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苍龟探穴”刺法的溯源与探究

2022-12-12 14:22张容超李彬锋郭奎奎秦懿囡郭新荣王瑞辉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先师金针本法

张容超,吴 涛,李彬锋,刘 奇,郭奎奎,秦懿囡,郭新荣,王瑞辉,杜 旭△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苍龟探穴”针法是术者在针刺得气后将针退至天部(浅层),然后依次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并由天、人、地三部逐渐深入的复式针刺法[1]。据现存资料,此法最早见于明代医家徐凤《针灸大全》一书《金针赋》篇中,《金针赋》原文对“苍龟探穴”的记载是:“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然而,应该怎样行具体的“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操作呢?《金针赋》中并未进一步具体阐述。这导致后世医家在理论和临床应用中,对本针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影响了“苍龟探穴”这一经典针法的教学、科研与临床研究。因此,笔者基于历代相关文献,力求追本溯源、探寻“苍龟探穴”针法的本来面目,汇报如下。

1 溯“苍龟探穴”之源

现今,大部分学者认为“苍龟探穴”针法出自于明代医家徐凤,主要是因本法首载于《针灸大全》中《金针赋》篇。然而,究其根源,《金针赋》前序中:“此赋乃先师秘传之要法,得之者每每私藏而不以示人,必待价之金乃可得也。予今以活人为心,更不珍藏,载之卷中,与同志之士共知……”提到此赋为“先师秘传”,又“得之者每每私藏”,可知赋文出自“先师”,且赋文“得之者”尚有他人,只是他人“每每私藏而不以示人,必待价之金乃可得也”,而其愿把赋文公开出来“载之卷中”[2-3]。据此推断,《金针赋》的作者并非编《针灸大全》之徐凤,而是其先师,亦或先师的先师,则“苍龟探穴”针法亦应如此。而徐凤之先师又为何人?

《金针赋》全名为:“《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赋前之序记载了作者的经历和写赋缘起:“大明洪武庚辰仲春,予学针法。初学于洞玄先生,孟仲倪公。明年公没过维阳,又学于东隐湖间”。赋文的作者于明洪武庚辰年学针法于倪孟仲,次年又学于彭九思,得到二师所阐:“针道之书,梓歧风谷飞经走气补泻之法”。“梓岐风谷”当为某针家的别号,“飞经走气补泻之法”是出于梓岐风谷,而赋文则是“撮”其“要”,即序中所言“删繁撮简成文者”。作者得此法后“数年间,用而百发百中,无不奏效”,至永乐己丑(1409年),隐居于西河“资深堂”,自号为“泉石”[4]。正统己未(1439年)时,他已是“髭鬓皆霜”之老人,于“养疾之暇”写成此赋,以“遗言于后”,故赋之作者应为“泉石”。而“泉石”即为徐凤之先师(亦或先师之师)。

从《金针赋》“飞经走气”针法的叙述特点看,最明显的特点与江西席弘派倡导的区分“男女、上下、左右”的针法一致,而徐凤为江西弋阳县石塘人,赋文作者当亦为江西席弘流派,兼收窦汉卿针法,且有窦氏之前何若愚所倡“通经接气”之法,这概括了元明时南、北方针灸流派的针法,故被称为“秘传之要法”。因此,“苍龟探穴”针法可能是出自江西席弘派。此外,“苍龟探穴”针法的核心操作是一针刺多向,有学者认为是从《灵枢·官针》五刺中“合谷刺”发展而来[5],治疗“肌痹”的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法在肌肉丰厚处进针后,退至浅层又依次向两旁斜刺,形如鸡爪之分叉,操作方法与“苍龟探穴”相似,且均属强刺激针法,所不同的只是“苍龟探穴”是多向透刺,而“合谷刺”向两旁透刺,但二者都适用于肌肉顽麻痹痛之症[6-7]。综上,“苍龟探穴”针法并非徐凤之作,可能出自江西席弘流派,且可能是由《黄帝内经》“合谷刺”派生而来。

