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归化和异化是英汉翻译中常见的两种翻译技巧,在具体的翻译工作开展中,不同的翻译原则背景下所选用的具体翻译方式存在细节性的差异,可分别以直接以及间接运用的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分,合理选择翻译方法是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英汉翻译效果的重要条件,也是树立我国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
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是翻译需求产生的客观原因,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首先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引发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进一步的翻译工作开展以及跨文化交际中找到翻译工作调整优化的切入点以及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内涵的特色性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便利,并同步取得良好的翻译效果。
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角度分析,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将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以追求和谐与统一为主要目标。而西方的文化内涵和基调中则强调天与人相分离的思想。是将人与自然分割开来,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自然环境的思想,强调个人思想的独立和张扬表现。在文化层面来看,西方文化更强调人作为个体的独立性,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则侧重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状态。这是基于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1]。
中西方的文化虽然以语言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但不同的表达方式中也代表着不同类型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支配语言表达的重要基础。在跨文化交际中,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引发原因,以思维模式的差异为典型代表。在我国当代文化背景下,人的思维活动方式与人的生存需求会直接相关,且在思维方式方面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下,人们对于个人主观感受的表达方式也更为形象、直接,常见用更为直接和强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在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中,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逐步发现和客观评价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两个对立面上,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也相对更为抽象,强调科学技术意识对思维和行为的指导作用[2]。
思想信仰方面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讲还是由于中西方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遵从的思想内涵和形式存在差异,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儒家和道家思想是主流的思想引导体系,因此,其在思想信仰色彩方面具有一定的宿命论特征。这从一些中国传统俗语中就可以得到显著体现。例如“尽人事,听天命”等。而通过对西方人的语言表达习惯进行观察可见,西方的英语语言与基督教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一些感叹类用词中,西方人更习惯于用一些宗教术语作为情绪表达的词汇,以“My god”为主要代表。
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交际行为的两部分内容中,包括了本族语音与非本族语音。将这之间通过交际这一行为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3]。关于交际的主体双方,不仅可以包括英语与汉语分别作为母语的人群之间的交际,更可以包括任何两个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差异的两部分人群的交际。要想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翻译是现代社会背景下实现差异化群体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而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合理性以及对一部分语言表达禁忌的规避就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研究英汉翻译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现实意义。一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从我国所处的发展环境和社会发展状态来看,全球化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期良好稳定成果的重要前提。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要求也可看出,跨文化交际是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有效推动力。英语作为外来语言中普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类型,在英汉翻译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将跨文化交际作为切入视角,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4]。二是符合树立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树立不仅要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来实现,更需要以跨文化交际为平台,在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中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向有效传播,一方面树立好我国在西方国家面前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向西方国家展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考察英汉翻译工作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出英汉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服务和支持作用,是优化我国国际形象、树立我国民众文化自信的积极实践。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归化的方法主要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言的基本内涵,避免在翻译的过程中造成源语言所表达的基本含义的改变。在具体的翻译处理中,依托源语言国家的表达习惯以及语言文字组织特征进行翻译处理,调整目的语达到相应的翻译效果。这种翻译方法的应用目标在于为读者理解原文的含义提供帮助,从翻译专业的角度上分析,这是对翻译目的语的归宿使命的保持和强调。而翻译中对于与文化相关的差异问题,一般通过基于目的语言的翻译协调进行解决,这种需要运用归化方法进行翻译的英汉翻译的情况多表现为人为创造的词汇和短语的翻译中[5]。例如“亚洲四小龙”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形容词。在翻译中就需要运用归化翻译的方法。直接翻译为 “Asian Four Dragons” 会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在理解上存在歧义。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中,龙是神圣的图腾,也象征着帝王的崇高地位。而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龙则有一定的邪恶色彩,公主与恶龙的故事就是西方童话故事中的典型代表。为了避免直译的方式造成中西方读者的理解冲突,可选择老虎这一在中西方文化内涵中象征意义比较相似的词汇作为亚洲四小龙的翻译用词,将其翻译为“Four Asian Tigers”,实现近义词的翻译归化。
