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估

2022-12-07 07:42胡慧明郭茜茜肖欢吴双双王军永朱彦陈熊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1期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组教学法

胡慧明,郭茜茜,肖欢 ,吴双双 ,王军永,朱彦陈,熊磊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 330004;2.南昌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4)

《药理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更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3]。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较短的时间内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4]。微课能通过简短的视频将课程中枯燥难消化的知识展示出来[5-6],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操作要点,更难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7-8]。因此,本文以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采用实验微课进行《药理学》教学改革,以期能更好地提升《药理学》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与实验操作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级药学专业两个平行班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药学2班)和实验组(19药学3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教学法授课,评估两种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差异。

1.2 教学内容与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即实验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并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学生再操作练习。

1.2.2 实验组

采用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教学法授课,教师依据《药理学》实验课程中易拓展的知识点和难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小组根据授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来设计实验方案,经授课教师审核后再实施,并把整个实验过程制作成微视频,增强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1.3 实验微课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3.1 实验微课的设计阶段

学生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创新设计思维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设计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提交给授课教师,教师对实验的安全性负责,防止安全事件发生。例如:教师提出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如MgSO4)作用影响的问题,学生首先需要思考MgSO4有哪些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又分别是什么?然后再查阅文献学习总结,按照创新设计思维方法,建立一个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方案,综合药物的特征自主地确定实验观察指标,并交授课教师审核。

1.3.2 实验微课的实施阶段

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监督下按照实验设计的流程,重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拍摄视频。在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若实验失败要查找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次实验做准备;若一个实验失败了两次,进行组间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改进操作要点并再次提醒学生操作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1.3.3 实验微课的总结阶段

学生小组根据实验的设计、实施、结果分析等过程制作PPT进行班级内汇报,并把整个实验过程制作成短视频。

1.4 教学效果评价

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成绩等方面来进行考核。依托蓝墨智能云教学平台,根据学生查阅资源、参与活动、测试情况、考勤及课堂表现等方面来考查学生的积极性,考核结果通过经验值表示。学生综合成绩由理论考核(70%)和实验考核(30%)组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完成相同的课时数,考核结果用分数表示。

利用“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平台将优质的实验微课视频或资源面向全院学生共享,实现实验教学内容可视化,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传统实验教学场地的限制和师生配比的不平衡,为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弥补传统实验课无法回顾复习的缺点,从而推动实验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习积极性的考核

如图1所示,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优秀学生占比是78.21%,及格学生占比是2.56%,入门学生占比是19.23%;采用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教学法的实验组优秀学生占比是89.53%,及格学生占比是9.3%,入门学生占比是1.16%。由此可见,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教学法的优秀和及格学生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门学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1 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经验值分布情况(n=80~86)

2.2 成绩考核

对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x±s)

从表2学生考核成绩分布情况可知,采用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教学法授课,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实验组优秀和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考核成绩90分以上为23.26%,80-89分比例为38.37%,70-79分比例为17.44%,60-69分比例为19.77%,60分以下占比为1.16%。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分布情况

3 讨论

医药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9-11]。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主动分析问题、讨论并进行总结。该过程使学生查阅并研读学习国内外各类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掌握药理学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的研究兴趣,激发科研灵感,挖掘自身潜力,拓宽科研思维。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学生在文献研读过程中,根据所学知识及发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假说与研究思路,创新性地设计实验方案,再加以实施,验证科学假说,解决科学问题,训练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习惯,强化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2-14]。

可见,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指导思想,在实验教学中将课堂重心转移,学生要经过头脑风暴优选出具有创意性的实验设计方案,在教师的监督下准备、实施实验,再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汇报,最后把整个过程录制成视频,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完整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实验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值得在《药理学》或医药学类专业课程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药理学实验组教学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金化浊方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