2 考“苍龟探穴”之法

《金针赋》中记载:“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描述针刺时尤如“苍龟”在“探穴”,针刺浑厚有力如“入土之象”,将针退至浅层“钻剔四方”,实现“一退三进”,然而原著并未明确其操作细则。汪机在《针灸问对》中记载:“下针时手三进一退,将两指按肉,持针于地部,右盘提而剔之,如龟入土,四围钻之。盘而剔者,行经脉也”,汪氏强调进针得气后行针,“得气之时,将针似龟入土之状”,“缓缓进之,上下左右而探之。上下,出内也,左右,捻针也”,此处“上下”探之,即用斜刺或平刺提插,“左右”探之,即捻转,通过提插、捻转行四方探刺,达到似龟“入土之象”,下针遵循“三进一退”,在天、人和地三层进针中,每层均经3次插入而1次退回,到达地部时则行“右盘提而剔之”。“右盘”,即在地部(深部)针尖按右转方向边提插、边剔进,如龟入土四围钻之[8]。李梴在《医学入门》指出:“苍龟探穴针法行针时”应首先“以两指扳倒针头”,进而“一退三进,向上钻剔一下,向下钻剔一下,向左钻剔一下,向右钻剔一下。”明确了“钻剔”的顺序是“先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龟”。

《针灸问对》强调针刺得气后行针,并在《金针赋》的叙述基础上增加了“盘提”“捻转”,而《医学入门》明确了其“钻剔”的具体方法,明代高武《针灸聚英》叙述本法时强调“一退三进”“四方探刺”的结合应用,从而增强针刺的强度[9]。现代医家陆瘦燕[10]认为“苍龟探穴”针法是以“针向行气法”为主,结合徐疾补泻法中“三进一补”的补法而成,上下左右“钻剔四方”目的在于搜索得气感应,结合“三进”使针感由浅入深并扩散于四周,引气入深、行经脉之气而具“补”的作用。雷教育[5]将“苍龟探穴”操作方法分为两种:一是沿皮进针得气后,退至穴位近端,改变针尖方向,仅向左右斜向透刺,适用于肌肉浅薄部位;二是直刺进针得气后,从穴位深层退至浅层,扳倒针身,依先上后下、自左而右之序斜刺进针,改变针尖方向,适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总之,虽然历代医家对“苍龟探穴”理解不同、各有发挥,但已明确此法操作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退至天部(浅层)行针,上下、左右改变方向,一针多向透刺“钻剔四方”,并由浅入深逐渐加深的复式针刺手法,重点是“探”“钻”“剔”[11]。

3 研“苍龟探穴”之效

3.1 催气、搜气以“气至病所”

《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金针赋》亦强调:“气速效速,气迟效迟”,针感之强弱、气至之迟速和强弱直接影响了针刺效果。临床中,若遇到“关节阻涩,气不过者”,《金针赋》中指出可用“苍龟探穴”来“过关过节催运气”,本法多向针刺以行气、催气;当针感不明显时,此法可“钻剔四方”以搜气,似“入土之象”以探求最佳针感;此外,当气至时,“钻剔四方”亦可加强针感,提高疗效。本法快速催气、搜气,以激发经气,使“腧穴-经络-脏腑”尽快得以沟通,实现“气至病所”,气至则效至,即经络得通、邪气得散——“通则不痛”。

3.2 一穴多向以“鼓邪外出”

“苍龟探穴”以“入土之象”之势,按“三进一退”流程操作,上下、左右“钻剔四方”,“钻”“剔”提示刺激量大,“四方”提示刺激范围广。整个针刺过程中一穴多向透刺并结合徐疾补法,可“引气深入”以补深居经气之不足,扶助正气,抗御病邪。此外,如“入土之象”,一深再深,一探再探,一针多向“四方钻剔”,有上下催气、四方搜气进而行气之作用,使经气由浅入深,并向四方流通扩散,为邪气外出打开了多个通道,则利于鼓邪外出[12]。

