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佳 张爱荣 刘婉玉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听力障碍为残障性的疾病,也是胎儿出生缺陷里较多见的疾病,人群在我国所患听力障碍者占总残障患者的14%,每年我国的新生儿里,产生听力障碍的患儿为0.1%~0.3%,其中60%听力障碍的产生和遗传性相关[1]。听力障碍会影响新生儿语言相关系统发育,进而影响患儿成长,加重患儿家庭以及社会负担[2]。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至关重要,能有效减少因遗传因素导致患儿迟发性的耳聋漏诊率。本研究调查探讨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及耳聋基因突变率,旨在为新生儿的听力障碍相关诊疗提供参考,现报告见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妇产科进行正常分娩新生儿148 例,新生儿的胎龄33~41 周,出生体重2322.13~4686.42g,其中男83 例,女65 例;平均胎龄(38.52±2.43)周,出生体重(3155.24±123.74)g。本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审批合格,实验对象家长知情同意。
1.2 方法:新生儿在出生后的48~72h 里进行听力检测,新生儿睡眠期间实施检查,维持房间噪音低于40dB,对新生儿瞬态相关检查运用声耳声发射法检测,检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42d 里选取ERO·SCAN 德国麦科筛查仪进行听性脑干相关反应的复查,使用0.5mL/kg 的10%水合氯醛进行新生儿的灌肠,在其睡眠状态进行单耳短声的相关刺激,单侧耳实施白噪音的屏蔽,0.1ms 刺激时间且叠加进行2000 次,15ms 分析。若显示新生儿未通过复查则于出生后第三个月进行听力学的相关诊查,确诊患儿听力实际情况。①DNA 的提取:所有新生儿在其出生后的72h 里取新生儿的足跟血采取常规遗传性的耳聋基因进行检测,紫外分光的光度计进行末梢血的血斑DNA 纯度以及浓度的提取,负70℃冰箱保存;②PCR 的扩增:PCR 配液的实验区里依据被检的样品数目准备双倍离心管(两套的离心管对同一样品进行不同位点的检测),标记管上的样品,两套管标记需对应。试剂盒提取(AB 管)PCR 扩增引物的混合和PCR 扩增混合物进行自然的解冻,待充分进行融化后实施旋涡式的震荡进行彻底的混匀,进行离心到管底,依据20μL每份进行分装。每回实施PCR 的扩增,需PCR 相关反应体系增加两个,其一个为对照品管添加5μL,质控PCR 杂交以及扩增的相关过程,空白对照选取纯化水,实验操作以及环境的过程里其相关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测。PCR 的扩增是实验区里,把5μLDNA、12.5μLPCR 扩增引物的混合物以及PCR扩增试剂的混合物12.5μL 混合。依据试剂的扩增条件实施热循环,总反应的时间约3h;③芯片的杂交:由A、B 的两个PCR 体系里依次吸取磁珠的混合液以及结合的缓冲液相关PCR 的10μL 产物并添加到混合液里。充分混匀进行碱变性,采取磁力架的吸附添加杂交的缓冲液并进行充分的吹打,在芯片的微阵列区域里添加混合液,用盖玻片进行封闭,置于50℃的水箱里实施60min 的水浴;④洗片并进行干燥:将芯片取出后放入洗干仪里,在42 度的Ⅰ号洗涤液里进行2min 的洗涤,接着取出其放入42 度的Ⅱ号洗涤液里再次进行2min 的洗涤,选取离心机(1000r/min)进行2min 的离心;⑤遗传性的耳聋基因检查试剂盒检查4 个耳聋的易感基因,涉及9 个位点:线粒体12srRNA(1494C>T 与1555A >G)、GJB2 (299delAT、176del16、35delG 与235delC)、GJB3(538C>T)以及SLC26A4(IVS7-2A>G 与2168A>G)。耳聋基因相关检测的分析系统自动判读检测的结果,实施微阵列芯片法对结果进行判定。
新生儿耳聋基因里,单基因单杂合的突变为9例,其携带率6.08%,包含GJB2 基因的杂合突变6例(4.05%);SLC26A4 基因的杂合突变3 例(2.03%),详见表1。
表1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各基因单杂合突变携带率
伴随优生优育思想受到重视,遗传性的耳聋病症受到重视,提倡产妇孕前进行普查以及新生儿的筛查进行遗传性疾病的防控,我国遗传性的耳聋是线粒体12srRNA、GJB2、GJB3 以及SLC26A4 相关基因的突变导致,这4 个基因皆具有高发热点[3]。GJB2 基因属于隐性遗传,在遗传性的耳聋基因里较多见。有研究表明[4],GJB2 的基因其突变的主要类型为299delAT、176del16、35delG 以及235delC,本研究显示,GJB2 单杂合的突变存在携带率明显较多,235delC 的携带率为2.70%;299delAT 的携带率为1.35%。说明GJB2 的基因里其235delC 的位点出现杂合相关突变更多见。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5],分析是因遗传性的耳聋基因具备遗传的异质性较多,不同人群与地区的基因突变频率及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新生儿实施相关耳聋基因检测表明单基因的单杂合突变有可能是其携带者,实施基因相关测序能对其它位点是否出现突变进行一一排除,携带者不会患病,但能将该基因进行后代遗传。若夫妻两人皆携带GJB2 基因的单杂合突变,生育后代为听障患儿概率是25%[6],临床指导该产妇在产前实施耳聋基因相关检测并进行耳聋预警,耳聋基因检测结合听力筛查至关重要。
SLC26A4 的基因杂合突变低于GJB2 突变导致感音神经性的耳聋重要病因之一[7]。本研究显示,SLC26A4 的基因相关杂合突变3 例(2.03%),其基因突变的携带率较高,IVS7-2A>G 的突变2 例(1.35%);2168A>G 的突变1 例(0.68%);提示SLC26A4 的基因里更多见的是IVS7-2A>G 的突变。有研究表明[8],SLC26A4 的基因里IVS7-2A>G以及2168A>G 相关突变和大前庭的导水管综合征存在较高关联性,其综合征表现呈前庭的导水管且合并感音相关神经性的耳聋。该病症呈现常规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其病发是经两个等位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形成,携带者具有单个的等位基因突变,该基因能遗传其后代,若夫妻皆是携带者,则后代患有该病危险率高达25%。已确诊患儿须实施听力等保健的指导,尽量避免患儿出现头部碰撞、发热以及感冒等导致耳内压提升的活动,随诊发现听力的变化实施早期的干预。大量研究表明[9],线粒体12sr-RNA 基因里1494C>T 以及1555A>G 是由母系进行遗传,和药物性的耳聋相关;其突变能改变人体线粒体12srRNA 空间的结构,产生全新氨基糖甙类相关抗生素的结合位点,形成此类的药物敏感性。本研究148 例样本未检测出线粒体12srRNA 的基因突变。但检测线粒体12srRNA 的预警价值依旧不容忽视。有研究显示[8-9],GJB3 的基因产生突变由两个常规染色体导致的耳聋进行显性相关遗传,能导致常规染色体出现隐或显性相关遗传性的耳聋,538C>T 突变被认为和高频的听力减弱相关。本研究对GJB3 的基因杂合突变未检查出。说明GJB3的基因相关突变出现在耳聋患者里的携带率明显较低。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里实施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及耳聋基因突变率的调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能早期诊断以及预防耳聋发生,且对携带耳聋相关基因者进行婚配以及生育具有相关指导性。健康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的筛查,能降低遗传性的耳聋患儿出生率,减少其出生缺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