异化翻译策略是与归化翻译策略相对的一类翻译策略类型,具体应用中翻译方法的应用目标和侧重点与归化翻译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翻译策略主要强调的是对翻译源语言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文化内涵做到同步充分尊重,以突出源语言的特点为目标进行翻译。翻译人员通常以翻译效果接近作者的表达原意为目标。这种翻译方法的使用目的更加具有宏观性,主要是为了实现源语言对目的语言与文化内涵的丰富与促进。这也是更加符合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这一宏观视角的翻译策略的翻译方法[6]。从读者的角度上来讲,这种翻译方式有利于读者通过所翻译的内容更加全面地体会外国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例如,在我国比较典型的一个俗语“走后门”,在翻译成英语后,具体内容如下:“Going through the back door for favoritism”。这种翻译方式就非常生动地将依托不正常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进行了阐述,更加贴切,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读者之间的交流。
从事英汉翻译的工作人员在翻译工作的开展中可灵活选择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具体应用时,要结合翻译内容的特征以及翻译受众的需求在翻译路径上实现科学选择。下文分别从归化和异化两个角度探讨相关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路径,并同步观察科学应用翻译方法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积极作用。
1.通过直接意译的方式进行应用
直接意译的方式具有典型的归化翻译策略特征,是将翻译对象直接转换成为目标语言使用者更为习惯的内容进行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翻译中既在一定程度上对源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保留,又实现了具体翻译内容总体含义的传达。例如,英语俗语“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的翻译中,异化翻译的背景下,一般翻译为“将珍珠投在猪前”。由于珍珠和猪在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含义存在褒贬上的冲突,因此存在造成误解的风险。应当运用直接意译的方式寻找更加恰当的形容词汇进行翻译,力求通过翻译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直接内涵和情感色彩,从而提高读者对语言表达效果理解的准确度,基于上文的英语俗语,可选择“对牛弹琴”这一词汇进行直接翻译[7]。
2.通过间接意译的方式进行应用
上文已经阐述,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会对人们的思维模式造成直接的影响。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会进一步影响其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方向和程度。若在翻译过程中过多地保留源语言的内涵,并且按照源语言的形象进行翻译,则会使读者感受到理解过程中的困难,因此需要翻译人员结合词汇或短语所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将表现在字面上的词汇含义舍去,开展翻译工作。例如dog 一词,虽然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这一词汇的常规表达含义中都有动物狗的意思,但在一些俗语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会带来具体翻译词汇的内涵差异。因此,在翻译中,若看到dog 这一词汇就直接翻译为狗,则会导致翻译结果与原文词汇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
1.通过直接异化的方式进行应用
这种翻译方式的目标侧重于源语言文化内涵的展示和呈现。是含义层次更高、表达含义深刻性更强的翻译方式。直接运用这种翻译方式时,翻译者往往直接根据翻译内容的词汇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翻译方式适合于在源语言与目的语言内涵差异微小的情况下应用。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此种翻译路径,有利于应用简洁明了的词汇表达方式对需要翻译的内容进行直接呈现,是更加具有实用性和便捷性的翻译方式[8]。例如,形容女子美貌的汉语词组“倾国倾城”就可以直接翻译为“her beauty was such as 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这种翻译方式无论是对于东方读者还是对于西方读者,都能够便于其对所形容的美人的美貌程度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2.通过是释义的方式进行应用
这种翻译方式的应用可以解决异化翻译方式无法准确全面地翻译出相应的文字的内涵的问题,通过辅助性的释义的方式促进内容翻译的准确性和贴合性更进一步提高。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上分析,这种翻译方式有利于提升语言和相关信息传达与交流的顺畅程度,扫清双方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可规避的语言障碍。例如带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俗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单纯运用异化翻译方式进行翻译时,可翻译为“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e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但异化直接翻译的方式背景下,此句翻译为“每个家庭都说自己的衣橱里藏着骷髅”这种翻译效果虽然直接将英语词汇表达的意思进行了呈现,但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在理解上就存在着显著的困难。而在翻译中,若翻译人员能够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在完成基础翻译的情况下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注解方式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为辅助释义的内容进行注解,就能够促使读者马上领会这结构相对复杂的句子的含义,并且这种翻译方式也能够促使读者通过自主地体会感受到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灵活有效的翻译方法对文化交流效果产生的促进作用。
3.通过加注的方式进行应用
加注的方式是在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均不能够做到全面准确地反映翻译内容的准确含义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更加完整且准确的辅助翻译方法[9]。其与相对更为直接的释义翻译方式相比更加独立和完善。翻译后的文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翻译人员只要合理选取翻译的内容和具体翻译中应用的词汇素材,就能够达到优化翻译效果的目的。这种翻译方式一般应用在一些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词汇的翻译中[10]。例如,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山海经》中《精卫填海》故事就是一个美丽且文化寓意深刻的故事。翻译中,这一故事的直接翻译方法为 “The bird Jingwei trying to fill the sea” 但由于这个故事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故事情节也是非常精彩的,若在翻译中只将故事的基本含义进行翻译,则意味着翻译效果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应当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加注的方式将这一神话故事的梗概用注释的方式显示文本中,便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的内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发挥跨文化交际和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
总的来讲,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视角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趋势和需求的研究视角。翻译工作者应当首先对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与基本要求进行充分学习和理解,随后再从英汉翻译的角度入手,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方法进行学习和掌握,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酌情选择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力求通过科学选择翻译方法,合理运用翻译路径达到更加科学精准的翻译效果,为跨文化交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和支持。