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
(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
高校通识选修课是为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而设立的,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部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重视度不够[2]。本课程从这一思路入手,大胆实践了以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激发其学习热情,最终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趣谈生活税收》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为课程考核改革的目标,坚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步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本课程将学生学习评价作为第一抓手,探索了“三个转变”的改革思路,即“结果考核向全程考核转变、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单一考核向多元考核转变”,致力于探索一条科学、合理、规范的综合评价体系。
考虑到全校通识选修课的特点,本课程在成绩评价上向过程性考核倾斜,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考核(70%)+ 终结性考核(30%)两部分构成。对学生的考评除期末测试之外,更多地向平时课堂表现、课下团队合作等过程性考核倾斜,最终达到结果与过程互融的理想效果。
但大前提必须是从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做起。首先课堂的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逐步形成“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的师生互动氛围。此外教师的作用不仅局限于课堂,答疑、指导等会延续至课外。只有在师生互动、课内外互通有效实施的大前提下,才能做到结果与过程互融地全程记录学生成绩。
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均注重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侧重检测学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团队作业、问卷调查及税收宣传等均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且学生都被放到一个开放的“线上线下资料随意查”的环境中,需依靠独立思考、探究创新的精神来发现周边生活问题背后隐藏的税收知识。对于此类考核题,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教师均可给出合理的分数。
本课程推出了“511+”考核模式,最终成绩至少由7项内容构成(见表1)。各量分标准均在学期初公布,并设置学生个人学习评价档案、全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评价档案会及时通过课程平台公布给学生,让学生有知情权,让成绩透明化。
表1 “511+”模式评价项目表
课程考核可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天赋,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教学对象在社会活动中的信心。从多维度评价人才,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3]。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目标设定为“三合一”的综合评价体系,即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授生活税收知识、分析生活税收问题等方面力求达到预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故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计划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三合一”的综合评价。
根据“三个转变”的改革思路以及“三合一”的综合评价目标,多维度、多层面推进教学资源的同时[4],将评价项目设定为“511+”模式,“5”分别为课堂笔记、课堂表现、平时测试、团队作业及5min税政新闻,第一个“1”为期末考试,第二个“1”为问卷调查或税收宣传,“+”为100分制之外的附加分。
(1)“5”项过程性考核。
“511+”模式中的“5”分别为课堂笔记、课堂表现、平时测试、团队作业及5min税政新闻等考核项目,体现了重能力考核、重过程考核以及多元考核等改革思路的主要内容。为改变对学习的过程性关注不足的问题,学习评价改革的目标锁定在教学全过程,所以评价必须全程跟踪[5]。
第一,课堂笔记。课堂学习笔记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学业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堂笔记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记录其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
第二,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讨论等课堂参与情况,这一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出师生互动的执行效果。以雨课堂平台记录的成绩换算而得,兼具科学、公平、公正的特点,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每一次课堂。
第三,平时测试。一般通过网络平台的题库随机抽题测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四,团队作业。组建6-8人的团队,成员构成要打破班级、宿舍、男女生的局限,形成一个集合体,促进大家协作。全体团队成员将全力以赴协作完成一次“大型”给定课题,并在课堂展示成果。本测试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达到全体学生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效果。
第五,5min税政新闻。每个学生需在每次课前准备好一个与税收相关的时政新闻,教师拿出课前5min时间随机抽查。本考核项目旨在引导学生养成关注行业动态的良好习惯。
(2)“1”项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以期末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以主观题为主,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税收问题的综合能力。
(3)“1”项实践考核。
实践考核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一般在多个主题中任选其一。或者设置生活税收相关的问卷调查,最终成果以调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或者组织素材,做税收科普宣传工作。本测评项目旨在调动学生积极向周边人群宣传生活税收,同时引导学生练习论文的写作,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4)“+”拓宽视野。
“+”为100分制之外的附加分,内容包括完成任课教师指定课外图书的阅读、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论文发表等,总分值控制在10分以内,且最终学业成绩以100分为上限。比如课外阅读笔记分享满分为5分,学科竞赛则可以分为参与奖励、获奖奖励等。课外阅读旨在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开阔视野。
多评价主体亦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评价主体包括主讲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课程组教师共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等多种形式,以此来实现评价的科学、公平、合理,如图1所示。
图1 “511+”模式评价主体及任务情况
(1)主讲教师评价。
课堂笔记、5min税政新闻以及课外阅读等附加分项目均由主讲教师给出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
(2)课程组教师共评 + 学生互评。
所有团队成果的评价均由课程组全体教师评价及学生互评两部分构成。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评能体现出考核的公平合理性,学生互评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其参与度,且能够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还可以在互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3)网络教学平台评价。
信息化教学平台解决了师生集体参与课堂研讨的问题,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发挥自媒体功能,充分运用大学慕课等线上资源,增加课程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便利性和易于接受性,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6]。平时测试在雨课堂平台进行,并由平台自动评分,课堂表现也由雨课堂平台自动赋分。
课程最终成绩由“511+”模式中的各项内容构成。各评价项目分值所占比重如图2所示。
图2 “511+”模式成绩构成
通过学生学习评价改革,促进了《趣谈生活税收》教学从教师以教为主向学生以学为主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提升为主转变。改变单一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方式,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又保证学生学有所成,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乐趣的同时,使学生逐步步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通过全方位、多维度课程评价改革,学生在积极掌握衣、食、住、行等生活税收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懂税、护税、爱税的思维。
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下税收宣传及其他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在这种注重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模式下,学生的获得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此外,部分学生积极参加了税收类学科竞赛、部分研究生报考了税收类专业;作为校选课,每学期的选课都呈现出满员状态,甚至部分学生建议增设班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意识是现代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7]。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对通识选修课学习懈怠、主动性差的现象,《趣谈生活税收》以学生学习评价为抓手,探索了多元评价模式,在促进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方面展现了较好的效果。希望以点带面,辐射影响其他通识选修课,以学习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