群众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建党初心。

4.抢占互联网阵地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思想舆论的传播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史宣传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当前,网上信息海量庞杂,各种党史领域的思想理论观点现象层出不穷、相互作用影响,亟待积极主动地加以正确引导,通过持续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党史的力度,用正向声音占领互联网空间,以传播力、穿透力、感染力凝聚更强的引领力。

5.编写高质量的党史教材

编写观点正确、史料翔实、深入浅出、说服力和可读性强的高质量党史教材,是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党史界和党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党史宣传的过程中,相继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党史著作,在总结历史经验、普及党史知识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着眼于充分发挥党史的教育功能,根据党员、干部、群众和大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编写更多高质量的党史教材和生动活泼的党史读物,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

用正确的党史观学习、宣传、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既是为了回顾党的历史、传承光荣传统,也是为了坚定理想信念、展望美好未来。“继往”是为了更好地“开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应当把培育和践行正确的党史观作为重要目的之一,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大作用。

注 释:

①②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页,第196页,第669页。

④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8期,第5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9页。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67页。

⑦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39页。

⑨ 《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N],《人民日报》,2015年8月24日,第1版。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