3.3 钻剔四方以“通经接气”

“苍龟探穴”操作时,“一退三进”与“四方探刺”相结合,一穴一针多方向“钻剔”,由“点-线-面”形成了一个形似“圆锥”状的立体针刺范围,刺激量大、范围广,可直接深达患处、针至病所,以“通经接气”,实现“通关过节、激发经气”,临床上,适用于经络气血壅滞之顽麻久痹之证或关节附近针刺而不得气者以及邪气深居经脉之痹阻不通者,正如《针灸聚英》记载:“若关节阻塞,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此通仙之妙”[13]。

4 探“苍龟探穴”之用

历代文献明确提出此针法为“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通经过节”而使针感直达病所[14]。本法刺激范围广、强度大,对肌肉丰厚部位之痹痛效果较好[15]。众多临床医生[16-20]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腰扭伤与头痛等各种痛症,发现本法较常规针法疗效更好,且见效快、远期临床疗效更佳。此外,刘悦、周长山等[21-26]采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失语、吞咽及构音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和尿潴留等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以肯定的是“苍龟探穴”针法在治疗气血经络阻滞、邪气深陷等病症方面具有优势[27]。机制研究中发现,“苍龟探穴”治疗痹痛症的效应与促进脑及脊髓释放5-HT(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化学物质有关,与调节T淋巴细胞极化、调控靶器官M1/M2巨噬细胞极化有关[28-29]。

研究表明“苍鬼探穴”针法可使局部组织小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运及淋巴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炎症因子及有害代谢产物随血运重建而排出[30]。虞成英等[31]用本针法治疗急症,效果好且见效快(晕厥68例,针后即刻苏醒58例,无效10例;高热39 ℃以上45例,针后1 h体温降至38 ℃以下者33例,无数12例;急腹痛77例,针后疼痛随即消失或明显缓解6例,无效9例)。曾红文等[32]运用本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何天有等[33]应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3例,总有效率为88.9%。总之,“苍龟探穴”针法在“龙虎龟凤”四法中刺激强度最大,可交通阴阳、宣畅气血和疏经通络,有“住痛移疼”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痛症及中风后遗症等各种顽疾[34-35]。

5 小结

“苍龟探穴”针法首载于《针灸大全》中《金针赋》篇,而溯其本源,本法并非出自本书之作者徐凤,而应是徐凤之先师(或先师的先师)所创,本法可能出自江西席弘流派,且可能是由《黄帝内经》“合谷刺”派生而来。后世医家在徐氏“苍龟探穴”针法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具体的针刺角度、深度和补泻等作了发挥与创新[36]。然而,本针法集“徐疾补泻”和“三才针法”为一身,刺激量大、刺激范围广,可以催气、搜气以达“气至病所”,多向透刺以“鼓邪外出”,钻剔四方以“通经接气”,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核心是“一针多向透刺”,重点是要领会“钻剔四方”的操作术式[37-38]。在临床中,本法有较强的疏通经络、通利关节之用,常用于治疗经络气血塞滞、痹阻不通与病程迁延难愈所致的痿痹偏枯诸顽疾。在现行教学中,“苍龟探穴”针法主要开设在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刺法灸法学》中古典刺法部分,该部分内容虽然会进行讲授,但是对学生而言颇有难度,不足之处是学生实践较少。“苍龟探穴”等经典针刺法具有通经接气、过关节的作用,常可用于治疗顽麻冷痹之证,尤其在治疗关节、肌肉等肢体痛症方面效果非常明显。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拟将本经典刺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其疗效优势特点通过临床数据进行证明,进而将其推广,大范围地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先师金针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
缅甸假期与节假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云南文庙介绍
——保山县学官先师殿
先师(外三首)
乡村的金针花
人与羊
单位降低工资标准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可获补偿
金针花黄
顾诚门下问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