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震焱 于晓涵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活动出现异常,心脏冲动的频率、传导速度、节律、激动次序均出现明显变化,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若未予以重视,可能引发脑栓塞、心衰、休克等严重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心律失常发病早期缺乏明显症状,一般于体检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根据其症状表现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预后均存在一定差异[2]。因此,寻找鉴别心律失常类型的方法有重要意义。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能够反映心功能变化,已被临床广泛用于心功能不全、冠脉综合征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并展现出一定优势。肌钙蛋白I(cTnI)为常见的心肌损伤标记物,能够鉴别诊断心肌梗死,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但关于NT-ProBNP、cTnI 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研究较为少见[3]。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NT-ProBNP 和cTnI 联检对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鉴别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26 例,参照《实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指南》[4]将患者分为室早组(n=45)、房颤组(n=40)、房扑组(n=20)、室速组(n=21)。室早组男27 例,女18 例;年龄44~75 岁,平均年龄(62.65±3.32)岁。房颤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4~77 岁,平均年龄(62.13±3.78)岁。房扑组男13例,女7 例;年龄43~76 岁,平均年龄(62.86±3.54)岁。室速组男13 例,女8 例;年龄44~78 岁,平均年龄(62.98±3.84)岁。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40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2~76 岁,平均年龄(61.99±3.87)岁。5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无心律失常治疗史;②入选者视听功能正常,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相关检查;③未合并冠心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④入选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②恶性病变;③出血性疾病;④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3 方法:所有入选者均进行NT-ProBNP 和cTnI检测,取空腹静脉血4mL,进行抗凝处理,离心后取血清,以300r/min 离心10min,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检测,使用配套试剂,所有检测步骤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1.4 观察指标:比较5 组NT-ProBNP、cTnI 水平,另外比较不同指标鉴别诊断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准确率。
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 检验,5 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NT-ProBNP、cTnI 水平:五组NT-ProBNP 相比,对照组<室速组<室早组<房颤组<房扑组,五组cTnI 相比,对照组<室早组<房颤组<房扑组<室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五组NT-ProBNP、cTnI 水平对比 (±s)
表1 五组NT-ProBNP、cTnI 水平对比 (±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室早组相比,bP<0.05;与房颤组相比,cP<0.05;与房扑组相比,dP<0.05
组别NT-ProBNP(pg/mL) cTnI(ng/mL)对照组(n=40)372.21±86.540.036±0.014室早组(n=45)661.54±159.78a1.12±0.12a房颤组(n=40)865.71±201.45ab1.36±0.31ab房扑组(n=20) 1436.45±587.19abc1.59±0.44abc室速组(n=21)477.64±135.58abcd2.55±0.89abcd 70.330162.406 P 0.0000.000 F
2.2 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NT-ProBNP、cTnI联合诊断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准确率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NT-ProBNP、cTnI 单项及联合诊断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准确率对比 [n(%)]
心律失常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生活及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心率快慢可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以急性心律失常最为严重,病情变化快速,若治疗不及时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根据症状表现不同可分为室早、房颤、房扑、室速等类型,室早是最常见的类型,正常人也可能出现,随着年龄增加室早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房扑是一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患者常伴有器质性病变;房颤属于严重的心房电波活动紊乱;室速是心律速度过快[6]。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治疗、预后存在差异,准确鉴别区分心律失常类型,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在改善患者预后中意义重大。
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多依赖心电图、影像学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心率,但对于鉴别疾病类型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情况。随着心肌损伤标志的广泛应用,临床多主张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以反映心律失常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7]。心律失常的发生、进展、复发主要受心功能状态、电结构、结构重构等多方面影响,而心肌损伤标志物参与心脏重构的整个过程,NT-ProBNP、cTnI 均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5 组NT-ProBNP相比,对照组<室速组<室早组<房颤组<房扑组,5组cTnI 相比,对照组<室早组<房颤组<房扑组<室速组,NT-ProBNP、cTnI 联合诊断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准确率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表明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鉴别诊断中使用NT-ProBNP、cTnI 联检能够提高检出率,利于临床作出准确判断。其原因为NT-ProBNP 是诊断心衰的首选标志物,一旦心肌细胞遭到容量或压力负荷时,该指标水平即会异常升高。心律失常发作时往往伴有心脏激动顺序异常、房室不同步收缩、房室逆传等变化,心输出量减少,房室壁张力改变,进而导致NT-ProBNP 水平异常,且不同疾病类型NT-ProBNP 水平表现也存在差异[9]。cTnI 在心肌损伤诊断中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心肌细胞一旦受损,外周血中的cTnI 表达浓度便会增加,是临床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律失常诊断中也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多种心脏疾病均会引起cTnI 水平异常升高,故诊断准确率并不理想。cTnI 与NT-ProBNP 联合检测,能够互相补充,为临床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类型提供更多参考信息,进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NTProBNP、cTnI 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可根据各指标水平差异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为临床鉴别诊断心律失常不同类型提供更多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